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青年Jose与女友Viviana入乡随俗拜师学艺

2021-03-06 14:04:20热度:133°C

从南美洲厄瓜多尔到上海大学留学,Jose(中文名:何西)与女友Viviana(中文名:柯小薇)一头金发引人注目,几个月后,他们便多了一重新的关注点:表演中国道——通过学习,他们已成了“半个茶艺师”,他们准备通过进一步学习,在留学结束之前,全面掌握中国茶道,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

入乡随俗

Jose与女友Viviana留学上海大学后,借住在学校附近株洲路上一居民小区里。走进他们家中,就像走进一户普通的中国人家一样。

门一推开,他们已把换的鞋子摆在门口。客人还未落座,他们就会指着桌上的五六个瓶瓶罐罐询问:“喝茶吗?”他的桌上一般只放一罐咖啡,更多的是茶叶

如客人点头说喝茶,他们会兴奋得像小孩子一样打开厨房壁柜,然后一次紧接一次把更多的茶叶拿出来,“喝哪一种茶?中国有绿茶红茶白茶黑茶,我这里有绿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一边拿,他们会一边询问客人意见。

如果客人点名说喝普洱茶,他们会说这还不是“终极答案”:“哪一种普洱茶?生普洱还是熟普洱,饼状的、砖状的还是球状的?”如果客人说喝绿茶,他们也会进一步征询客人意见:“绿茶中有龙井、龙顶、碧螺春……”

待客人最终选定一种茶后,他们才开始慢慢坐下来,一边为客人洗茶、泡茶,一边与客人聊天。聊天中,他们会解释,来中国前,他们喝的一般是咖啡,即使偶尔喝喝茶,也是一包一包的,用开水冲泡一下就喝,在他们看来,喝茶没有什么“道”,不过,这样的观念,留学中国不久就开始改变了。而如此“大张旗鼓”请客人喝茶,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在深深爱上中国茶道后的入乡随俗之举。

结缘茶道

Jose与女友Viviana爱上中国茶道,首先缘于Jose去年底到杭州旅游时无意中结缘中国茶道。

那次,是Jose在厄瓜多尔上了五年大学后,只身来到上海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国际贸易与汉语两个专业学习以来的第一次短途旅游。

旅游比较累,他随意在西湖边一小凳上坐了下来,就在这时,对面茶楼里出现了一幅泡茶场景:泡茶者捋袖提壶,不紧不慢,悠然自得,“巡视”一圈,浓浓茶水划过一道道美丽弧线,平分秋色静静注入一个个小杯,饮者细细品味,啧啧叫好。

席间,茶水或“凤凰三点头”,或高冲低斟,或回旋浅斟,或沿壁而入,一个一个姿势,自然又不失优美,大方又显精致,宾主一杯接着一杯,一轮接着一轮,谈笑风生,怡然畅快。看得Jose出神入化,流连忘返,疲劳全无。

“tea。”当一个人在用非常不熟练的英语回答时说到“tea”时,Jose越发好奇:“这是泡茶呀?中国的茶叶有这么多种泡法呀?中国泡茶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他真有点不相信眼前正在进行就是像艺术一样的泡茶。

如果也能像他们一边喝茶边聊,那该多好呀!就在那时,Jose就有了一种学中国茶艺的想法,他希望通过学习中国茶艺,在与中国朋友边泡茶边聊天中,直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也希望借此多了解中国这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度的文化。

拜师学艺

带着满腹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他回到上海大学延长路校区后,便四处打听学茶道的地方。恰巧,学校旁边有一个宋园茶艺馆,而这个茶艺馆,与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有合作,是他们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一个重要基地。

得知此信息,Jose欣喜若狂。当天,他就把这个消息连同自己在杭州见到了精彩茶艺现场告诉了还远在厄瓜多尔一所学校教书的女朋友Viviana。听到消息,Viviana在越洋电话中也表达了想学的欲望。

不久,Viviana办妥各种手续,也来到了上海大学留学。虽然住在嘉定校区,但入学不久,Jose与Viviana便在学校介绍下携手走进了宋园茶艺馆。

不巧的是,为了迎接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茶艺馆进行的改扩建工程还没有完成。茶艺师闻芳告诉他们,这里暂时不便学习茶艺。

让他们进一步惊喜的是,听说了他们双双对茶艺的浓厚兴趣后,闻芳不但同意传授他们茶艺知识,还愿意免费传授。

没有隆重的拜师仪式,也没有茶艺馆的传授场地,Jose与Viviana跟着闻芳走到了茶艺馆斜对面的大宁国际茶城。在那里,他们从一楼到二楼,从绿茶到黑茶,又从茶城里喝到了茶城外面,前前后后,喝了不下一百个店铺的茶,“稀里糊涂”中感受着中国茶艺的魅力。

勤学苦练

说是“稀里糊涂”,闻芳说是因为他们那时都还不知道汉语,交流不便,只好打着手势,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看,一口又一口地喝,在看与喝中,初步感知中国茶艺。之后,考虑到课程比较紧张和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他们与闻芳相约于每周一下午2点到5点进行集中学习。

“就像传说中的牛郎与织女,也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每次茶艺学习,就像一次以茶为纽带的浪漫约会。”闻芳说,虽然两人不住在同一个校区,但是,无论是前期“借道”大宁国际茶城,还是后来回到改建好的宋园茶艺馆,每周一的下午2点,她都能如约见到他们俩携手前来。

闻芳清楚记得,学习前期,由于语言不甚相通,她不得不汉英夹杂连带“手语”教学,但两人都非常用功,一边学习还一边用他自己也看不懂的英语记录着,有时还在笔记本上画图。慢慢地,他们提醒闻芳,可以尽量多用汉语教学。

事后,闻芳才知道,每堂课后,他们还会互相帮助着理解茶艺课上没理解的知识,在学校汉语课上又向老师请教一些茶艺的汉语表达。就这样,他们一边上学校的汉语课,一边学习中国茶道,不但逐步学习了中国茶道,汉语水平也迅速提高。

约两个月左右,他们就基本上能听懂闻芳只用汉语进行的茶艺讲授了。在学习茶艺的同时,他们也常常向闻芳讨教中国的经曲故事。在这样的情况下,闻芳给他们讲起了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讲起了茉莉花茶,唱起了《茉利花》歌……听着牛郎与织女的故事,Jose与Viviana相视而笑:“我们就是厄瓜多尔的牛郎与织女!”

一鸣惊人

就在学会了绿茶、花茶茶艺后,Jose与Viviana遇上了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在宋园茶艺馆举办的“茶文化知识竞赛”颁奖仪式上,他们准备了一个柔浓浓茶艺与浪漫爱情于一体的《蝶恋花》节目——

舞台上,迎着美妙灯光,踩着温馨节拍,他们缓缓走到各自的茶桌前,烧水、提壶、洗杯、夹茶、冲泡……双手时而如波浪,起伏流转,波澜不惊;时而若细水,伸缩有度,风韵自然;时而似行云,轻轻飘拂,悠然世外。

随着一个“凤凰三点头”标志性动作,两朵茉莉花同时在各自茶杯中缓缓舒展开来。他们双手平收,四目相望,短暂脉脉含情后,两人不约而同走向舞台中央,一手端茶于胸前,一手平铺伸展,深深一弯腰,来了个中国式的茶礼。刚一起身,《蝶恋花》音乐就戛然而止。

“精彩,精彩——茶技与茶乐配合简直天衣无缝!”观看到这一幕,大家不约而同为这对外国人表演的中国茶艺击掌而呼。

“其志难移,纵千般烘炒,万遍搓揉,尽历艰辛成极品;斯颜不改,况一任卷舒,几番起落,自甘淡泊散清香。”在学习中国茶道过程中,Jose与Viviana也记下了这幅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征集到的名联。

像茶联中所说“其志难移”一样,中国茶道将是他们留学经历中的一道深深的中国烙印。Jose与Viviana说,在中国留学的剩下时间里,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都不会放弃对中国茶艺的学习。

今后,中国茶艺也会随着他们脚步进一步传承扩散。回国后,他们在开party或会见朋友时,按中国茶道品茶将成为一种新的重要方式。而Viviana,回到原任教的学校后,还会争取在学校里开设有关中国茶艺的第二课堂,把她所学到的中国茶艺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