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至清至纯茶叶人生
2021-03-07 13:15:41热度:183°C
2021-03-07 13:15:41热度:183°C
“茶叶做到老,茶叶识不了”,30年前,不到20岁的王秀兰跨进正兴德茶庄的大门,一定不会想到不懂茶的自己会成为国家茶叶评审专家、高级评茶师,一把茶叶掂在手里,马上能辨出产地、好赖,评级作价。“有名字没牌子”,14年前,37岁的王秀兰到账面资金只有6000元的张一元茶庄上任,也一定不会想到这家湮没60年的老字号今天能有一年2.3亿的销售业绩,连续八年坐上京城茶行业的头把交椅,今年腊月,“张一元”仅总店一家店平均每天就销售茶叶6吨。
买得青山只种茶
“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新芽”,如果说前人的好诗只是一种臆想,那么王秀兰就用自己的人生实现了漫山茶园的景象。十余年前,计划经济体制下京城所有茶叶都由茶叶公司统一供货,所有茶店卖的茶叶一模一样,历经风雨飘摇的“张一元”作为老字号的优势和特色已荡然无存。王秀兰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老顾客和张家后人,恢复老字号传统,根据北方人的饮茶习惯确立了张一元的特色产品—茉莉花茶。为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刚上任几个月的王秀兰怀揣汇票奔赴闽东山区寻找自己的茶源,一趟趟地挤硬座、一趟趟地上高山,闽东茶乡的茶厂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优质的茶源也一条条地“磕”了下来。1994年,“张一元”自己生产的茶叶上市,一炮而红,成了第一家恢复传统花茶口味的茶行。
随着茶叶市场的全面放开,闽东一些没有及时转轨的茶厂面临倒闭的危险。深知茶源重要性的王秀兰冒着极大的风险投资100万收购了闽东一家老茶厂,开始组建闽东张一元茶叶基地。当年100万的资金相当于“张一元”年收入的一半,而茶厂当年就创产值500万元,第二年达到800万元,从此“张一元”的牌子在茶区打响,成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如今“张一元”已在福建、浙江、江苏、湖南、海南五指山、四川峨眉山等地建立了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专业网络。2005年4月13日,为了抢得备受关注的明前龙井,王秀兰早早地就来到了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地之一的龙乌镇督阵,在龙乌镇的茶园前竖起了张一元的牌子,这也是迄今为止“张一元”的第23个茶叶生产基地。据悉,2006年“张一元”还将开发3-5家茶叶基地,以福建乌龙基地和云南普洱基地为开发中心。
汤清味浓人品如茶
“人品如茶品,做茶如做人,好的人就像好的茶一样至清至纯,汤清透明”,“人品如茶品”是王秀兰经常叨唠的理儿,茶叶做的就是回头客,不是一锤子买卖,今年敢以次充好,明年老百姓就会报复你。“张一元”的茶叶都由王秀兰亲自作价。她表示,这活既凭经验,更凭良心。茶叶市场上,把隔年茶装入精美包装盒,欺骗顾客的事儿一点都不新鲜。其实,买张一元茶的客人,对茶口都熟悉,一喝准能喝出来,“张一元”不能因为质量砸了老字号的牌子。“真正懂茶的人,卖的是良心,是不会把价值200元的茶作价2000元的。”虽然茶叶作价的水分很大,但“张一元”的店里并没有上万元的天价茶叶,最高标价一两千的礼品茶也是少数,大多是几十元到几百元的价位。王秀兰表示,“张一元”看重的是货真价实,打的是大众牌,不能让顾客买了后悔。
为了克服茶叶编号不统一、编号查找繁琐、盘点速度慢等实际困难,保证销售的准确和老字号的名声,王秀兰大手笔地引入了ERP管理系统,所有的“张一元”茶叶统一标识、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服务,体现在柜台上就是每家“张一元”店里的电子秤,“只要茶叶一上秤,它的产地、品种、重量、价钱马上就会通过网络传到管理中心,一套设备是100万元。”据王秀兰介绍,2006年,“张一元”ERP管理系统搭建将全面完成,届时公司总部、饮品公司、销售中心、批发部、全部直营店、全部加盟店、分公司及部分需要联网的生产基地将完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信息共享、远程管理,此外将在市内连锁店基本实现会员制刷卡服务,尽快建立会员制刷卡服务系统,实现消费记录、累计金额、积分回报的服务功能。
老字号的新面孔
2005年,是“张一元”增资扩股后的第一年,也是“张一元”最辉煌的一年,全年实现销售额2.38亿元,“做熟做透本市,覆盖全国,茶叶出口”的发展战略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全年新开设连锁店23家,公司连锁店已覆盖了北京8个城区、9个远郊区县,数目达到83家。据介绍,2006年,“张一元”将在精选的基础上,在中心城区的重点商业街区,在三、四环路周边商业街区及住宅小区开发精品店、专业店及加盟店。此外选择有影响力消费潜力大的大城市采取规模开发的形式开发外埠店铺;以扩大品牌影响力为基点实现走出国门办连锁,重点为中国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其中在国外开店以加盟合作形式为主,公司不采用直接经营的方式,力争在香港或东南亚首先实现突破。
上一篇 : 陈进贤:法华经与普洱茶
下一篇 : 李国章让山里的苦丁茶会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