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的院士陈宗懋
2021-03-06 14:03:00热度:201°C
2021-03-06 14:03:00热度:201°C
2003年元月5日,中国工程院举行通报会,公布工程院2003年当选的58位院士名单。我国茶学学科带头人、国内外著名茶学专家、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宗懋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称号。
陈宗懋研究员当选为院士,开创茶叶界先河。他的当选是茶叶界的光荣。
陈宗懋 Chen Zongmao (1933.10.1 -) 茶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海盐县人。1954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
60年代开创茶叶农残研究,提出各类农药在茶树上降解规律和预测模型、18项国标和5项部标。首次探明空气漂移是茶叶农残徘徊不降的原因,研究居国际前沿水平。其实验室被欧盟确认为中国茶出口唯一认可检验机构。近年对降低我国茶叶农残有突出贡献,三年全国超标率由80%降至20%。90年代开拓昆虫化学生态学新领域,从茶树-害虫-天敌化学通讯机制着手,明确害虫和天敌定位的化学生态机制,具创新性。论文在《J. Chem. Ecol. 》,《J. Agricul. Food. Chem.》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培养多名博士生和管理人才,对我国茶业起到推动作用。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骄傲;作为茶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觉农勋章获得者陈宗懋,则是茶人的骄傲。
有意思的是,陈宗懋虽然是以茶学专家的身份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但是他在大学里读的专业却并不是茶学。1950年,17岁的陈宗懋报考了复旦大学农艺系,后来,全国院系大调整,复旦大学农学院被并入沈阳农业大学,陈宗懋也来到了沈阳农业大学学习。甚至大学毕业后,在参加工作的6年时间里他都还没有跟茶打上交道。直到1960年他被调入位于杭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才顺理成章地干起茶业来,并与茶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还承受着西方的经济封锁和制裁,茶叶作为主要的出口换汇商品,担负着支持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是,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却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茶叶出口。当时我国茶叶农药残留分析还是空白,陈宗懋受命开展此项研究。他将大学里所学的知识,结合到茶园的生态特点上,潜心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农药在茶树上的降解规律,开创了茶叶农残研究领域,提出了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茶园适合农药种类和合理施药技术,构建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茶树病虫害防治水平,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茶叶农残量,为扩大茶叶出口,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从60年代起在国内外率先开创茶叶农残研究领域,揭示了不同类型农药在茶树上的降解规律。在他主持下,创建了“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和“茶园昆虫化学生态学”的研究2个新兴茶学领域,。先后论证了世界茶树病虫区系的组成及演替规律,提出了主要茶树病虫害防治指标,茶园适用农药、农药安全间隔期、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合理施药技术、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原理和方法等,构建了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先后制定了多种农药在茶树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其中18项作为国家标准,5项作为部级标准,在全国推广实施。据测算,茶树病虫害防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
上世纪70年代,DDT、666之类的农药因为杀虫效果好、价格便宜,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但就是不易分解,农残严重,因此,农业部决定茶叶中不准再使用这两种农药。然而,停用这两种农药后,残留虽有明显下降,可是降到某一伐值后就不再降低了,学术界对此十分困惑。陈宗懋从农药传播途径入手,将农残形成途径分为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停用农药后,切断了直接传播途径,茶叶上的农残必然是通过间接途径形成的,他大胆提出设想,认为在其他作物上施用农药后,农药液体小颗粒随风飘移,沉积在茶叶表面,造成污染。有了猜想还远远不够,他深深地明白,科学的理论必须要有充足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于是,他选取距离施用农药的水稻田50米到100米的茶园作为数据采集点,进行科学实验。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农药10分钟后,茶园内农药浓度上升了100倍!这就意味着,在茶园规划布局上时,必须将周围的作物考虑进去,不能在农田和林场、果园附近建茶园。
1984年起,陈宗懋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在任所长的10年间,他不仅继续着科研工作,还肩负起推进茶叶产业化的重任。为此,他跑遍了各地茶区,几乎只要有茶的地方就有他的足迹。一面宣传茶叶科学知识,一面将外界的先进管理经验介绍给茶区人民。10年中,茶叶所科研与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29个研究课题和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组织召开了3次国际茶叶学术研究会。
1984~1994年,陈宗懋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10年中,茶叶所科研与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29个研究课题和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创办联办了一些科技型经济实体,对茶叶所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先后三次组织召开国际茶叶学术研讨会,这些会议的召开,对提高我国茶叶科研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加强我国茶叶科研人员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茶叶生产与消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曾三次被农业部派遣作为我国首席代表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政府间茶叶工作会议。多次赴国外参加国际性茶叶科学研讨会。在此期间,茶叶所领导班子两次被中国农科院授予“优秀领导班子”称号。1993年和1994年茶叶所连续两年被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科委授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陈宗懋在担任行政管理、科研任务的同时,还兼任大量社会工作。曾任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农业部第四、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从20世纪70年代起,陈宗懋院士多次向农业部等部门提出在茶叶中禁用高残留和剧毒农药,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的建议。1996年和1999年,分别向农业部提出在茶叶生产中禁用高残留的农药品种二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的建议,得到了农业部、化工部、商业部、卫生部专家的认可和采纳,并分别于1997年6月和1999年11月颁布在全国实施。针对国内出口茶农药大量超标的现状,提出建立生产基地和更换农药品 种的建议,并向农业部建议茶叶生产中禁用农药名单,受农业部和各省邀请在各地举办培训班20余次,对降低我国出口茶的农残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超标率由1999年的80%以上降至2006年的17%,得到国际公认和茶业界的好评。
从80年代起,陈宗懋研究员开始从事农药残留预测研究,建立各类农药在茶树和茶叶中降解的预测模型技术。其研究成果被公认为具国际先进水平。他领导建立的实验室还被欧盟确认为中国茶叶出口欧洲唯一认可检验实验室。90年代后期起,他还开创了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茶树—害虫—天敌三层营养关系的化学通讯联系研究,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陈宗懋研究员知识面广,善于把握世界茶业科技动态。根据我国茶业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在宏观上提出我国茶业发展的对策。80年代来,他一直关注国内外有关茶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撰写了许多与此有关的学术论文,不仅推动了我国茶学和医学界有关人员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还扩大了国际间同行的互相交流与合作,对促进茶叶的消费,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中国绿茶的消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陈宗懋又开拓了茶园化学生态学研究新领域,从“茶树-害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间的化学通讯机制着手,明确了害虫定位茶树和天敌寻觅害虫的化学生态学机制,揭示了在一种植物上不同害虫诱发产生不同挥发性化合物以引诱各种天敌的现象,为寻求害虫防治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宗懋研究员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具有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是我国茶叶科研战线的楷模。
陈宗懋在茶学研究中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他主编的《中国茶经》共180万字,由50多位专家学者集体编写,凝聚了中国茶产业发展之精髓,成为中国茶学研究中的扛鼎之作,迄今,该书已重印21次,销售超过7万册。他主编的另一巨著--《中国茶叶大辞典》,历时10年,共300万字,包含词条万条,于2001年出版。他还出版了7部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近300篇,译文100万字以上。
陈先生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极高,还精通日、英、俄、德等多门外语,每次出差都带着很多资料,中午休息时间都在学习;他不仅辛勤地耕耘于学术领域,还自觉地用所学所创积极为茶农服务、为茶产业服务、为国家服务,践行着吴觉农先生提倡的“茶人精神”。
上一篇 : 一个韩国人的黑茶情结
下一篇 : 海峡两岸茶人为奥运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