茶叶三泡:三泡是指什么?

2020-11-07 08:55:44热度:254°C

三泡是指什么?

茶 品 选 择 要沏出切茶,茶叶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红、绿茶的选择,应注重“新、干、匀、香、净”五个字。所谓“新”,是避免使用“香沉味晦”的陈茶。茶叶的新、陈有多种说法,一般把当季甚至当年采制的茶叶称新茶,而前一年或更久以前采制的菜叶称为陈茶。“饮茶要新”是我国民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因为新茶香气清鲜,维生素C含量较高,多酚类物质较少被氧化,汤明叶亮,给人以新鲜感。对于名茶和高档茶尤其如此。干茶鉴别,新的绿茶呈嫩绿或翠绿色,有光泽;而陈茶则灰黄,色泽暗晦。新的红茶色泽油润或乌润,陈红茶色泽灰褐。“干”指茶叶含水量低(<6%),保持干燥,把茶叶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能捏成粉末。“干”,是茶叶保鲜的重要条件,若茶叶含水量高,首先是茶叶品质化学成分,如茶多酚,维生素C、叶绿素等易被破坏,产生陈色、陈气和陈味;其次是容易受微生物污染和作用而形成“霉气”。“匀”,指茶叶的粗细和色泽均匀一致。这是衡量茶叶采摘和加工优劣的重要参考依据,合理的采摘,芽叶完整,干茶叶的单片和老片少,规格一致;良好的加工,色泽均匀,无焦斑,上、中、下档茶比例适宜,片末碎茶少。“香”,指香气高而纯正。抓一把茶叶先哈一口热气,再置鼻端嗅干香。闻到板栗香、奶油香或锅炒香者,则为好绿茶。优质红茶,尤其是工夫红茶,则呈甜香或焦糖香。茶香纯正与否,有无烟、焦、霉、酸、馊等异味,也可以从干香中鉴别出来。“净”,是指净度好,苛叶中不掺杂异物。这里所指的异物包括两类:一类茶树本身的夹杂物,如梗、籽、朴、片、毛衣等;另一类是非茶夹杂物,如草叶、树叶、沙泥、竹丝、竹片、棕毛等。这些夹杂物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和卫生。给宾客敬茶时,茶叶中有夹杂物会大扫茶兴。花茶则以透出浓、鲜、清、纯的花香者为上品。因此,只要取一把花茶放在手中,送至鼻端嗅一下,具有浓郁纯正花香,茶叶中略有花瓣者,为正宗窨花茶;如果只有茶味,无花香,而茶中夹杂的花干数量又多者,多半是用花干掺入茶中形成的拌花茶,属假冒花茶。 选择茶叶时,还应根据茶叶花色品种的品质特征而定,有些花色品种经合理的短时存放,甚至久存后,品质更佳。例如西湖龙井茶、旗枪和莫干黄芽等,采制完毕后,放入生石灰缸中密封存放1—2个月后,色泽更为美观,香气更加清香纯正。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南黑茶和湖北伏砖茶,经合理存放后,会产生受茶人欢迎的新香型。隔年的闽北武夷岩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置 茶 有 序 泡茶时置茶有三种不同方法,先放茶叶后注入沸水,称为下投法;沸水注入约1/3后放入茶叶,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称为中投法;注满沸水后再放入茶叶,则为上投法。不同茶叶,由于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溶出速率不同,要求不同的投茶方法,做到置茶有序。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含量高以及品赏中对香气和汤色要求高的各类名茶,可用上投法。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水中的茶叶,宜用下投法或中投法。不同季节,由于气温和茶冷热不同,投茶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可采用“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泡 茶 水 温 水温高低是影响茶叶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 水温低,茶叶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闷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 关于这些问题,唐代陆羽《茶经》早有叙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也”。明代许次予的《茶疏》也持相同观点,认为“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老而散香,决不堪用”。 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茶叶的多酚类和mgc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时,其值分别为33%和57%。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细嫩的高级绿茶类名茶,以85—90℃为宜;但气候寒冷时,由于茶具温度低,对泡茶用水的冷却作用明显,宜用沸水冲泡。一般红茶、绿茶、花茶以及乌龙茶,宜用正沸的开水冲泡。原一老的紧压茶,用煮渍法沏茶,可使茶叶在沸水中保持较长时间,充分提取茶叶的有效成分,以便获得浓度适宜的茶汤。调制冰茶时,最好用温水(40—50℃)冲泡,尽量减少茶叶蛋白质和多糖等高分子成分溶入茶汤,止加冰时出现沉淀物。同时,冷茶水还可提高冰块的致冷效果。茶 水 比 例 茶叶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称为茶水比例。 茶水比不同,茶汤香气的高低和滋味浓淡各异。据研究,茶水比为1∶7、1∶18、1∶35和1∶70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茶的23%、28%、31%和34%,说明在水温和冲泡时间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绝对量就越大。 另一方面,茶水比过小,茶叶内含物被溶出茶汤的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用水量大,茶汤浓度却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相反,茶水比过大,由于用水量少,茶汤浓度过高,滋味苦涩,而且不能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试验表明,不同茶类、不同泡法,由于香味成分含量及其溶出比例不同以及不同饮茶习惯,对香、味逍度要求各异,对茶水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认为,冲泡红、绿茶及花茶,茶水比可掌握在1∶50—60为宜。若用玻璃杯或瓷杯冲泡,每杯约置3克茶叶,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饮铁观音等乌龙茶时,要求香、味逍度高,用若琛瓯细细品尝,茶水比可大些,1∶18—20为宜。即用壶泡时,茶叶体积约占壶容量的2/3左右。紧压茶,如金尖、康砖、茯砖和方苞茶等,因茶原料较粗老,用煮渍法才能充分提取出茶叶香、味成分;而原料较细嫩的饼茶则可采用冲泡法。用煮渍法时,茶水比可用1∶80,冲泡法则茶水比略大,约1∶50。品饮普洱茶,如果冲泡法时,茶水比一般用1∶30—40,即5—10克茶叶加150—200毫升水。泡茶所用的茶水比大小还依消费者的嗜好而异,经常饮茶者喜爱饮较浓的茶,茶水比可大些。 相反,初次饮茶者则喜淡茶,水比要小。此外,饮茶时间不同,对茶汤浓度的要求也有区别,饭后或酒后适饮浓茶,茶水比可大;睡前饮茶宜淡,茶水比应小。冲 泡 次 数 按照中国人饮茶习俗,一般红茶、绿茶、乌龙茶以及高档名茶,均采用多次冲泡品饮法。其目的有三:一是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如在前述茶水比、水温和冲泡时间条件下。第一次冲泡虽可提取88%的茶多酚,但茶叶中各种成分的溶出速率是有区别的,有些物质溶出速率比茶多酚慢。因此,茶叶固形物的提取率在第一次冲泡只有50%—55%,第二、三次分别为30%和10%。所以,一般红茶、绿茶、花茶和高档名茶均以冲泡三次为宜。而且,每次添水时,杯内尚留有约1/3的茶水,所以每泡茶汤浓度也比较近。乌龙茶冲泡时,第一泡目的是洗茶,时间亦短,茶汤弃去不欣。故多作四次冲泡。进行调饮时,多用一次煮渍法(紧压茶)或一次泡沏法(红碎茶)。(四)几种泡茶方法介绍1、润泡与凤凰三点头:这是泡茶技和艺结合的典型,多用于冲泡绿茶,红茶,白茶中的高档茶。对较细嫩的高档名优茶,采用杯泡法泡茶时,大多采用两次冲泡法。第一次称之为浸润泡,用旋转法,即按逆时针方向冲水,用水量大致为杯容量的五分之一;同时用手握杯,轻轻摇动,时间一般控制在15秒左右。目的在于使茶叶在杯中翻滚,在水中浸润,使芽叶舒展。这样,一则可使茶汁容易浸出;二则可以使品茶者在茶的香气挥逸之前,能闻到茶的真香。第二次冲泡一般采用“凤凰三点头”,冲泡时由低向高连拉三次,并使杯中水量恰倒好处。采用这种手法泡茶,其意有三:一是使品茶者欣赏到茶在杯中上下浮动,犹如凤凰展翅的美姿;二是可以使茶汤上下左右回旋,使杯中茶汤均匀一致;三是表示主人向客人“三鞠躬”,以示对客人的礼貌与尊敬。作为一个泡茶高手,“凤凰三点头”的结果,应使杯中水量正好控制在七分满,留下三分作空间,叫做“七分茶,三分情”。其实,我国民间也有类似说法,叫做“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或者说:浅茶满酒“。2、“关公巡城”与“韩信点兵”:其做法是,在分茶汤时,为使各个小茶杯浓度均匀一致,使每杯茶汤的色泽,滋味,香气尽量接近,做到平等待客,一视同仁,为此,先奖各个小茶杯,或“一”字,或“品”字,或“田”字排开,采用来回提壶洒茶。紫砂壶在热气腾腾的城池(小茶杯)上来回巡逻,称之为“关公巡城”。又因为留在茶壶中的最后几滴茶往往是最浓的,是茶汤的精华醇厚部分,所以要分配均匀,以免各杯茶汤浓淡不一,最后还要将茶壶中留下几滴茶汤,分别一滴一杯,一一滴入到每个茶杯中,人称“韩信点兵”。3、高冲与低斟:泡茶的两个动作前者是指冲茶时要提高水壶的位置,使水流从高而下,注入茶壶;后者是指分(斟)茶时要放低茶壶的位置,使茶汤从低处注入茶杯。4、“茶三酒四”和“恰倒好处”:广东潮汕地区就有“茶三酒四”之说。所谓“酒四”是指饮酒时四人凑在一起作诗,正好凑成一首绝句。茶就不一样,续水两至三次后,茶味渐淡,如人多,后者只能喝到淡的茶汤了,故称“茶三”。泡茶时,主人视客人多少有目的的选择茶壶泡茶和茶杯分茶。这样每次冲泡好的茶不多不少这叫“恰倒好处”。5、“游山玩水”与“巡回倒茶法”:分茶时,通常是右手拇指和中指握住壶柄,食指抵壶盖钮,端起茶壶,在茶船上沿逆时针方向荡一圈,目的在于除去壶底的附着水滴,这叫“游山玩水”。用“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巡回将茶汤一一倒入各个茶杯,叫“巡回倒茶法”。6、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所谓下投法泡茶,是指按茶和水的用量的比,用茶匙摄取适量茶叶,置于茶杯,将适量的开水,高冲入杯,泡成一杯浓淡适宜,鲜爽可口的香茗。在开水温度高,又急需泡茶待客时,先在杯中冲上开水至七分满,再取茶叶投放在水中,这叫上投法。中投法是指先投入茶叶,后注入少量开水,稍加摇动,使茶湿润。再用高冲法冲水至七分满。7、“老茶壶泡、嫩茶杯泡”和“内外夹攻”:对一些纤维素多的耐冲泡的乌龙茶、普洱茶用茶壶泡有利于发挥茶性,这叫“老茶壶泡”。对一些细嫩茶如龙井、碧螺春等用无盖杯泡有利于茶性的透发,这叫“嫩茶杯泡”。为了保持茶和水的足够温度,除了淋壶保温、泡茶加温之外还要用开水淋壶追温,这一程序叫“内外夹攻”。目的是为了使茶香透出。(五)、几种泡茶技法1、传统泡法 A、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B、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第一步,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第二步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2、安溪式泡法A、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 一二三香气高。 四五六甘渐增。 七八九品茶纯。 B、冲泡步骤: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县西,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3、潮州式泡法:A、特色: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尽量避免干扰,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类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B、冲泡步骤: 备茶具:泡茶者端坐,静气凝神,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 温壶、温盅: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 干壶: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一样,手腕要柔,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 置茶:以手抓茶,视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长短。 烘茶:置茶入壶后,若茶叶在抓茶时,感觉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则可多烘几次。烘茶并非就火炉烤,而是以水温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陈茶,霉味消失,有新鲜感,香味上扬,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壶密封性要很好,透气孔要能禁水,烘茶时可先用水抹湿接合处,以防冲水时水份渗进。) 洗杯:洪茶时,将茶盅内的水倒入杯中。 冲水:烘茶后,把壶从池中提起,用壶布包住,摇动,使壶内外温度配合均匀,然后将壶放入茶池中,在将适温的水倒入壶中。 摇壶:冲水满后,迅速提起,至于桌面巾上,按住气孔,快速左右摇晃,其用意在使茶叶浸出物浸出量均匀。若第一泡摇四下,则第二泡,第三泡则顺序减一。 倒茶:按住壶孔摇晃后,随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汤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动,使壶内上下湿度均匀。抖壶的次数与摇次数相反。第一泡摇多抖少,往后则摇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汤须一致,所以在泡茶过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如释重负与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杂派泡法。4、宜兴式泡法:A、特色:此种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B、冲泡步骤: 赏茶: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一种盛茶的专用器皿,类似小碟)。由专人奉至饮者面前,以供其观看茶形,闻取茶香。 温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 温润泡:注水入壶到满为至,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 温杯烫盏: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 第一泡: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 干壶:执起茶壶,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壶底的水滴。 倒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洗壶、去渣: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再冲八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将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备再用。5、诏安式泡法: A、特色:用于冲泡陈茶,在纸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B、冲泡步骤: 备具: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放在泡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陈年茶,碎渣较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于纸方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放桌上,请客人鉴赏。 烫壶:烫壶时,盖斜置壶口,连壶盖一起烫。 置茶:烫壶用的水倒掉后,盖放在杯上,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将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冲水:泡沫满溢壶口为止。 洗杯: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约三分之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人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动作必须俐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 诏安式以洗杯来记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别注意要轻斟慢倒,不缓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机会可能比较大,茶流成滴即应停止。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皆不取。 清洁茶具:以备后用

东方树叶或者三得利乌龙茶这种瓶装茶饮料和自己泡出来的茶有多大区别?

东方树叶或者三得利乌龙茶这种瓶装茶饮料和自己泡出来的茶有多大区别?

对茶饮料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现在我做了一款茶饮料专利并且开始了生产的阶段,做过茶叶的提取的方面。其实自己泡茶和工厂集中来生产的过程是非常不同的,毕竟现在工业化生产并没有达到智能化的地步,大部分工厂基本还是蒸汽时代,基本能够把茶叶的有效成分提取已经很不错了,香味物质基本都会挥发,大家喝过中药吧,没喝过的话自己泡茶可以试试把茶叶泡老。如果模拟人泡茶的生产方式的话不是不可以,不过大概一杯茶卖的价格会让多数人心痛,同时香味物质在后期浓缩或者合成过程中同样会流失。

最全的茶叶冲泡方法,收藏起来吧!

茶 品 选 择 要沏出切茶,茶叶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红、绿茶的选择,新、干、匀、香、净”的陈茶”茶叶的新、陈有多种说法。一般把当季甚至当年采制的茶叶称新茶,而前一年或更久以前采制的菜叶称为陈茶,饮茶要新。因为新茶香气清鲜”维生素C含量较高,多酚类物质较少被氧化,对于名茶和高档茶尤其如此,干茶鉴别。新的绿茶呈嫩绿或翠绿色。而陈茶则灰黄,新的红茶色泽油润或乌润,陈红茶色泽灰褐。指茶叶含水量低(<6%)。保持干燥“把茶叶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能捏成粉末”是茶叶保鲜的重要条件,若茶叶含水量高。首先是茶叶品质化学成分“维生素C、叶绿素等易被破坏,产生陈色、陈气和陈味,其次是容易受微生物污染和作用而形成,指茶叶的粗细和色泽均匀一致,这是衡量茶叶采摘和加工优劣的重要参考依据;合理的采摘“干茶叶的单片和老片少。色泽均匀,无焦斑。上、中、下档茶比例适宜,片末碎茶少,指香气高而纯正,抓一把茶叶先哈一口热气;再置鼻端嗅干香,闻到板栗香、奶油香或锅炒香者,则为好绿茶,优质红茶,尤其是工夫红茶。则呈甜香或焦糖香“茶香纯正与否”有无烟、焦、霉、酸、馊等异味,是指净度好。苛叶中不掺杂异物,一类茶树本身的夹杂物,如梗、籽、朴、片、毛衣等,如草叶、树叶、沙泥、竹丝、竹片、棕毛等,这些夹杂物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和卫生,给宾客敬茶时。茶叶中有夹杂物会大扫茶兴“花茶则以透出浓、鲜、清、纯的花香者为上品”只要取一把花茶放在手中,送至鼻端嗅一下。具有浓郁纯正花香:茶叶中略有花瓣者,如果只有茶味,而茶中夹杂的花干数量又多者。多半是用花干掺入茶中形成的拌花茶,属假冒花茶。选择茶叶时。还应根据茶叶花色品种的品质特征而定,有些花色品种经合理的短时存放,甚至久存后,品质更佳,例如西湖龙井茶、旗枪和莫干黄芽等,放入生石灰缸中密封存放1—2个月后,色泽更为美观,香气更加清香纯正,会产生受茶人欢迎的新香型,反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置 茶 有 序 泡茶时置茶有三种不同方法。先放茶叶后注入沸水,沸水注入约1/,3后放入茶叶,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注满沸水后再放入茶叶,则为上投法。不同茶叶,由于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溶出速率不同,要求不同的投茶方法。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含量高以及品赏中对香气和汤色要求高的各类名茶,可用上投法;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水中的茶叶;宜用下投法或中投法,由于气温和茶冷热不同;投茶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泡 茶 水 温 水温高低是影响茶叶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茶叶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闷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唐代陆羽《茶经》早有叙述。明代许次予的《茶疏》也持相同观点,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过则老而散香;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茶叶的多酚类和mgc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时,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细嫩的高级绿茶类名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茶的23%、28%、31%和34%,说明在水温和冲泡时间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绝对量就越大。茶叶内含物被溶出茶汤的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用水量大,茶汤浓度却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由于用水量少,茶汤浓度过高,滋味苦涩,而且不能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不同茶类、不同泡法,由于香味成分含量及其溶出比例不同以及不同饮茶习惯,对香、味逍度要求各异,对茶水的要求也不同。冲泡红、绿茶及花茶,茶水比可掌握在1∶50—60为宜。若用玻璃杯或瓷杯冲泡,每杯约置3克茶叶,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饮铁观音等乌龙茶时,要求香、味逍度高,用若琛瓯细细品尝,即用壶泡时,茶叶体积约占壶容量的2/紧压茶,如金尖、康砖、茯砖和方苞茶等,因茶原料较粗老,用煮渍法才能充分提取出茶叶香、味成分;而原料较细嫩的饼茶则可采用冲泡法。用煮渍法时,冲泡法则茶水比略大,品饮普洱茶,如果冲泡法时,即5—10克茶叶加150—200毫升水。泡茶所用的茶水比大小还依消费者的嗜好而异,经常饮茶者喜爱饮较浓的茶,初次饮茶者则喜淡茶,水比要小。饮茶时间不同,对茶汤浓度的要求也有区别,饭后或酒后适饮浓茶,茶水比可大;睡前饮茶宜淡,茶水比应小。冲 泡 次 数 按照中国人饮茶习俗,一般红茶、绿茶、乌龙茶以及高档名茶,均采用多次冲泡品饮法。一是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如在前述茶水比、水温和冲泡时间条件下。第一次冲泡虽可提取88%的茶多酚,但茶叶中各种成分的溶出速率是有区别的,有些物质溶出速率比茶多酚慢。茶叶固形物的提取率在第一次冲泡只有50%—55%,一般红茶、绿茶、花茶和高档名茶均以冲泡三次为宜。每次添水时,杯内尚留有约1/3的茶水,所以每泡茶汤浓度也比较近。乌龙茶冲泡时,第一泡目的是洗茶,时间亦短,茶汤弃去不欣。故多作四次冲泡。进行调饮时,多用一次煮渍法(紧压茶)或一次泡沏法(红碎茶)。(四)几种泡茶方法介绍1、润泡与凤凰三点头:这是泡茶技和艺结合的典型,多用于冲泡绿茶,红茶,白茶中的高档茶。对较细嫩的高档名优茶,采用杯泡法泡茶时,大多采用两次冲泡法。第一次称之为浸润泡,用旋转法,即按逆时针方向冲水,用水量大致为杯容量的五分之一;轻轻摇动,时间一般控制在15秒左右。目的在于使茶叶在杯中翻滚,在水中浸润,使芽叶舒展。一则可使茶汁容易浸出;二则可以使品茶者在茶的香气挥逸之前,能闻到茶的真香。第二次冲泡一般采用“冲泡时由低向高连拉三次,并使杯中水量恰倒好处,采用这种手法泡茶。一是使品茶者欣赏到茶在杯中上下浮动:犹如凤凰展翅的美姿,二是可以使茶汤上下左右回旋;使杯中茶汤均匀一致,三是表示主人向客人;以示对客人的礼貌与尊敬”作为一个泡茶高手,应使杯中水量正好控制在七分满“所谓下投法泡茶,是指按茶和水的用量的比,用茶匙摄取适量茶叶,置于茶杯,将适量的开水,高冲入杯,泡成一杯浓淡适宜,鲜爽可口的香茗。在开水温度高,又急需泡茶待客时,先在杯中冲上开水至七分满,再取茶叶投放在水中,这叫上投法。中投法是指先投入茶叶,后注入少量开水,稍加摇动,使茶湿润。再用高冲法冲水至七分满。老茶壶泡、嫩茶杯泡”对一些纤维素多的耐冲泡的乌龙茶、普洱茶用茶壶泡有利于发挥茶性:老茶壶泡“对一些细嫩茶如龙井、碧螺春等用无盖杯泡有利于茶性的透发”嫩茶杯泡,为了保持茶和水的足够温度“除了淋壶保温、泡茶加温之外还要用开水淋壶追温”目的是为了使茶香透出,(五)、几种泡茶技法1、传统泡法 A、特色“十分适合大众饮用。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第二步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2、安溪式泡法A、特色。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一二三香气高。B、冲泡步骤。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置茶量依茶性而定: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三泡倒满: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B、冲泡步骤。备茶具,泡茶者端坐,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温壶、温盅,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一样,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以手抓茶,视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长短,置茶入壶后。若茶叶在抓茶时:感觉未受潮。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一种盛茶的专用器皿,类似小碟)。闻取茶香。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出到茶池中。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温润泡:注水入壶到满为至,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 温杯烫盏: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执起茶壶,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壶底的水滴。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再冲八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倒水:将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备再用。用于冲泡陈茶,在纸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B、冲泡步骤: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放在泡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陈年茶,碎渣较多,将茶置于纸方巾上,粗细自然分开。将茶叶置放桌上,烫壶:烫壶时,盖斜置壶口,连壶盖一起烫。烫壶用的水倒掉后,盖放在杯上,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将细末倒在低处,冲水:泡沫满溢壶口为止。洗杯: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约三分之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人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动作必须俐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

说茶叶时"一两三泡"是什么意思??

一小包指一泡

茶叶泡了三开就没用了吗?

闽南地区的习惯招待客人就是泡茶,就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而泡茶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新来的客人,一定要倒掉原来的茶泡新茶一泡茶最多只泡四冲就倒掉换新茶。

泡茶中的第一泡,第二泡,第三泡指的是什么?

洗涤茶叶:因为茶叶在制作工艺中或多或少留下一下灰尘之类的东西,需要用高温开水淘洗,然后把第一次泡的茶水倒掉。二泡茶是端起茶杯的沉醉:闻着茶香,让人陶醉在茶的香味中,当茶叶泡到第三次和第四次之后:茶叶的精华就基本泡入茶水中了,就可端起茶杯品尝了,再泡也就无意义了,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功夫茶文化则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潮州凤凰单丛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中国是茶的故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