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技术(三十二)
2021-02-09 12:18:16热度:197°C
2021-02-09 12:18:16热度:197°C
4、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茶树害虫,有其自身的发生规律。人们只要掌握它们的发生规律,就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我国发生的茶树主要害虫类别及防治方法,阐述如下。
(1)鳞翅目食叶类害虫
鳞翅目食叶类害虫是一个庞大的类群,已记载有100余种。大致可以归纳为毒蛾类、尺峻蛾类、蓑蛾类和刺蛾类等。
鳞翅目害虫一生中经过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主要以幼虫咀食茶树芽叶,造成危害。随着虫龄的增长食量也增加,一般到3龄以后(高龄幼虫期)进入暴食期,在种群密度大时,可将茶树叶片全部食尽,形成秃枝。据观察,茶尺镬的3-5龄幼虫的食量约占幼虫总食量的80-90%。而且高龄幼虫对药剂的抵抗力也比幼龄幼虫要强得多。现将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分类群叙述于后。
主要根病的症状区别
病害名称<?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茶苗根结线虫病
茶苗根癌病
茶苗白绢病
红根腐病
紫纹羽病
症状
加害四年生以下幼苗和幼龄茶树。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脱落,病根上须根少或地,上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大似蚕豆,小如油茶籽
加害扦插苗根部,形成大小不同的瘤状物,表 面粗糙,病苗须根明显减少,甚至无须根,叶片渐变黄,以至会全株死亡
加害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紫褐色条斑,上生白色绵毛状物,呈网状分布,似白色绢丝膜层。以后在绢丝中形成油茶籽状菌核,初为白色后转黄色到褐色。病部凹陷
加害成龄茶树,病根突然死亡,凋萎的叶片仍附在树上一段时间,病根粘附泥沙,较易洗去,洗后可见枣红色至黑色分枝术革质菌膜,皮层与木层部间有白色菌膜,木质部无条纹
加害成龄茶树根部及近地面的树干部,最先细根腐烂,呈黑褐色或黄褐色,后蔓延到主根腐烂。呈紫褐色,上生紫色丝状物,有时呈根状菌束,以后在其上形成半球形菌核。病根外皮易脱落
毒蛾类中以茶毛虫(Euprod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分布最为普遍,在我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以管理粗放的老茶园中发生较严重。此外,此类主要害虫尚有茶白毒蛾(Arctomis alba Bremer)和茶黑毒蚁(Dasychira barbarana Matsumura)。茶黑毒蛾在安徽、浙江、贵州、台湾等省发生。毒蛾类幼虫不仅咀食叶片,而且体表具毒毛,人体皮肤接触后,会引起红肿痛痒,影响采茶等田间管理。茶毛虫和黑毒蛾的卵成堆产于老叶背面。茶毛虫的卵块椭圆形,其上覆盖有黄褐色绒毛。黑毒蛾的卵黄白色,近球形。茶白毒蛾的卵产于叶面,卵扁鼓状,绿色。幼虫一般有群集性。2龄多在丛内叶间成群转移为害。3龄后分群,向上部枝叶群迁。幼虫畏光怕高温,夏季早晚在茶树上部为害,中午移至中、下部。三种毒蛾幼虫的色泽不同,茶毛虫淡黄至黄褐色,体有黑色毛瘤,上生黄色毒毛。黑毒蛾体黑褐色,毒毛黑色。白毒蛾体黄褐色,毒毛白色。幼虫老熟后,在表土(茶毛虫)或落叶下(黑毒蛾)结茧化蛹。茶白毒蛾老熟幼虫吐丝缀连2、3叶倒挂化蛹。成虫有趋光性。多产卵于郁蔽茶园中,越冬卵则产于阳坡茶园。毒蛾类一般以卵在叶背越冬,白毒蛾和部分茶毛虫也可以幼虫在叶片上越冬。全年发生世代数为:茶毛虫一般发生2代,南方茶区3-4代,台湾省5代;茶白毒蛾一年6代;茶黑毒蛾4代。茶毛虫的发生生态为:越冬卵需在气温12℃以上,相对湿度大于70%时孵化。因此,早春气温高低决定了第1代茶毛虫发生期的迟早。在生态条件适宜,而无天敌控制下,茶毛虫一般有间歇猖獗的特性。间歇期1、2年,长达3年。茶毛虫的天敌种类多,已发现有茶毛虫黑卵蜂(Telenamus euproctedw wilcox)、广赤眼蜂(Trichogrmus evanesens Webstwood)、寄生幼虫的茶毛虫绒茧蜂(Aprmteles conspersae Fiske)、幼虫一蛹寄生的寄生蝇(Eaxorista sp)以及捕食性天敌瓢虫(Aialaania mirdils Mots.)等。其中以黑卵蜂的作用较大。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幼虫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尺蠖蛾类中常见的害虫有茶尺蠖(Ectropis obipua hypulina Wehrli )和油桐尺蠖( Buasra suppressaria Guenee)。局部地区发生的有术撩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云尺蠖(Brzura thabetaria Oberthwur)、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 (Herrich-Schaeffer)]等。茶尺蠖在浙江、江苏、安徽等省茶区发生普遍。目前,有向南方茶区蔓延的趋势,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已有发生。油桐尺蠖在华南和西南茶区发生严重势。目前已蔓延到江南茶区。云尺蠖在西南茶区发生普遍。
木64尺蠖是近年来由林木上进入茶园的一种新害虫,已在浙江、安徽等省茶区发生,并有蔓延之势。尺蠖蛾类的卵多成堆产于茶树枝娅间、茎干裂缝处或枯枝落叶中。卵鲜绿至蓝绿色。茶尺蠖的卵块上覆有灰白色丝絮。油桐尺蠖的卵块上覆有黄色绒毛。幼虫腹足仅两对,爬行时体弯成拱形,因此,俗称拱拱虫。茶尺蠖1、2龄幼虫黑至黑褐色,3龄以后茶褐至灰褐色,第2腹节有一“、”字黑纹,第8腹节有一菱形黑纹,随着虫龄增大黑纹也愈明显。油桐尺蠖、木64尺蠖和云尺蠖幼虫体型大,体色变化大,灰色、深褐色、褚褐色或绿色。头两侧有角状突起,腹部第8节有微突。油桐尺蠖与云尺蠖的区别在于前胸腹面色泽不同,前者灰绿色,后者为黑色。木撩尺蠖腹部每节有一个黄色圆斑。幼虫从卵块中孵化出来后,聚集在茶丛冠面,仅咬食芽叶上表皮和叶肉,使叶面产生褐色斑点。幼虫性活泼,爬行迅速,遇惊吐丝下垂。2,3龄(茶尺蠖2龄、大型尺蠖3龄)幼虫将叶片咬成缺刻。3,4龄以后,食量明显增大。如木64尺蠖在茶树叶面积指数3的茶园中,每平方米茶树上有4、5龄幼虫18-21头,即可将全部老叶吃光。3龄后幼虫畏光,晴天日间多躲在茶丛枝叶间,以尾足攀着枝干,体躯离枝,形似枯枝,在清晨和黄昏活动取食。老熟幼虫吐丝下垂至树冠下表土中化蛹.蛹褐色至深棕色,茶尺蠖蟆的蛹表面光滑,油桐尺蠖和云尺蠖蛹末端呈针状,木64尺蠖蛹末端呈分叉。三种大型尺蠖的成虫(蛾子)的翅均为白色,木64尺蠖以翅面有不规则的灰斑,而与油桐尺蟆成虫翅面的波纹相区别。成虫趋光性强。上述三种尺蠖的成虫白天栖息在茶园周围高大树木的主干上或建筑物的墙壁上,受惊落地有假死习性,产卵量大,每雌产卵可多达3000余粒。尺蠖蛾类一年发生世代数为:茶尺蠖5-7代;油桐尺蠖一般2-3代,广东3-4代,台湾5代;木64尺蠖2-3代;云尺蠖2代。以蛹在树冠下表土中越冬。气温与越冬基数和次年春天的成虫始见期出现迟早密切相关。冬季严寒,越冬蛹死亡率大,发生较轻。秋季前期若气温高,茶尺蠖常发生第7代,后期又遇低温,则幼虫大量死亡,虫口基数也减少。次年早春气温的高低,决定了发生期的迟早,气温高发生早,气温低则发生迟。全年以夏秋茶期间危害最烈。
此外,不同地形对茶尺嫂的发生也有影响。一般避风向阳的平地茶园较高山或阴坡茶园发生严重。尺蠖类的天敌种类多,在卵期有黑卵蜂,幼虫期有茶尺蠖的两种绒茧蜂(Apanteles sp);寄生菌有白僵菌(Beayveria bassiana Bals)和细脚拟青菌(Paecilomyces tenuipes (Peck) Sanson )等。捕食性天敌有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 L.)、鸟类等。从茶尺Paecilomyces tenuipes (Peck) Sanson、油桐尺镬、木64和蠖和云尺蠖的幼虫体中都分离到核型多角体病毒,并已应用于防治中.这些天敌对茶尺蠖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以绒茧蜂和病毒的作用较大,在多雨潮湿的4-6月间,对茶尺蠖有明显的抑制力。
上一篇 : 茶叶的保存期限为多长
下一篇 : 茶树栽培技术(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