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茶缘

2021-03-06 14:08:15热度:211°C

背景材料

日照市自1966年“南北引”成功,现有茶园面积12万亩,占全省茶园面积的55.1%;年产茶叶4000吨,占山东省茶叶总产量的54.1%,是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对日照绿茶的评价是:独特的沿海气候和无工业污染的地理条件,孕育了日照绿茶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的独特优良品质,日照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昼夜温差大,利于内含物的积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用的微量元素,经专家鉴定,儿茶素、氨基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南方茶同类产品13.7%、5.3%。是山东省唯一的“全省茶叶放心生产示范区。”日照绿茶生产基地享有“江北第一茶”之美誉。

83岁的牟步善如今本该只是在家含饴弄孙,安享天伦。然而,这个精神矍烁的老人至今还是像他为官时候的习惯一样,放心不下他心里牵挂的农民,每年都不下十次前往各个乡镇,去看看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如今有了什么变化,这其中,茶园是他最喜欢的去处。

日照与茶的最早接触

这个被誉为“日照南茶北引第一人”的老人在日照知名度极高。1963年,年富力强的牟步善就任日照县委书记,到1966年,日照县遵照省委指示开始南茶北引的时候,牟步善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的执行者。除了上级指示,牟步善认为,日照当时发展茶叶还有两个可行的指导思想:一是日照人有喝茶的习惯,原先临沂地区从南方购来的茶叶,大部分都销往日照;二是当时省委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这使得种植茶叶有了政策依据。

尽管这样,当召开县委会讨论引种茶叶的时候,还是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但最终,县委决定:种,先用小面积试验的办法来引种!接着,先从如今的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北门外村和秦楼街道双庙村两个村开始试点—试点种茶进行得特别小心,因为茶叶不抗冻,技术人员就指导农民深挖地。过冬时,用草盖,用松枝盖,用水浇,像管理花一样管理这些金贵的小苗。

日照茶名扬全国

让人高兴的是,两个村的试种在农民们小心翼翼地护理下成功了!有了这样的成功,全县的茶叶推广从第二年开始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先是推广到巨峰东、西赵家庄子村,日照街道的上李家庄子、厉家顶子等村,县委班子成员在农村驻点时,也都积极进行茶园推广工作。到1974年,日照县的茶园面积就已经迅速发展到1万亩左右。牟步善在位期间,茶叶发展最高峰时,全县1090个行政村,有330个村有了茶园,达到100亩以上的有15个村子。

日照县的南茶北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1974年,全国北方茶叶会议在日照县召开,包括新疆、西藏等在内的8个省区都派人参加了这次盛况空前的大会。与会人员对日照县的南茶北引大为惊讶和赞赏,他们对于江南的茶叶能在北方落户十分好奇,也因此在日照进行了大量的参观和学习。

当时的牟步善除了经常往农村跑以外,还想办法去浙江杭州,联系全国茶叶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把他们请到日照指导工作。经过这些技术人员的帮助,日照茶叶由土锅炒茶变为机器制作,茶叶质量不断提高,并最终得到了茶叶专家“内质好、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的赞誉。那个时候扎实的工作,为今天日照茶的美好前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茶,扎根在他的心里

牟步善说:“日照曾经引过南杉、南竹,虽然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现在看来,还是南茶北引最为成功,正是因为茶叶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茶叶才会在老百姓心中扎根。实践证明,南茶北引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群众的利益要求,这也是我执政这么多年来最显著的政绩之一。”

正是因为如此,当得知山东省纪念南茶北引50周年大会召开,而且授予自己“南茶北引功勋茶人奖”时,得过无数荣誉的老人激动不已,他不顾舟车劳顿,前往济南去领这个他最看重的荣誉。“虽然人民给了我这样的荣誉,但我觉得,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引导工作,其实,日照茶今天的成绩,都是老百姓干出来的。”老人谦虚地说。

从济南回来后,他又一次前往北门外和双庙两个村,看着40年前那些齐胸高的茶树依然满目苍翠,老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听说黄墩今年要发展3000亩新茶园,他也特地跑到那里去看看。

在这之前,他还去了虎山镇的崔景阳村,这个日照茶界的后起之秀倾注了他的很多心血。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别的地方早已经尝到了种茶甜头的时候,崔景阳才刚刚开始决定要发展茶园。早已经退休在家的牟步善兼任市农业顾问组成员,他和顾问组成员们一起帮助这个村先建起一座小水库,之后,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看看崔景阳的发展状况。令他满意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崔景阳村成为全市绿茶行业的佼佼者,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每亩茶园至少可以收入3000元,最多的竟能达到1万元以上。

茶,不单单是在老百姓的心中扎了根,更牢牢地盘踞在这个老人的心灵深处,直至终其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