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闽东茶业探路者

2021-03-06 14:02:29热度:164°C

改革开放以来,宁德建起了全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和茶叶良种培育基地,也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产业经营大军。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健,便是这支大军中的探路者之一。从一个贫苦茶农的孩子,到福建省龙头茶业企业的老板,林健的成长经历也是众多宁德籍茶商的一个缩影。

1968年林健出生时,他的家乡福鼎白琳还是个穷地方。因为当地的气候土壤特别适合白茶生长,包田到户后,当地大部分农民就靠种植茶叶为生。

“小时候家里穷,放学后,我就到茶山采茶叶。当时,上学学费、生活费用都是靠采茶叶赚来的。”林健说,他的祖宗三代都是茶农,所以他是个地地道道茶农的孩子。

高考落榜后,林健回到白琳翠郊村,在一所小学当起了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林健发现,学校的后山有一片隶属学校的茶园,征得校长认可后,林健将茶园承包下来。随后的一年里,林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茶园上,他把采摘的茶叶卖给集体茶厂,将大部分利润留给学校。但即便如此,一个月下来,林健仍能为自己赚到几十元的收入,而当时教师的工资仅36元。

初尝甜头的林健开始有了自己的理想。1992年,24岁的林健辞去了教师之职,办起了茶厂。

“最初生意做得很简单,将农民种植的茶叶收购来,进行初加工,再卖给集体茶厂,从中赚取差价。”可正当林健生意做得得心应手时,赶上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集体茶厂纷纷倒闭,与林健长期合作的集体茶厂因欠下了几百万元的债务也濒临倒闭,其中还包括林健的5万元货款。

“看着5万元货款没了,生意的门路断了,该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的苦思冥想,林健终于为自己找到了出路。

“当时我想,我把茶叶卖给集体茶厂,集体茶厂又把茶叶转卖到东北、华北,为什么我自己不直接到华北、东北去?”

怀揣着这一想法,不久后,林健带着400公斤茶叶赶到福州加工成茉莉花茶,然后只身踏上了北上之路。

万事开头难。“初到京城,东西南北都分不清,而且当时的北京市场,已有不少茶商捷足先登,人家看你初来乍到,根本就不理会你,几百斤茶叶一斤也没有推销出去。”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健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关键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农村包围城市”这句话。

“北京的茶叶公司以前都是河北、山西农村前来搞批发的车辆,我有的是力气,何不直接到那些地方去!”一闪而过的点子竟成了林健人生的转折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沧州、承德、保定,城里、郊区,都留下了林健奔忙的足迹和叫卖的声音。不到1个月的时间,400公斤茶叶卖完了,不仅给林健带来1万多元的利润,还积累了客户,占领了销售渠道。手中有了资本,林健开始从其他茶农那里收购茶叶,做起了代销生意。

凭着货真价实,林健收获了不少的市场。渐渐地,他在天津、北京都有了一些大客户。1997年,马连道京马茶叶批发市场开张,林健成了其中的第一批茶商。有了前几年跑业务打下的客户基础,品品香的批发部一开业,生意红火,这为林健积累了日后创业的资本。

此后的几年间,京闽、新京马等几大茶叶市场相继开业,包括宁德籍茶商在内的全国各地茶商纷纷进驻马连道,竞争日趋激烈。但不管市场如何变化,林健一直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

为了保证茶叶质量,就必须有自己的茶叶基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林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福鼎建立了自己的基地。而这一模式,在现在已广泛被茶业企业运用。

2001年,林健拥有4个基地1000多亩茶园,这些茶园全部施有机肥,采用人工锄草,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为了继续保持优势,林健还在广西横县建立了200多亩的有机茉莉花基地。今年2月,“品品香”牌福鼎白茶取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这是我省第二个国家级茶叶品牌

近年来,马连道茶叶市场出现疲软的状况,而品品香的产量和销售额却在逐年增长。10年时间,林健的企业飞速发展,成为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出口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一跃成为全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这让他对企业前景更加信念笃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