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茶膏及其制作
2021-02-09 11:28:19热度:161°C
2021-02-09 11:28:19热度:161°C
一,器具:
1.粉碎机一台,不锈钢锅一只,钢精锅两只,秤一杆,80--120目筛各一个,火炉一个。
二 ,原料的军备:
1,粗粉碎原料:指处方中根茎类,体大类,坚硬类,含纤维素类不易粉碎的中药。一般粉碎在直径0.2---0.5CM,然后提鋟膏。
将中药去杂质粉碎后,倒入容器内(以不锈钢锅为宜),加入浓度75%的乙醇侵泡48小时或更长时间,乙醇高出药粉5CM为宜。侵泡结
束后,过滤,乙醇另置,将药渣再倒入盛水的容器内文火加热4小时,之后过滤,倒出药液。再把乙醇提取液与水煎液混合并过滤,
先武火后文火熬至挂旗状为止。
流程:粗药料----稀释75%----置容器内侵泡----滤出药液----乙醇提取液
药渣----容器内----加水加热----滤出药液----水煎液
乙醇提取液和水煎液----混合----过滤120目筛----先文后武火----浓缩至挂旗状为止。
2,精粉碎:(精料)指处方中贵重,芳香,树脂,含挥发油类的中药粉碎至80---100目为宜。
3,炼蜜:
1】。蜂蜜保证膏药的湿度和透皮吸收,但必须用炼制后的蜂蜜。蜂蜜的选择也很重要,蜂蜜品种很多,品质各异,由于蜂蜜的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膏药的性质,因此对蜂蜜品种应进行选择,以枣花蜜,荔枝蜜为佳,油菜蜜次之。蜂蜜的性状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稠厚状液体或凝脂半流体,有香味,味醇甜而不酸,无异臭,清洁无死蜂,幼虫等杂质,15摄氏度的相对密度1.40---1.45为佳。以纯天然蜂蜜为好,市售瓶装蜂蜜不宜使用。
2】。炼蜜目的:祛除杂质,如死蜂,蜡质等;破坏酶杀灭微生物;适当除去部分水分以增强粘合力;促进部分糖的转化,增加稳定性。
3】。炼制:系将蜂蜜置于锅中,加热至沸腾,除去浮沫及杂质,在置锅中继续加热熬炼,程度分嫩蜜,中蜜。老蜜。
A. 嫩蜜:将蜂蜜加热至沸腾,温度达到105---115摄氏度,含水量约20%,相对密 度为1.37左右,颜色较变深,仅略有粘性。适于含糖分,油脂,树脂多的药料。
B. 中蜜:系将蜂蜜置于锅中,加热至沸腾,除去浮沫及杂质,在置锅中继续加热至116---118摄氏度,含水量约10%,相对密度1.37左右,色呈浅红色,表面翻腾着均匀有光泽的细泡,用手捻搓有粘性,但两手离开时无细长白丝出现。适于粉性,粘性药料。
C. 老蜜:系将蜂蜜置于锅中,加热至沸腾,除去浮沫及杂质,在置锅中继续加热至119---122摄氏度,含水量约4%,相对密度1.40左右,色呈红棕色,表面翻腾着均匀有光泽的红棕色气泡,粘性强,但两手捻之有白色长丝出现,嚼之粘牙,滴水成珠不散。适于干燥松散,纤维多者药料。
4】。蜂蜡:如无蜂蜡,可用石蜡代替。
三,制作方法:
1.药物与基质的配伍比例:简记5538
五份炼蜜(加麦芽糖1份),五份侵膏,三份蜂蜡(夏天1份,冬天三份),八份精粉。
如果不用侵膏:五份炼蜜(加麦芽糖1份),三份蜂蜡(夏天一份,冬天三份),七至八份精粉。
2.制作流程:
例取蜂蜜50克---放置不锈钢锅内---加热加入蜂蜡30克---继续加热,不停搅拌---放入侵膏充分搅拌,去完水汽---离火降温至70摄氏度---加入添加剂即可。
炼蜜---蜂蜡---融化---搅拌---加入侵膏搅拌---蒸去水分----离火降温至70摄氏度---加入精粉拌匀----降温至40摄氏度----加入添加剂----继续拌匀----压在无纺胶布上,另一面粘合----成品
3.说明:
1】。天然蜂蜜棕红色。
2】。加精粉拌匀必须在60---70摄氏度。
3】。添加剂:透皮剂,防腐剂,矫味剂。氮酮3%,冰片0.1%,二甲基桠枫5%,苯甲酸钠2%,食盐1%等
4.软硬度的调整和测试:如果按5538的比例,一般一次即可成功,但是软硬度又受到炼蜜的老嫩及侵膏浓度的影响。调整办法是太硬可适量加入侵膏,太软可适量加入精粉充分反复调匀即可。成品像饺子皮,不黏皮肤,不会干燥,贴附30分钟即可见效,一小时症状缓解,15天一疗程。
5.成膏后要密封。
四,特点:
1. 疗效:整个制作过程中没有高温程序,保证了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未被破坏,传统膏药在榨药,炼油的过程中达到320---360摄氏度的高温,如此高温药油中的药效成分几乎损失殆尽,二是侵膏提取与水侵提取相结合,更进一步保证了有效成分的渗出,传统膏药仅是油炸,远比不上前者。三是加工中几乎无基质,仅用蜂蜜,蜂蜡作为基质,但它们仍为外用药的组成部分,而且本身就是极好的渗透剂和风湿药。四铅丹膏药的90%是油和铅丹,药的含量很少。
2. 制作简单安全:仅需一台粉碎机,家中锅碗瓢勺即可制作,且无污染。
3. 不需火烤,无污染,无毒无害。
4. 速效:30分钟见效。
厦门醉品茶叶吉祥茶叶上一篇 : 水仙茶泡茶技术包括三要素
下一篇 : 安溪铁观音的“四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