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起源与特异性状

2021-02-09 11:47:45热度:159°C

安吉白茶是以安吉县区域生产的白叶1号树品种的春季白化鲜叶为原料,通过杀青、理条、烘干等工艺制成的一种针形绿茶。而非福建等地所产的以多毫嫩芽为原料,经自然萎凋制成的红装素裹的半发酵茶—白茶。

白叶1号茶树品种原名为安吉白茶,曾用名大溪白茶、山河白茶、湖州白茶,考虑产权、商品干茶与茶树品种相同,概念容易混淆,故于2004年定名为白叶1号。

白叶1号茶树原产于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海拔800余米的桂家场,仅有一丛树龄逾百年的野生形态的白茶从。生长环境群峦叠嶂,云遮雾霭,以竹木为主组成的林相常年葱绿,由花山岗岩母岩风化成的土壤含有较多的钾、镁等微量元素;全年无霜期短,冬季低温时间长,以前绝对低温经常在-10摄氏度以下,相对湿度大。在这样的生态条件下发生的突变体形成了独有的遗传特性,具有规律性的白化返绿现象和高氨低酚的特征。

70年代,安吉县林业工作者发现了此茶树,80年8月,县政府拨款予以保护。81年成立了浙北茶树良种选育课题组,82年4月,课题组人员从该野生茶树丛上剪取插穗537支,在县林科所进行短穗扦插,成活288株。83年3月,移植于良种对比试验小区,种植82从,成活75从,结束了白茶1号只此一丛的历史。87年,成立了安吉白茶开发基地试验课题组,从试验小区母本上剪取插穗继续繁殖,至90年底,在县林科所建立了基地5.6亩。

91年县林科所试制干茶,“玉凤”牌安吉白茶外形细秀,形如凤羽,颜色鲜黄活绿,光亮油润;冲泡杯中叶张玉白,茎脉翠绿,汤色鹅黄,清澈明亮,鲜爽甘醇,香高持久。获91年度全省名茶评比一类名茶。

1992年11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实施省《安吉白茶特异性状鉴别与利用》课题,1997年底完成课题研究,基本掌握了安吉白茶(指白叶1号)生长特性,确定安吉白茶的返白表现主要与当年生长期的温度有关。1998年4月通过省课题鉴定,1999年12月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表明,安吉白茶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春季发芽时新梢嫩叶叶色的可逆性白化现象,在白化过程中新梢的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和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安吉白茶是一个温度敏感的自然突变体,其白化表达的温度阈值在20~22℃之间,但该温度仅在芽萌发初期发挥作用;其正常复绿的启动温度在16~18℃之间。叶片白化期的主要生理生化变化是叶绿体膜结构发育发生障碍,叶绿体退化解体,叶绿素合成受阻,质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缺失,导致了叶色的变化;RuBP羧化酶的大、小亚基含量及酶活性下降,同时伴随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升高,终因叶绿体不能继续发育,多余的可溶性蛋白水解,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对其返白机理认为该温度敏感型突变体的突变很可能是由核基因或核质互作控制的。

1、白叶1号自身的特点:

作为叶白化的茶树,历来各地读有发现,近年屡见报导,但真正能与安吉白茶相媲美的产品并未见到,或是细胞质遗传的部分白化,或全叶全年白化,或口味较差,能达到春季白化,其它季节正常,高氨基酸,低茶多酚,茶形、色漂亮,赏心悦目,而口味鲜美的目前仅为安吉白茶。而白茶中高氨基酸含量(气普法10%左右;液普法5%左右,其中L-茶氨酸占一半),L-茶氨酸对人体免疫力的提高为美国科学家实验所证实。

2、安吉县特有的气候土壤条件,使安吉白茶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由于安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使得氨基酸等 物质积累多,而多酚类物质积累少,使得茶叶的鲜甜味得以充分表现,尤其适应喜欢清淡型口味的人士。据测定安吉白茶春梢一芽二叶的氨基酸含量在6-10 %左右,茶多酚在10-14%,这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生化基础。

3、以安吉为中心,加上长兴、德清等与安吉临近的周边地区与安吉自然资源条件相近,土地资源丰富,拥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已 形成了茶叶的一个产业带,近年已融为一体,为今后的原料基地奠定了基础。目前在安吉白茶的生产加工上,以中茶所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并自主创新,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产加工模式。

4、目前国内销路不断拓展,安吉白茶消费的文化氛围已逐步养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在政府大力引导、支持下,一批茶叶龙头企业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加快了规模化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声誉,我们相信,随着安吉白茶优良品质不断为消费者所认识,安吉白茶在不久的将来,走进千家万户,扬名国内,飘香四海。

送礼送茶叶炒茶叶视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