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茶飘香——记陕北靖边茶人李源
2021-03-07 13:16:33热度:210°C
2021-03-07 13:16:33热度:210°C
据《封氏闻见记》记载:“按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话说陕北靖边,是汉民族与北方草原马背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和文明,当然生活中的茶之饮,就好像天边飘来的一朵朵白云,点缀着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界的靖边。靖边人民对茶文化的渴望与追求,让人无时不感受到茶文化所带来的精神文明新风……在这里我不由得要介绍一下李源与他的神云茶庄。
李源出生在陕北靖边县龙洲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20岁的李源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积极参军入伍,随后在甘肃度过了4个春秋的军旅生活。1984年复员回乡后,又坚持自学,考入电大学习。大专毕业后,被招考到县财政系统工作,随后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源与茶结缘,全是因生活所迫。1991年,他的爱人樊振梅从县供销系统下岗了,生活之路怎样走,下岗再就业干什么﹖眼光较远,富于理性思考的李源,敏感的捕捉到了全县个体经营行业的空白点——经销茶叶,决心在县城开办一个茶叶店。同时他也看到了陕甘宁盆地大气田的中心就在靖边崛起,一批又一批的石油工人、建设者和投资者让平静了半个世纪的靖边突然热闹起来,外地来的流动人口达到两、三万人,人们生活中急需茶饮料,开个茶叶店,大有“钱”途……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李源拿出了平常省吃俭用的3000元和朋友借给他的4000元,风尘仆仆前往古城西安的省茶叶公司看样订货。由于本钱少,每个品种的茶叶最多能选购5斤,一斤20元售价就是最贵的,又不敢多采购,在地方卖不出长期积压又怎么办?他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1991年6月12日,他们的茶叶店对外开门营业了,成为当时“三边”(靖边、定边、安边)第一个茶叶店。
小城竖起“茶”字旗,店门一开,茶叶飘香,三五成群的顾客来了,从一两、二两到三两,小本生意长流水,很快就有了消费群体。李源也有了“茶老板”的雅号,媳妇也成了“茶叶大嫂”。经济收入较高,追求生活时尚的人以及党政机关干部都开始在此店选购茶叶。销量增加,李源每逢半月二十天就要去西安选茶订货,从5斤到10斤,然后再到一样一件,一次比一次量大,省茶叶公司还帮他整车运送。陕北人诚实厚道,重义气也豪爽,李源更是如此,因而信誉好。有一次,他欠了省茶叶公司2万元的货款,难住了财务人员,但公司经理一见他就表态,我看此人不会骗人,先让把货拉回去卖完再结帐……现在,每当他去西安茶叶市场上,天南海北的茶商都亲切的喊他:“陕北老李来了!”都愿与他做生意。
李源向笔者说:他在电大学习期间,学过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是知识给了他经营思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他茶叶生意越做越大,在县城有了名气之时,他为本店起名为“神云茶庄”,蓝天白云,大漠驼铃,喻意至深。
茶文化意识的觉醒,使李源自觉的走进了茶文化领域,也使他把茶销售与茶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有一次,一位亲戚给他从西安捎购来一本《中国茶道》的专著,让他从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随后他又经该书的作者——茶文化专家丁文的介绍推荐,再次去西安参加了陕西省首届茶业博览会,认真的听取了在陕的中华茶人联谊会会员们的典型发言,让他茅塞顿开,信心百倍。会后又专程奔波到紫阳富硒茶的产地,走进茶园,观赏了茶树,参观了茶叶的加工过程,让他眼界大开,在以茶会友中,聆听了丁文等大家的论谈,让他一下子又明白了许多道理……走进新世纪,李源与中国茶文化同步前进。
李源在营销茶叶上有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信誉,并与茶文化有效“嫁接”,其“神云茶庄”成为塞上茶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李源经营茶庄15年来,不光是为了自己挣大钱,而且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把自己的茶经济与县上税收政策宣传相结合,赞助搞宣传;县上的茶文化知识竞赛、讲座和一系列征文活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主持并出资开展起来的;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他与爱人一次给全县有关人员送去了6000元的茶叶、茶具,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去年他们还为了县城环卫一线200多名工人,每人送去半斤茶叶、玻璃杯和慰问信一份,使大家备感亲切……正因如此,“神云茶庄”被县工商局授予“文明个体户”……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靖边县城已有大小茶艺馆20多家,茶叶店5~6家,李源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他们进行义务指导和培训,让同行深感敬佩。
入秋之时,在陕的中华茶人联谊会负责人专程前去靖边县,实地考察神云茶庄,对他进行调查了解,所见所闻后深有感触。研究决定吸收他为中华茶人联谊会会员,希望他能够再接再厉,为中华茶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篇 : “茶博士”爱茶如命 泡茶分公母
下一篇 : 王荣科:安溪进军粤港澳茶市场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