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六安瓜片”——访安徽金寨齐蝠茶厂厂长汪宗华
2021-03-06 14:09:10热度:277°C
2021-03-06 14:09:10热度:277°C
生物学家致力于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为自然资源的丰富而奋斗。而汪宗华厂长则将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从千亩茶园无人采、传统制茶工艺险些失传的局面中解救出来,发展到如今六安瓜片在京城老字号店均可买到,去年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出自金寨齐蝠茶厂的六安瓜片茶,以前是一种课本上学得到却在京城都买不到的十大名茶。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茶,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南北,则称六安。”意思是说,产在长江以北的茶,以六安茶最为著名。
老区人的朴实
六安瓜片茶产在安徽六安金寨县,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前方指挥部所在地,是革命老区的将军县, 108位皖西籍建国将军从这里走出。六安瓜片茶的特别之处正是它区别于所有茶类,是无梗无芽的单叶茶,换句话说,它是惟一一种被一片一片摘下来的茶叶。似乎在浸泡后宝绿色的茶汤里,依稀可见老区勤劳朴实的茶农们。也是因为这份感情,汪厂长一次又一次将自家的茶送给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首都交警。非典时,老汪的茶更送到了医生手里。
不让瓜片失传
文革后,因制作工艺复杂,销路不畅,六安金寨县大片的茶树常年无人采摘,除当地人自采自饮外,茶园基本上被闲置了。就在1998年,老汪与朋友合伙,做起了茶厂,从而传承了这项传统工艺。六安瓜片茶制作过程的最后一道“拉老火”工序,场面壮观,技术要求高,茶叶的色、香、味全在这最后一道工序的把握上,可惜的是,这道工序技术的掌握者如今都年过半百,全国只剩下几位老人了。茶厂成立后,请回了这些老茶师。
初到北京时,老汪走访北京马连道茶叶街,卖茶的小女孩竟将瓜片的名字误认为是地瓜干。可想而知,他听后的滋味,十大名茶竟这样不为人知。就在2003年进京后赶上非典的老汪索性在北京开起了门店,并开始为老字号供货。现在北京的茶叶店里,十大名茶不再缺少六安瓜片了。简单的包装,朴素的金属盒内却是整整一斤的茶叶,让人觉得实惠。价格更是在绿茶中显得尤为谦逊。
不卖大单低档茶
茶叶香,自然有市场,老汪的顾客越来越多,瓜片在市场上逐步被认可。据老汪说,2005年,他们的茶供不应求了。店员告诉记者,汪厂长曾两次拒绝上门的生意。是因为价格谈不拢?不是。老汪说,他的茶,按价卖,不打折,但可以送。两次拒客,都在质量上。
一次,有商家来大批采购老汪的六安瓜片,但是要货均是最便宜的一种。在老汪的茶店里,六安瓜片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价格相差悬殊,自然茶叶品质也有很大差异。老汪怕低档茶卖出去,消费者认准了六安瓜片就是这个味,坏了名茶的牌子。因此要求茶商搭配着进货,否则不大批出货。更有一次,茶商来进货,交易结束,临走时随口说了句回去要和更好的茶掺着卖高价,被老汪拉住退钱不卖了。企业文化、形象宣传这些漂亮词儿也许老汪都不会说,但是他认“诚信”这个理,更知道信誉的分量。
谈话中,如六安瓜片一样朴实的汪厂长总是在说他的茶,记者将话题转到他身上,他总是很快地跳回来。他要多说说他的茶,让更多人知道产自老区的名茶。
上一篇 : 心系茶农 情注青山——记贵池区茶叶技术员顾文娟
下一篇 : 炉火纯青入化境——何道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