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绝唱——《卢仝茶歌》

2020-11-30 11:29:28热度:168°C

中国的咏茶诗词美若春花,多如繁星,但是人们往往把唐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简称《卢仝茶歌》)尊为“千古第一绝唱”,有的学者甚至把它称为诗化了的《茶经》。

《卢仝茶歌》语言质朴,发自胸臆,写得挥洒自如,在酣畅中求严谨,在夸饰中见分寸,在平淡中有浓情,处处体现了中国茶道的“中和”之理,同时把作者对品茶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感悟描绘得酣畅淋漓,出神入化。特别是对“七碗茶”的描述是全诗的最精彩处,“七碗茶”妙语连珠,读之如品醍醐饮甘露,愈品愈有味,愈品愈能感悟出《茶经》中蕴含的人文追求。

“一碗喉吻润”,这是物质享受,解渴而已,所以一笔带过。“两碗破孤闷”,看似浅白,实则深沉真挚,一语道尽卢仝怀才不遇,独处山村,穷困潦倒,苦恼烦闷的心情。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这就更具深意了。“枯肠”是古代布衣寒士饥寒交迫、衣食无着的必然结果,这和“脑满肠肥”的达官显贵形成了强烈对比。另外,从此诗的开头可见,卢仝是在早上起床后就空腹喝茶的,三碗茶汤进入空腹后,搜肠刮肚,使他备受饥饿的煎熬。但是,搜肠刮肚的结果却发现,在他那没有油水的枯肠中居然有刻苦读书积累下来的“文字五千卷”。“枯肠”何其瘦小,而五千卷文字又是何等庞大啊!细小的枯肠中能容得下五千卷诗书,这是清高文人特有的肚肠。由此可见,卢仝虽然在物质上是贫穷的,但是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所以他的这句诗绝非自愧,而是精神的炫耀和不平的怒吼。卢仝的这句诗引起了后世许多文士茶人“却作书生真富贵”的感叹。

第四碗茶是七碗茶的最要紧处。紧接着第三碗茶愤愤不平的怒吼,卢仝笔锋一转:“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这看起来和风细雨,轻轻松松,但实则比酒后的呐喊更加震撼人心。诗人长期积压在心头的不平和怨愤,没有如火山爆发,也没有靠借酒消愁,却通过品茶,在氤氲飘渺的茶汽和悠悠袅袅的茶香中化解的烟消云散,这就为后人排解人生怨愤,化解心中不平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这句诗和唐代诗僧皎然和尚的咏茶名句“三碗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有异曲同工之妙。饮茶解忧,清而养生,这正是中国茶道的高明之处。

卢仝的第五碗茶到第七碗茶都是精神享受,是心灵的解脱。其中第七碗茶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试想一下,从“五碗肌骨轻”到“六碗通仙灵”,再到喝了七碗茶后“两腋习习清风生”,那种将要从柴门茅屋中,从郁郁不得志的现实生活中飞升到自由自在的精神王国时,卢仝会是一种什么心情?这种将要超脱红尘,但尚未真正飞升之际,那种对飞升的渴望,将要御风升天的激动,以及飘然欲仙的感觉该是多么美妙?所以卢仝发出了“七碗吃不得也!”的惊叹。这惊叹引起了后代茶人的强烈共鸣,也因此让我们在品茶时能体悟到更多的深意和情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