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号
2021-02-18 11:29:29热度:201°C
2021-02-18 11:29:29热度:201°C
柿大茶(ShidachaD 茶树有性系品种。灌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82年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原产安徽太平猴坑一带。树姿半开张,分枝稀疏,叶片着生上斜。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厚质软,叶缘微波状。育芽力强,持嫩性强,芽叶淡绿色,尚肥壮,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49.3克。花冠直径3.3厘米,花瓣5瓣,子房有毛,花柱3裂。萼片少毛。种径1.4厘米。抗寒性较强。产量较高。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6%,茶多酚23.8%,咖啡碱4.o%。适制绿茶,品质优良。所制“太平猴魁”为历史名茶。适宜在安徽绿茶区种植。
宣城尖叶种(Xuancheng JianyezhongD 茶树有性系品种。灌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82年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原产安徽宣州溪口乡塔泉。植株较矮小,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适中。叶色深绿,富光泽,叶形椭圆,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身多背卷,叶质柔软。芽叶肥壮,一芽三叶百芽重64.O克。花冠直径2.8厘米,花瓣6~7瓣,子房有毛,花柱3裂。持嫩性强。抗逆性较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品质优良。适宜在皖南绿茶区种植。杨树林种[YangshulinzhongD 茶树有性系品种。灌木型,大叶类,早生种。1982年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原产安徽祁门凫峰乡。植株较高,树姿半开张,叶片呈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色绿,富光泽,叶形椭圆,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状。芽叶绿色,较肥壮,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68.O克。花冠直径3.5厘米,花瓣5瓣,子房有毛,花柱3裂。种径1.2厘米。产量较高。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6%,茶多酚27.6%,咖啡碱4.8%。适制绿茶,味浓爽,品质优良,所制“屯绿”为绿茶珍品。抗寒性、抗旱性强。适宜在安徽绿茶区种植。
涌溪柳叶种CYongxi LiuyezhongD 茶树有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1982年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原产安徽泾县黄田乡。植株较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着生上斜。叶色绿,有光泽,叶形长椭圆,叶面隆起,叶身背卷,叶缘波状,叶质软。芽叶较肥壮,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46.O克。花冠直径3.5~4.1厘米,花瓣5~8瓣,子房有毛,花柱3裂。产量高。适制绿茶,品质优良。“涌溪火青”为传统名茶。抗
茶。抗
寒性、抗旱性强。适宜在安徽绿茶区种植。
霍山金鸡种[Huoshan Jinjizhong]茶树有性系品种。灌木型,大叶类,晚生种。1982年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原产安徽霍山大化坪区金鸡山。植株矮小,树姿半开张,叶片着生上斜。叶色淡绿,叶形椭圆,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质柔软。芽叶尚壮,一芽三叶百芽重69.O克。花冠直径2.5~3.O厘米,花瓣5~7瓣,子房有毛,花柱3裂。抗寒性、抗旱性强。产量高。适制绿茶和黄大茶,品质优。适宜在安徽绿茶区和黄大茶区种植。青阳天云茶[Qingyang Tianyuncha] 茶树有性系品种。灌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82年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原产安徽青阳九华山。树姿半开张,叶片着生上斜。叶色深绿,具光泽,叶形椭圆,叶面微隆起,叶质较软。发芽整齐,芽叶尚壮,一芽三叶百芽重45.5克。花冠直径3.8~4.O厘米,花瓣5瓣,子房有毛,花柱3裂。抗逆性较强。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5%,茶多酚23.7%,咖啡碱4.2%。适制绿茶。适宜在安徽绿茶区种植。
安徽1号(Anhui l] 茶树无性系新品种。灌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87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38号(GSCT 3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祁门群体中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已在安徽各茶区推广,江西、江苏、河南等省先后引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着生上斜。叶色绿,富光泽,叶形椭圆,叶面微隆起,叶质较厚。芽叶肥壮,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71.O克。花冠直径3.6厘米,花瓣6瓣。萼片有毛。子房有毛,花柱3裂。持嫩性、抗寒性、适应性均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5%,茶多酚25.6%,儿茶素总量11.3%。产量高。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适宜在长江南北茶区推广。安徽3号CAnhui 3] 茶树无性系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1987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39号(GSCT 39)”。选育方法同安徽1号。已在安徽茶区推广,江西、河南等省有少量引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着生水平或上斜。叶色绿,富光泽,叶形长椭圆,叶质柔软,叶缘微波状。芽叶黄绿色,较肥壮,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53.O克。花冠直径3.1厘米,花瓣6瓣,子房有毛,花柱3裂。萼片有毛。种径1.2厘米。抗寒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3%,茶多酚23.4%,儿茶素总量9.9%。产量高。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适宜在长江南北茶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