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杭州 明前的西湖龙井茶

2021-03-06 14:07:22热度:210°C

明前是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春茶的一种称呼,指的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经历一个冬天的滋润生长、养精蓄锐,少受虫害侵扰的茶叶不仅芽叶细嫩、滋味纯正,而且各种矿物元素含量丰富,被视作规格最高的茶叶。而由于清明节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有限,生长缓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明前茶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3 月31 日上午10 点,杭州西湖区通往龙井村的满觉陇路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平均每分钟24 辆车的流量,让这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异常热闹。同样热气腾腾的还有天气,这一天杭州的气温来自官方的报告是32.8°C,刷新了杭州从1951 年有气象资料以来的3月份最高气温纪录。

这场高温如果来得更早一些,西湖区9000 户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农应该会很高兴,受去年冬天长达一个半月干旱天气的影响,加上今年3 月中上旬的倒春寒,明前茶减产了15% 左右。实际上去年的暖冬天气让今年西湖的龙井茶采摘开始得特别早,3 月3 日第一批龙井茶就在当地上市了,然而随后持续半个月的阴雨低温天气,打乱了茶农采摘明前茶的节奏,直到3月18日气温回升,茶芽开始迅速冒尖,明前茶的采摘才正式进入一个平稳期,而这个时候,离清明节只剩下半个月时间。

明前杭州

杭州春茶

茶时

“时间早就是金钱”,是明前茶的最佳表征。越早的茶价格越高,3 月5 日,当地茶叶公司收购第一批茶叶,这一天收购的最高价为一斤1500元;3月28日,北京老字号茶庄张一元首批明前茶上市,市场价是一斤5200 元,张一元是西湖龙井在北京的三家授权销售商家之一,他们的首批上市量为100 斤。

清明节前后,明前茶每天一个价,不过都是呈递减的趋势。浙江省省级茶叶科技示范户、翁家山著名茶农王澍周告诉记者,他家的茶叶从3 月上旬最早一批一斤1500 元的价格,已经降到清明节前一天的两三百元。赶在时间的脚步前卖个好价钱,几乎是每个茶农内心强大的驱动力,25 至30 天的集中忙碌,也成为茶农在经历一个冬天休整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劳作,而大量外来务工者也是获得工作机会的黄金时期,每一户茶农家里都有数量不等的采茶工人。

从满觉陇路过五老峰隧道和吉庆山隧道,左拐梅灵北路一路南下,经过梅家坞,再沿之江路回到满觉陇路,这是穿行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最好的一条路线。在西湖龙井原产地168平方公里内的5000 亩茶叶生产基地,可以将龙井、翁家山、满觉陇、杨梅岭、梅家坞等茶区看个遍。

明前的西湖产茶区到处是一片忙碌的盛况,随汽车穿行于茶园山野民宅间,野外是茶农采摘新叶劳作的身影,村里户户门前都是忙碌的炒茶人。记者前一天和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戚国伟约好采访事宜,第二天来到龙井路15 号他的办公室时,忙碌着将打包茶叶往外地发货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戚总不在这里,随后戚国伟在手机中告诉记者他正在山上茶园里忙碌呢。同样的事情随后也发生在龙发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应祖发身上。

同样忙碌的还有前来购买新茶的顾客。3 月30 日下午4 点,原本狭小的翁家山路塞满了前来买茶的私家车,体形庞大的Y3 线公交车在一堆小车的拥挤中根本无法前进,交通一片混乱。

茶人

从这片混乱的交通现场步行10 分钟,即来到翁家山村委副主任翁明民的家。他年迈的母亲将记者带到那栋半山上的两层楼房时,打着赤膊的翁明民正在客厅里埋头炒茶,23 岁的儿子翁博在一旁做着杀青的工作,翁博的女朋友给他打下手。这样的两人工作组是西湖茶农家非常典型的劳作画面,而去茶园负责将青叶采摘回来的是翁明民太太和他请的采茶工人。这一天气温很高,青叶长得快,他请了6 个工人。

青茶(编者注:鲜叶)采摘回来后会在竹簟里摊放一下,减少水分,然后进行青锅( 俗称杀青),青锅会将茶叶色泽转暗,叶质变软,出锅后及时摊凉降温和散发水汽,然后并堆,覆盖湿棉布回潮,随后进入辉锅阶段,收紧茶条,干燥定型,这一过程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外形及色香味。最后将辉锅后的茶叶做头子,湿度还不够、茶叶形状收得还不够好的再进行辉锅,最后成品。

儿子杀青,翁明民做辉锅,这项技术活除了很耗体力,还很伤手。跟翁明民握手的时候会被他满手的老茧扎得生疼,他说在120℃左右的锅里炒茶,刚开始的时候手掌很快会起水泡,当水泡破了以后,形成的老茧才可以长久地耐得住锅里的温度。

翁明民这天从凌晨4 点钟开始炒茶,采摘工人5 点半吃完早饭就下茶园采茶,差不多下午6 点才结束。炒茶的工作会忙到更晚,直到当天采摘的青叶全部加工完。这一天炒的干茶翁明民估计将会有8 斤,而他去年3 亩茶园的收成大概在150斤,今年将减产30斤左右。

在狮峰,今年83 岁的李雨亭给记者的名片上写着三个头衔: 杭州市茶叶协会会员、西湖区茶叶协会会员、原西湖区茶叶收购站站长,职称是评茶技师。他现在除了被请去参加一些活动时品一下龙井茶,其他时间都不喝茶。

李雨亭和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浙江省上了年纪的茶叶检验员只有两位,他就是其中之一。解放前去保太茶行当学徒,后来到上海中南茶行工作,解放后在浙江省茶叶公司做技术培训的老师。1956 年开始任杭州龙井产品采购站站长,长期从事茶叶检验工作,使他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湖龙井茶唯一的分级和定价人。

李雨亭现在所生活的地方是狮峰龙井的出产地,这里的茶据说是西湖龙井中最好的,中央领导人的用茶就是来自这个地区。被茶园包裹的村庄,家家户户都住带有江南民居风格的新派楼房,山林间湿润的雾霭和家门口葱郁芬芳的茶树带给人的是心旷神怡的感觉。

龙井茶为这里带来了富裕之气,更多的还是那种美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宁的生活氛围,而这也正是标示杭州为“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的杭州人骨子里的悠闲情结。

茶市

实际上,明前的杭州除了是新茶浓烈吐芳的时间,春天的到来也更多地释放了杭州人的生活热情。一向很喜欢郊外度假的杭州人,当然不会放弃在春茶上市的时候多一个出行的理由,于是才有了市区疯狂的堵车,才有大量年轻人单车上路,的士生意自然是好到不行。此时的杭州早早已是绿色侵城,风和日丽的时候,更见到整个城市轰轰烈烈的热闹。

当周六中午记者来到新西湖十景中名气很大的“龙井问茶”时,公路两旁已经停满了举家出动的私家车,三五成群的行人正在往更高处攀登。这个乾隆当年下江南的必到之地,也是西湖龙井因此得名的来源,幽静的院落里满是吃饭喝茶歇憩的游人,而附近的农家院落也早已是人满为患。到农家喝新茶、吃农家菜,临走时再买一点明前茶带回家,已经成为这个季节杭州人最时髦的生活行动。

基本上,前往茶农家买茶早已成为西湖龙井销售的重要途径,量少而价格昂贵的明前茶尤其如此。不少客人在农家买茶的过程中建立起某种相互信赖的关系,因为有了这层关系的存在,很多客人都是在今年直接预订好明年的茶,到了第二年明前茶期间上门拿货;而若客人无法到现场,茶农也会负责将货邮递到手。这种很传统的销售形式平添了明前茶的神秘感,关系网很发达的茶农甚至将这种销售作为主要的方式,茶农王澍周就告诉记者,他家的茶叶80% 都是供应固定的老客户。

当然,大部分经商意识薄弱、没有很密集人际关系的茶农,还是主要通过茶叶公司收购。在杭州市区佑圣观路有一个大型的副食品交易市场,其真正的身份却是茶叶交易市场。虽然各种类型茶叶都能在这里见到身影,最寻常可见的标识却还是西湖龙井。与西湖茶村里的热闹场景相比,这里大型而集中的销售市场反而显得人气冷清,完全见不到那种明前茶开市时应有的气场。

茶事

龙井村的农家乐热气腾腾,梅家坞、满觉陇等产茶区也是随处可见。茶叶博物馆位于西湖西南面双峰村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已经有近20 年的历史,作为专业的茶知识与文化展示平台自然是它的基础功能。让人更为心动的是这个博物馆建设在偌大的茶园当中,近旁有水流,远望有青山,高大的参天绿树底下是不同风格的茶馆。还是黄叶凋落的时节,风过后总有枯叶飘落,树下喝茶打牌的人很有一番情趣。

喝茶的情调、感觉,特别是绿茶的韵味,一定要在这样的青山绿水之间才能够体现。天性很享受生活的杭州人,早已经把茶叶博物馆当作自家的私人院落,从博物馆门口一直快停到龙井路的车辆正是说明了这一切。

不愿舟车劳顿的人,选择在市区找个茶馆消遣一整天,最寻常的便是去非常时兴的复合式茶楼,环境装修还算考究。进到里面出一份茶钱,就可以自助取用从饭到菜到点心的各种食品,这种“自助餐茶馆”当然已经完全与茶饮本身的精神相去甚远,只关乎消磨时间的过程。

而杭州关于饮茶的高级去所,也自有一番意境,比如位于西湖国宾馆汪庄里的茶馆,庭院草坪被西湖水环抱,还有舒适的露天茶座。离汪庄不远的长桥公园,也是杭州人喝茶较为集中的地方,想想在新茶的时候,赏无边春色,的确是这座城市的福气。

而更多的杭州人似乎更享受在家煮茶的习惯,以上等好茶在家招待客人,也成为杭州人的好客之道。煮茶重水,对喝茶很有讲究的刘少潭告诉记者,泉水煮茶是最好的搭配,农家用井水的时候要数清晨天亮前打出来的井水最好,白天的井水浊气太重,会影响茶质发挥。

杭州民间“龙井茶、虎跑泉”绝配这一说法流传已久,西湖附近的虎跑泉是我国五大名泉之一,因特殊的地质环境,经过砂岩过滤的泉水水味甘醇,是煮龙井茶的最好搭档,不少杭州市民多年来还保持着凌晨三四点钟去虎跑接泉水回家煮茶的习惯,后来政府为了市民方便取水,还专门对泉眼进行了修缮。

为了一探究竟,当记者下午6 时来到虎跑泉时,已有好几位市民拎着大大小小的瓶子水桶排队取水。听他们讲,节假日取水的队伍更是会排到老长老长,真如安峰所言,已成为一道风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