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柿叶茶

2021-03-06 14:02:35热度:174°C

故乡人有谚语说:枣芽发,好种花;柿芽发,好晒

河南荥阳是有名的柿子之乡。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记载说:“黄柿出汴洛诸州,尤以京襄盛之(京襄系古郑国的初都京城,位于现荥阳东南10公里处)。”由于荥阳地处嵩山与黄河之阴,气候土质宜栽植耐旱的柿树。在荥阳的山岭岗洼之地,每至夏秋季节,一簇簇一片片的柿树,间以挂在枝头艳如红灯的柿果,便成了一道十分诱人的景观。柿树浑身都是宝,特别是用鲜嫩的柿叶炮制成的柿叶茶,更有其特殊的防病养生功能,是故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用佳品。

每至夏秋时节,我便想起了故乡的柿树和用柿叶制成的柿叶茶。

要炮制上好的柿叶茶,必须用鲜嫩优质的柿叶,每年农历的四月底到五月初,是柿树发芽也是采摘好柿叶芽的时候。我的奶奶是炮制柿叶茶的行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了柿叶发芽的那些天,奶奶就会让我不失时机地去爬树采柿叶芽。采时,奶奶嘱咐我要“三不采”,即毛头骨朵不采(意为太嫩),虫拱的不采,老皮叶不采。有了这三不采,我一晌只能掐回半竹篮柿叶芽,半月下来,要爬许多树,把鞋和裤裆都磨破了。每次我把采到的鲜嫩柿叶擓到家里,奶奶总是一脸的喜气,我必里也感到乐滋滋的。之后,奶奶把鲜嫩的柿叶,摊在两副竹帘上,再仔细地挑选一下,接下来要用新鲜的清水在缸里掏洗,洗净后随即下锅用微沸的清水焯一下(要防止焯老),捞出摊在架起的苇箔上慢慢晾晒,晒干后的柿叶芽,绵绵软软地蜷缩着泛着清香。然后在一口大铁锅里,用温火杀青干炒,待柿叶中的水分蒸发殆尽,以至呈现出八成干的淡黄状态时,即出锅让风吹干,最后把干叶碾碎,加入少量的香草,储存在备好的陶瓷茶罐里,就窨成了优质的保健柿叶茶了。

柿叶茶是奶奶最爱喝的土茶之一。每年的秋后到初春,奶奶总是不离她手中的茶罐。特别是到了冬天,那时故乡的冬天特别冷,漫长的冬三月,大多是在火炕或火盆边度过的。缘于烤火取暖的缘故,再加上吃的都是些粗糙的食物,所以,家里人都容易便秘上火。我记得我一到冬天,就常患红眼病和疥疮,这时奶奶的柿叶茶就派上了用场。她每天都用沸水给我泡上一罐,两次上学都让我用一个行军壶灌上一壶在学里饮用,晚上再喝上两碗,如此三天下来,染在身上的病症就全消了。还有一年夏天的午后,奶奶抱着她的柿叶茶,在村口的柿树下乘凉。一个肩挑着草帽的汉子,满面流着大汗,颤颤抖抖地来到树下,还未放下担子,就兀自跌倒了。奶奶一看就知道这个汉子是中了暑,就立即倒上柿叶茶让汉子解暑,那汉子慢慢地喝了三碗,歇息了一个时辰,就重新挑着担子上路了。事后奶奶说,那个卖草帽的人,从信阳卖完货回来,专门给奶奶捎了一包信阳毛尖,算是对奶奶的酬谢。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故乡的50多个青壮年社员,被统一组成民工团,到洛阳南部参加修建备战铁路。我家二叔随团当炊事员。因为气候干燥,加之乡亲不服水土,中暑感冒烂眼的人不断攀升。正当无奈的时刻,二叔想起了故乡的柿叶茶。他随即返回家乡,收集了一大包带到工地上,煮成茶水让民工们喝。喝了三天,故乡的民工便没事了。是故,柿叶茶能治中暑感冒的消息便不翼而飞,成了豫西民间的一条新闻了。

奶奶去世后,我也很少再喝到故乡的柿叶茶了。不料的是,今年春天回故乡参观“文化茶院”,在文化茶院里又品尝到我久违的柿叶茶。虽然那茶味不及我奶奶炮制的正宗,但那溢着清香、微苦中渗透着涩甜的柿叶茶,让我口齿生津,神清气爽,滋生出对故乡柿叶茶的无尽的眷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