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翅目食叶型害虫
2021-02-09 13:13:41热度:201°C
2021-02-09 13:13:41热度:201°C
茶毛虫
茶毛虫又名茶黄毒蛾、摆头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是我国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为害茶叶,还可为害油茶、柑桔等。幼龄幼虫咬食茶树老叶成半透膜,以后咬食嫩梢成叶成缺刻。幼虫群集为害,常数十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发生严重时茶树叶片取食殆尽。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0毫米,翅展约28毫米。雌蛾稍大,体翅黄褐色;雄蛾稍小, 黑褐色。前翅中间有2条淡黄色横纹,翅尖淡黄色区内有2个黑点。 雌蛾体末端有黄色毛 丛。卵成块产,卵块椭圆形,上覆黄色茸毛。成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黄褐色。胸部三节稍小。各体节有8个黄色(前期)或黑色毛瘤,上生黄褐色毒毛。全体还密生长短不齐的黄色毒毛。蛹黄褐色,长约9毫米,外有土黄色丝质薄茧,茧长约13毫米。
发生规律:多代性,各地发生代数有差异。在湖南一年发生3代,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各代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在4~5月,6~7月,8~10月。一般以春、秋两季发生重。幼虫老熟后在茶丛根际落叶土表下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1)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人工摘除越冬卵块。(2)摘除各代初孵幼虫 群。(3)成虫发生期点灯诱蛾,或利用性激素诱杀雄蛾。(4)结合耕作深理结茧虫蛹。(5)生物防治。利用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防治卵块和幼虫。幼虫期喷洒苏芸金杆菌或茶毛虫核虫多角体病毒。(6)药剂防治。幼虫期喷施90%敌百虫、80%敌敌畏、50%马拉硫磷、50%杀螟松、50%辛琉磷各1000~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酪、2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酪各5000~6000倍液,或25%灭幼腮1000倍液。
茶毒蛾茶毒蛾幼虫及为害症状
形态特征:雌蛾体长约18毫米,翅展约30~40毫米;雄蛾体略小,体翅暗褐色至板栗黑色,前翅基部色深,外横线细黑弯曲,内沿有一较大近圆形的黄白色斑,翅尖有3条短黑斜纹,靠近中横线隐现有2条相互靠近的细黑曲线。后翅色稍浅,无线纹。腹部纵列有3~4个黑色毛丛。卵黄白色,近球形,顶部凹陷、成块状。成熟的幼虫体长23~36毫米,黑褐色,较细长多毛,一腹部第一至第四节背面各有一对荤褐色毛束,第五节有一对白色较 第短的毛束,八节背面有一对灰色毛束,向后斜伸。背中及体侧有红色纵线。蛹外有丝茧,棕褐色。
发生规律:多数茶区年发生4代,以卵块附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第一代在3月下旬~4月上旬,第二代在6月上旬~6月下旬,第三代在7月中旬~8月中旬,第四代在8月下旬~10月上旬。初孵出的幼虫群集性强,2龄后逐渐分散为害。
防治方法:
1.发生严重的茶园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人工摘除卵块,逐园逐丛检查,发现叶背有黄色绒毛状的卵块,将其叶片摘除,在幼虫孵化前集中堆放在一个小盆中,小盆外再放一个大盆,大盆内放一些水并加入农药敌百虫,放在茶园附近,待茶毛虫及茶毒蛾孵化后爬出来,掉在药水中,即可将其杀死,而寄生蜂羽化后可飞回茶园消灭此类害虫。
2.人工摘除各代初孵化出的幼虫,集中杀死,同时利用幼虫的假死性,将其震落捕杀。
3.于成虫羽化初期在夜晚7~11时点灯诱杀即用100瓦电灯泡或汽油灯高悬于茶丛上,下面放一大盆水,滴入少量煤油,使成虫扑灯掉水而死。
4.结合耕作深埋结茧虫蛹。
5.生物农药防治 用天力Ⅱ号(0.12%的灭虫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稀释液,或每亩用白僵菌(每毫升含0.1亿~2亿个孢子)1千克兑水100千克,或每亩用BT乳剂100亿孢子/克的菌粉50克兑水稀释2000倍喷洒。
6.化学防治 在春茶结束后进行,用90%晶体敌百虫、35%赛丹、25%亚胺硫磷、50%马拉硫磷、二溴磷、50%杀螟松、50%辛硫磷、80%敌敌畏等l000~2000倍稀释液、2.5%鱼藤精300倍稀释液、10%的二氯苯醚菊酯、10%天王星4000倍稀释液、20%杀灭菊酯进行防治。
茶尺蠖
茶园尺蠖类害虫种类很多,均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它们的共同特性是:成虫体较细瘦,翅宽大而薄,静止时常四翅平展,前后翅颜色相近并常有线纹相连。幼虫体表较光滑,腹部只有第6腹节和臀节上具足,爬行时体躯一屈一伸,俗称拱背虫、量尺虫、造桥虫等。幼龄幼虫喜停栖在叶片边缘,咬食嫩叶边缘呈网状半透膜斑,后期幼虫常将叶片咬食成较大而光滑的“C”形缺刻。
茶尺蠖是茶园尺蠖类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种类之一。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产茶省,尤以江、浙、皖、湘等省发生严重。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1毫米,翅展约25毫米。体翅灰白,翅面散生茶褐至黑褐色鳞粉,前翅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及亚外缘线处共有4条黑褐色波状纹,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线纹与前翅隐约相连。外缘有5个小黑点。卵椭圆形,鲜绿至灰褐色,常数十至百余粒堆成卵块,并覆有灰白色丝絮。成熟幼虫体长26~30毫米,黄褐、灰褐至黑褐色,第2~4腹节背面有隐约的菱形花纹,第8腹节背面有一明显的倒“八”字形黑纹。蛹长约12毫米,红褐色,第5腹节两侧有一眼形斑。
发生规律:在长江流域各省一年发生6~7代,以蛹在茶园表土内越冬。翌年3月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4月上中旬发生,可延续至5月上中旬。5月下旬后每月约发生一代,世代重叠。若秋季前期温暖,可促使发生第7代。成虫产卵成堆产于茶树枝梗、茎干裂缝和枯枝落叶间。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4龄后暴食,食量大。老熟时入土化蛹。
防治措施:(1)人工捕杀 每天上午9时前人工捕杀在茶园周围树干、墙壁和茶丛间的成虫;结合耕作深埋或拣除虫蛹;清除产在树皮裂缝和墙壁裂缝中的卵堆。(2)生物防治 在1、2龄幼虫期,每亩喷施100亿多角体(或30~50头虫尸)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或每毫升含孢子1亿的杀螟杆菌。(3)药剂防治 抓住3龄前幼虫喷洒10%二氯苯醚菊酯、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5%灭扫利、10%天王星各4000~6000倍液。或80%敌敌畏、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50%杀螟硫磷、90%巴丹各1000~1500倍液。
茶蓑蛾
蓑蛾类均属鳞翅目蓑蛾科。种类很多。一般为雌、雄异型,雌成虫往往特化成幼虫型,无翅无足,头部和胸部退化、一生栖息在蓑囊中。雄成虫是蛾子,翅发达,翅面上有鳞片或毛,斑纹简单。幼虫吐丝结成各种形状护囊,囊上粘附断枝、残叶,栖息其中。俗称蓑衣虫、背袋虫、袋子虫、吊子虫、避债蛾等。行动时将头、胸伸出,负囊移动,行动迟缓,在茶园形成危害中心。幼龄幼虫咬食叶片下表 皮,留下半透膜斑块,成长以后咬食叶片呈不规则形缺刻、孔洞。严重发生时常将叶片咬食得残缺不齐,甚至啃食树皮,造成枯枝死树。是茶园、果园和其他树木的一类重要害虫。
形态特征:茶蓑蛾雄成虫体长约13毫米,翅展约25毫米,深褐色,前翅外缘有2个较透明斑。雌成虫体长约15毫米,较肥胖,黄褐色。后胸及第7腹节环生有淡黄色茸毛。幼虫成熟时体长16~28毫米,黄褐色,胸部各节硬皮板上有褐色纵纹和斑块。雄蛹咖啡色。护囊长25~30毫米,囊外纵列缀结有许多长短不齐的小技梗,排列较整齐。
发生规律:湖南、安徽等省一年发生1~2代,各地不尽相同。一般以3~4龄幼虫在护 囊内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5月下旬开始化蛹。两代幼虫发生期分别在6月上旬至9月上旬,9月上旬至翌年5月。11月以后,幼虫陆续将护囊封闭悬于枝叶上越冬。
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有虫护囊,带出园外集中消灭。(2)发现危害中心及时剪除,严防扩散。(3)药剂防治。在幼龄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80%敌敌畏、50%杀螟松8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10%天王星4000~6000倍液。喷药时注意将护囊喷湿。
茶刺蛾
刺蛾类害虫属鳞翅目刺蛾科,为害茶树的多达几十种。成虫体肥壮,全体密生绒毛和厚鳞粉,大多黄褐或暗灰色,少数间有鲜绿色,前翅靠近外缘常有l~2条斜纹。幼虫体扁,椭圆形或称纸烟形,体上有4列毒刺,俗称“火辣子”、“痒辣子”。少数种类无刺。头小收缩在前胸下,足短小退化。化蛹前结石灰质硬茧壳。幼虫栖居叶背取食, 幼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枯黄半透膜,中龄以后咬食叶片成缺刻,常从叶尖向叶基锯食,等留下平宜如刀切的半截叶片。幼虫多食性,是茶树、果树经济作物上的一大类重要害虫。
形态特征:茶刺蛾成虫体长约14毫米,翅展约20毫米,体翅灰褐色。前翅从前缘至后缘有3条不明显的暗褐色波状斜纹。卵椭圆形,扁平,单产。幼虫成熟时体长25~30毫米,长椭圆形,前端略大,背面稍隆起,黄绿至灰绿色。体前端背中有一个紫红色向前斜伸的角状突起,体背中部和后部还各有一个紫红色斑纹。体侧沿气门线有一列红点。低龄幼虫无角状突起和红斑,体背前部3对刺、中部1对刺、后部2对刺较长。茧卵圆形,暗褐色,结茧在土下。
发生规律:在湖南、江西等省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根际落叶和表土中结茧越冬。三代幼虫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盛发。且常以第2代发生最多,为害较大。成虫日间栖于茶丛内叶背,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卵单产,产于茶丛下部叶背。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背面成半透膜枯斑,以后向上取食叶片成缺刻。幼虫期一般长达22~26天。
防治方法:(1)结合茶园耕作击碎枝干上虫卵。(2)灯光诱杀成虫。(3)生物防治 幼虫期用每毫升含0.5亿孢子的青虫菌液喷杀,也可用白僵菌混用。在病毒流行期间,可收集病死的虫尸,直接用水研碎加水喷施。(4)药剂防治 幼虫期用90%敌百虫、50%辛硫磷、50%马拉硫磷、50%杀螟松、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等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等5000~6000倍液喷施。
上一篇 : 保存绿茶五大注意事项
下一篇 : 乌龙茶和花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