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波,茶艺馆主领头雁
2021-03-06 14:08:38热度:202°C
2021-03-06 14:08:38热度:202°C
——记北京五福茶艺馆总经理谭波
当一行人字形大雁在空中飞过时,你定然会看到有一只飞在最前面的领头雁。在北京茶艺馆这一行里,开先河者,至今仍“飞”在最前面的,是闻名遐迩的五福茶艺馆总经理谭波,一位清秀文雅的女性。
然而,她在展翅翱翔的路上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却鲜为人知。
熬过冬天的严寒
谭波出生于艺术之家,父亲是北京人艺原副院长谭宗尧,演过《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等戏,母亲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形体教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谭波从小就在心底里埋下了热爱艺术的种子。后来虽因父亲不大支持而没能走上艺术表演的道路,但她身上那种艺术气质却始终不曾淡去。
1989年,王府饭店招聘外事接待人员,应聘者云集,形象、气质俱佳的谭波脱颖而出,出任了前台主管。因工作性质,年轻的谭波接触了许多外国老板、商人,大大开阔了眼界。在这期间,一位美国公司老板的助理很欣赏谭波的处事能力,极力向老板推荐,因了这个机会,谭波便去了深圳这家美国公司从事进出口贸易,做了一个令年轻人羡慕不已的外企白领。但是,别人的羡慕并没有拴住谭波想要飞翔的心。“我自己喜欢的事,不挣钱也会去做;不喜欢的事,挣钱再多我也不干。”温文尔雅的谭波,个性却很强,她要走自己的路。
1993年,从深圳回来的谭波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凭着聪明、干练和善于交往的特长,谭波一星期便卖掉了每套价值100多万元人民币的3套公寓房子,一算奖金是工资的4倍。对于一个23岁的女孩,能找到一个这么挣钱的活,真不错了。可是,谭波只干了两个星期又递交了辞呈。
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谭波到一位台湾朋友家做客,主人的茶几上放着精致的不锈钢茶盘、紫砂壶和从台湾带来的乌龙茶,他们的谈话,也因这浓郁的乌龙茶、考究的茶具和讲究的茶艺而情趣盎然。泡了一个下午的茶,谭波忽然感悟到品茗聊天乃人生一大乐趣;而一向喝茶只为解渴的谭波第一次喝到台湾乌龙茶,却意外地感到乌龙茶原来这么香,更让她欣喜的是,茶可以如此风雅地品饮。于是,本不谙茶道的谭波想到了要开茶艺馆。是不是想起了人艺名剧《茶馆》而发思古之幽情了呢?倒也不完全是,谭波脑海中构想的不是八仙桌、大铜壶的老式“茶馆”,而是既蕴含中华文化,又格调高雅的新派“茶艺馆”。
“喝茶起源于中国,世界上喝茶最多的也是中国。可眼下,北京人喝茶最不讲究,粗杯大碗加瓶子,没有一点文化意蕴。我要让北京人改变一下喝茶的方式,把茶文化传承下去。”在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和筹措资金后,1994年8月,五福茶艺馆在京城地安门大街吴肇祥茶庄二楼开张了。这在京城是首创,谭波也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谭波知道商店招牌很重要,老字号的招牌取名都是颇有讲究的。她和合伙的朋友合计后,取名“五福”。中国人信奉人有五福,即“康宁、富贵、好德、长寿、善终”,现在再寓以“知福、幸福、惜福、享福、造福”之意,可算得寓意深长。谭波将篆刻“五福茶道”四字镌刻于印章内,作茶艺馆的标识,古朴典雅,别致醒目。
然而开张后的生意并不总向第一天那样热闹,接下来的日子,冷冷清清。两个包间加八张桌子,一天的流水才六七百元,有些日子,还吃了“汤圆”。谭波感到十分意外。这究竟是何原因呢?论地段,这里算得上是北京城最繁华的地方;论茶艺馆环境,书画荟萃、宁静高雅;论茶叶品位,主打台湾宝岛出产的名优乌龙,兼备各种名茶。这些,都不能算差呀!经过一番了解,才知这里既有观念问题,也有经济问题。
谭波尝到了惨淡经营的滋味,但她并没有丧失信心。谭波坚信,在紧张、喧闹的都市里,总会有人想要寻找一方清静之地——商务会谈、品茗会友、聊天休闲,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生活的闲情。既然咖啡厅能有消费群,那么价格相仿的茶艺馆也终有一天会形成自己的消费群。于是,她满怀热忱地向客人宣传茶艺、茶道、新的消费观,店员们也被她的执著所感染,利用一切机会向人讲品茶的乐趣。“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通常把茶列入解渴用的生活必需品,我把它列入‘琴棋书画诗曲茶’,把茶的功能演绎到雅俗共赏的精神层面上,让人们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净化。”这是谭波为“茶”的功能做的新的通俗解释。
生意清淡的时候,也正是谭波积极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时候。她读万卷书,博览茶书,刻苦学习关于茶的知识,还专门托人从台湾捎来茶艺专著,学习茶道、茶艺;她行万里路,到江浙的茶产地考察,了解茶叶的种植和制作以及当地茶馆的特色;她到宜兴观摩紫砂壶的工艺、技巧和流程。这样一来,她感到视野开阔了,呈现在眼前的“茶”的天地也更加宽广了。
但是,清冷的日子那么长,真是难熬啊!“一个生意赔钱,别说一年半,三个月就让人坐立不安,半年就会想到是否还要继续,一年就会叫停、放弃。可我坚持了一年半!我没有犹豫,我相信一定会好起来。”在凄清之时,谭波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积极采取措施。有了知识和技能的积累,1995年,她组织了京城第一支茶艺表演队,“五福”的员工除了在馆内向客人表演茶艺外,还走出茶馆,到工厂、企业、学校、机关演示,去引导市场。所到之处,十分受欢迎,观众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看新鲜的泡茶表演,听精彩的茶道讲解。“五福”在宣传自己的品牌,也在做转变人们观念的工作。
1996年7月,五福终于打开了崭新的局面,茶艺馆开始兴隆起来,不说门庭若市,也是顾客不断。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越来越多;商务交往,朋友聚会也更讲究品位,茶艺馆的商机日益显现。性格开朗的谭波一向信奉“水到渠成”,果然,熬过一年半寒冷的“冬天”,终于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这年下半年,“五福”的流水有了大幅度增长,已达到比较理想的状况。
迎来春色满园 “五福”的名气渐渐传扬了出去,本市的、外地的一些意欲投资茶艺馆的人纷纷前来取经。一传十、十传百,这对增加“五福”的知名度显然十分有利,但同时,对发展中的“五福”也是个鞭策。谭波和她的员工在谋求如何进一步打造自己的品牌。
不久,谭波在阜成门黄金地段开了第二家五福茶艺馆,装修和布置更精细华美,整个环境更显高雅脱俗、静穆幽深,大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美妙感觉。阜成门店一开业便生意红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五福”至今已在北京开设了12家连锁店,称为连锁店最多的茶艺馆。谭波知道要把生意做大,就得开连锁店,这里有个奥妙: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规模这样扩大,原料成本就降低,利润自然就增加了。现在,谭波又在浙江临安天目山开辟了1500亩有机茶场,自供部分茶叶。可谓“天目春色满茶园,京城五福风景好”。
在“五福”的示范下,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现在已发展到570多家,成为新兴行业。
谭波肯用脑子,喜欢在竞争中不断创新,这是她的长处,有些人除了到茶艺馆喝茶,还爱在家中品茶。于是,谭波推出“把茶馆搬回家”活动,专门组合了一套套个性化的茶具,并教会顾客如何使用,受到爱茶者的欢迎。时下,某些消费盛行会员制,谭波也推出储值卡服务,白金卡、金卡、银卡会员可享受不同的优惠,并可获赠精美茶具。每年春秋,谭波还组织“茶之旅活动”赴武夷山、杭州、庐山等名茶产地,在倘佯湖光山色的同时,品茗聊天,学习茶艺、茶道,了解茶叶的加工过程,一举而数得。此外,谭波还举办了“现场制作紫砂壶”活动,专门聘请宜兴专家在店内制造各种紫砂制品,让茶艺爱好者观看到紫砂壶制作的工艺流程和特点,并真切感受紫砂茶壶的功能。谭波举办的这些活动,既是生意之道,更重要的是在营造“五福”的知名度,扩大“五福”的顾客群。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谭波虽然只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但怎样使更多人了解茶文化,怎样提高行业内茶艺馆从业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却是她一直在琢磨的事情。1996年,她在京城第一个办起了女子茶艺培训班;此后又受国家劳动局委托,开展茶艺师资格的培训,多年来,总共培训各类学员近4000人。这些学员像种子一样,在茶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00年,谭波与三位全国著名的茶艺专家一起编写了60万字的关于茶艺知识的教科书,并担任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侨茶业基金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1999年、2000年、2004年,谭波先后多次应邀赴英国、意大利和法国参加中西方茶文化交流。在意大利,她在举办茶文化讲座后的茶艺表演时震惊了意大利人。“滚烫的水冲入杯中,碧绿的叶子在水里舒展旋转,正如碧衣仙子翩翩而下,染绿一池春水。茶在佳人手中,注入了更多的美丽。”2004年是中法文化年,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邀请有关人士参加巴黎中国茶文化展,被邀请的6个人中除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某茶杂志主编外,北京只去了谭波和她的助手。主办方没有想到法国人这么喜欢中国的茶和茶文化,喜欢千姿百态的中国茶具,前往参观的人十分踊跃。许多人啧啧称赞:“中国的茶这么香!”谭波会英语,于是在交流中担当了义务翻译。海外之旅使谭波了解了外国人眼中的茶,结交了不少外国茶艺界的朋友,同时,更坚定了将茶文化进行到底的信心。
谭波毕竟是民营企业家,她工作的重心在经营上,所以她忙于社会活动的同时,也在努力拓展她的业务。2002年,她成立了北京泰农茶业有限公司。除前面提到在浙江临安建了有机茶基地外,她还致力于茶叶产品的开发。精美的“泰侬长顺”礼品茶已被用耿马县茶叶茶叶碧潭飘雪
上一篇 : 诗情画意铸壶魂——记青年陶艺家赵洪利(图)
下一篇 : 种茶“秘笈”——记肖家坊镇学习型农民吴伙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