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主要产地:我国的著名茶叶是哪些产地在哪里

2020-11-07 05:19:04热度:243°C

我国的著名茶叶是哪些产地在哪里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3. 安徽黄山-黄山毛峰: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mgc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4.福建泉州-安溪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类。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5.河南信阳-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具有“

茶叶有哪些产地

主要的茶叶产地有安徽南部山区、西部大别山区,浙江西部山区。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接下来结合茶的品种以及产地进行简要分析:产于浙江省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狮峰龙井"龙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2、 产于闽南安溪县。外形头似蜻蜓。颜色砂绿起霜,质地重如铁,滋味清高醇美,回味甘甜,带有独特的",素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以西坪松林头魏荫铁观音发源地所产最佳;为乌龙茶之上品。3、武夷岩茶 产于闽北武夷山,独特采制,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肉桂"等名枞;岩茶外形条索粗壮紧实;色砂绿蜜黄,鲜润光泽,宝色",花果香浓郁高长;滋味浓醇高爽;具独特的"。岩韵",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中的洞庭山;成茶外形卷曲呈螺;银毫遍布。香浓芬芳。滋味醇厚,汤色嫩绿明亮,茶之珍品,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最",5、黄山毛峰 产于安微黄山桃花溪。宋代贡茶;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我国毛峰之极品,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6、君山银针 产于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外形芽头壮实笔直,茸毛披盖;色泽金黄光亮,称为"金镶玉"。内质香气高纯,汤色杏黄明澈,滋味爽甜,冲泡时;芽头在玻璃杯中直挺竖立;又如尖刀直立,继而徐徐下沉杯底。极为美观,7、六安瓜片 产于安微六安地区齐灵山,外形似瓜子,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均匀。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依采制季节,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称"。瓜片",梅雨季节采制的称":梅片"品质最差;8、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9、都匀毛尖 产于贵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县;"三绿三黄"

世界三大茶叶产地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算上名茶以及地方茶叶还有介于茶叶和保健特产之间的饮品甚至达到了上千种之多,给您说几个比较有名的茶叶:

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是哪里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产地也很广泛。算上名茶以及地方茶叶还有介于茶叶和保健特产之间的饮品甚至达到了上千种之多,给您说几个比较有名的茶叶:西湖龙井(浙江省杭州市片区)、六安瓜片(安徽省六安市片区)、信阳毛尖(河南省信阳市片区)、黄山毛峰(于安徽黄山市片区)、铁观音(福建安溪县片区)、祁门红茶(安徽祁门片区)、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市片区)。

世界茶叶主要产地有哪些地方

上述四国茶叶产量占亚洲茶叶总产量的81%;上述五国茶叶产量占非洲茶叶产量的91%,阿根廷茶叶产量占美洲茶叶产量的87%。

茶叶的产地在 什么地方

我国茶叶品种及产地有哪些?因产地和制作工艺不同,茶叶有名目繁多的种类。我国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紧压茶和白茶。还有各种速溶茶、袋泡茶等新品种类。龙井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银针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祁红、滇红、英红 乌龙茶 名贵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 花茶 以茉莉花茶为上品 紧压茶 名贵品种有:普洱茶、六堡茶 白茶 名贵品种有:白豪银针茶、白牡丹茶 北纬30°——优质茶叶产区带 在中国它还是条优质茶叶产区带。1、 中国名茶的主要产地 中国是茶的祖国,茶叶产区分布在从北纬18°海南岛的三亚至38°太行山脉的灵寿县五岳寨的广阔地区,茶区千变万化,我国名茶、优质茶大多产自北纬30°左右。名茶是茶叶品质优良的代表,传统名茶的产生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精巧的加工技术等缺一不可。名茶”我们对公认的传统十大名茶产地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龙井产自浙江的杭州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跳、灵隐一带:洞庭碧螺春产自江苏太湖洞庭山上;君山银针由湖南岳阳洞庭湖中君山岛上所生产;四川名山县蒙顶山所产之蒙顶甘露;安徽黄山之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则产自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县的毗邻山区;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现属金寨县,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产区则在北纬29°35′-30°08′之间;另外还有信阳毛尖(产自北纬32°13′)和安溪铁观音(位于北纬25°07′),从以上十大名茶产地来看。处于北纬30°±1°之内的有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祁阳红茶等六大名茶,位于北纬30°±1°~2°之间有洞庭碧螺春和六安瓜片,毗邻这一纬度的有信阳毛尖(北纬32°13′),只有著名乌龙茶安溪铁观音产地不在这一区域内。另外还有老竹大方(北纬30°11′-30°07′)。宁波白茶,古丈毛尖,mgc毛尖等数不胜数的名茶,也产自北纬30度附近区域,2、贯穿中国两大优质茶产区 在我国茶区。北纬30°一带不仅盛产名茶,而且贯穿中国传统优质茶产区新安江上游茶区和新兴的优质茶产区武陵山茶区,以安徽省祁门县、歙县、屯溪和江西婺源、浙江开化、淳安为代表的新安江上游三角洲,以生产祁红、屯绿、婺源、遂绿而蜚声中外,其中祁阳红茶以条索紧秀,内质香气蜜香之中蕴有兰花香”称为祁阳香,而这区域的炒青绿茶品质上条索紧结“色泽绿润起霜。内质香气高鲜持久,带熟板栗香。滋味浓厚爽口,是我国出口和内销的优质大茶产品。绿茶,其品质外形紧实挺直,色泽苍绿光润,香气高鲜持久,多数有熟板栗香,汤色微黄明亮,滋味浓醇爽口,著名花茶生产厂家长沙茶厂以武陵山茶区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茉莉花茶以持久的花香,醇爽的滋味深得东北、华北和西北人民所喜爱,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品牌。近几年我公司以武陵山绿茶生产的“品牌的珍眉茶小包装,形成了逐步增长的稳固的消费群体。笔者在北部非洲进行市场考察时就遇到一位年轻男子,不再饮别的品牌了,他从800多公里外专程开车过来对我们的品质表示赞赏,二是建议保持品质,珍眉茶小包装成为部分消费国销售量第一的中国名牌,武陵山区所产绿茶”也大有取代别的地区茶叶之势,说明武陵山区的茶叶,适合很多消费者的口味,确有过硬的品质。3、 品质特征 该地区的茶叶品质有以下几大特点,外形秀美。茶叶芽叶粗细适中,鲜叶在加工过程中可塑性强,因而在外形上千姿百态,西湖龙井、老竹大方的扁削型,平水珠茶的状似墨绿珍珠的圆珠型,色泽宝绿的瓜片型等等不一而足”普通炒青绿茶也条索紧结圆直,祁门红茶更是以外形条索细秀,色泽带宝光而独步世界红茶之林。以香气见长,无论是祁门红茶的蜜香还是君山银针的毫香。或者是黄山毛峰的嫩香以及新安江上游茶区和武陵山茶区炒青绿茶的栗香…,滋味上浓淡适中,较之高纬度茶区茶叶要浓,较之低纬度地区茶叶要醇,一般认为优质红茶产自低纬度地区,但有世界四大红茶名茶之称的祁阳红茶。大吉岭红茶和锡兰高地红茶,祁阳红茶产自北纬30°线上,后三种均生产在北纬27°左右喜马拉雅南侧的印度,锡兰靠近中国边境地区,其滋味浓烈的阿萨姻茶,有茶中香槟之称的大吉岭茶,有兰铃芳香的锡兰高地茶在品质上确实各领mgc,想必与这一地区独特的高山气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4、独特的地质地貌是形成茶叶品质优异的基础 按照板块理论,板块在地质时期漂移过程中,加上火山冰川作用,演变成了北纬30度地区高山深谷,其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挤造就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造就了黄山、庐山、张家界等千奇百态的地貌,也造就了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形成。其中磷、锌、硒等元素和土壤富含有机质对茶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地貌的多样性。为茶叶品种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茶叶研究证明。茶区的海拔高度对茶叶品质尤其是香气形成,海拔升高,对形成茶叶香气有利,高山云雾出好茶,前面所述两大优质茶区就是在山区。大熊猫和水杉更被称为动、植物活化石被神奇地保存下来。以新安江上游和武陵山为代表的茶叶产区相对来说,生态环境破坏也较少,森林保护良好,茶树抗病、抗虫能力较强,鸟类、蜘蛛等茶树虫害的天敌较多,茶园中生物自身调节功能比较健全,茶叶中农残留量普遍低。

世界主要茶叶产地有哪?

世界主要的茶叶产地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其次是美洲、大洋州和欧洲,这三大洲也有一定数量的生产,但相对于亚洲和非洲来说少得多。2004年各洲的茶叶产量计算,亚洲、非洲的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97%,亚洲占81%,非洲占15.6%,南美洲、大洋州和欧洲茶叶产量所占比例很少。茶叶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国家,上述的四个国家茶叶产量占亚洲茶叶总产量的81%;在非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