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茶中香
2021-03-06 14:01:44热度:185°C
2021-03-06 14:01:44热度:185°C
冯旭对于茶的喜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冯旭是一个难以界定其身份,纯粹而奇特的茶客。说他纯粹,是因为他的生活清澈如茶,拒绝任何杂质的侵入。说他奇特,是因为他虽喜爱收藏茶具,但却把价值不菲的古董当作日常用品;花费重金开设的茶馆,7年来一直供宾客免费品茶;浸淫茶道多年,却没有加入任何一个相关协会或组织;作为迄今为止国内保留纯手工制茶全流程的唯一一人,他亲手做的岩茶最高可卖到每斤2.5万元人民币,但他却全部拿来馈赠知己好友。?
拿名贵古董当日用品
在北京双井附近,冯旭开设了一间名为“数寄清风”的私人茶室。
来到此处,室内的收藏品琳琅满目,让人大饱眼福。其中有日本川端家族的盔甲,古人用鲨鱼皮磨制的剑鞘??不过最多的,还是茶具,而其中又以紫砂壶系列最引人注目。从明代到民国,几乎各个时期的特色壶具均被囊括其中,甚至包括明末时期流入日本的珍品。
与众不同的是,冯旭还收藏有两千多件±托,它们分别来自世界各地,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比较特殊的有银制品、锡制品、木制品等。他随手拿起一件木质茶托,一边把玩,一边笑着说:“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茶±,配上不同的杯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茶。”
许多收藏家往往把藏品束之高阁,视若珍宝,冯旭却不然。在他看来,藏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固然应该考虑,但收藏茶具的首要标准是其实用性。“一件好茶具制作出来之后,之所以被认可,就在于它在使用中具有超出常品之处。你不使用它,又怎能体会其中妙处,怎能去真正理解茶、茶具甚至茶道呢?”说罢,他顺手拿起一把紫砂壶为朋友倒了一杯茶。后经了解才知晓,这把壶是民国时期制壶名家范大生制作的鱼化龙壶,市场价格已超过40万元。
有位朋友买壶时,邀请冯旭帮自己“掌眼”。冯旭帮他选了一把并不贵的紫砂壶,朋友觉得它太难看,老板却直夸冯旭有眼光,因为那把壶是他店里所有壶中“最出味道的”。冯旭认为,不论贵贱,紫砂壶买来都不是为了摆在架子上看的,“茶具的用途就是用来喝茶,违背了这个初衷,它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如果我们只藏不用,其实是对它的不尊重。”
国内纯手工制茶第一人
说到让冯旭备感震撼的事情,当属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一次中日茶道交流会莫属。当时一进会场,他就看到几百名穿着古代服装的日本茶客,在严谨地遵照自己流派的方式泡茶,而我们国内的所谓茶艺师,却只会高谈阔论,连“炭炉煮水”这基本的一条也不愿践行。想起这些茶艺师平日里大谈“水泡如蟹眼”,为了省事却只肯用电炉煮水,冯旭笑道:“光说不练,是最没意思的事情。”
泡茶时,冯旭坚持不用电炉煮水。他有一具从日本淘来的炭炉,其色暗黄,古朴简雅,以之烹水煎茶,颇有几分苏东坡笔下“红焙浅瓯新火活”的味道。
另外,对茶叶的制作,他也是亲身践行。在茶叶制作的全部流程中,他均采用纯手工制作,工业时代如此制茶者,在国内已?难寻第二人。
其实早在2000年时,冯旭就开始手工制茶了。现在他的“数寄清风”茶室相当于一个茶叶研究所,为他手工制茶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比起当年刚开始手工制茶时的兴趣盎然,今天的他更多了份对中国传统茶道的责任感。
以手工制作岩茶为例,冯旭介绍,整个过程包括采摘、晒青、走水、摇青、揉捻、初焙、焙火、分包、复焙、褪火、补火、封存等12道复杂工序,从采摘到成品,总共需要1年多的时间。其中最费人心血的就是焙火这一程序,整个过程中要不断品尝茶叶,以根据其香气不断地调整炭火的温度,这是一项纯凭经验和悟性的工作,当然是机器无法代替的。
“那您会不会记下每次调整炭火时的温度,以便下次操作呢?”“不会,绝对不会!”冯旭回答的斩钉截铁:“我从不记录焙火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温度,因为一旦这此温度被计量化,就为电烤箱等工业手段打开了方便之门,而通过那样的方式做出来的茶,其味道一定会大打折扣。”
尽管在制茶过程中花费了如此之多的心血,但冯旭每年制作出的岩茶才不过1斤有余。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焙笼的容量只是5斤,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难免造成茶叶的损坏,要制作接近完美的茶叶,必须把数量控制在人工能完全控制的范围;二是因为气候、环境等因素,每年武夷山优质原茶的产量十分有限,而要选择其中最好的茶叶,故而显得货源极缺,而质量上越是精益求精,数量上自然也就少之又少。
茶道是一种生活方式
冯旭早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在影视、话剧界打拼多年,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时,他却急流勇退,选择在望京开了一家“茶人道馆”。
放着自己的专长不干,却开了一家经营不善的茶馆,朋友们对此很不理解。让人更为费解的是,开张不久,冯旭就索性免费请来客品茶。这样一来,来客就不仅是原来文化圈的朋友了,数量上也比从前多了几倍。最初是一些好奇者登门拜访,包括房东的朋友、房产中介、口渴的路人、甚至往建筑工地推销水泥的人??时间稍长,北京城便开始传言,望京有一家免费茶馆,之后茶叶商、经理人等各种身份的人物纷纷慕名而来,且口口相传,以至于后来俄罗斯前总理谢尔盖?基里延科都知道了此间茶馆,来华访问时还专程过来品茶。
为了维持茶馆的免费经营,冯旭不得不操起老本行,做了许多工作,把挣到的钱全部投入进来。对此,他毫不后悔,因为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以茶谋利,而是与人分享好茶。
“在我看来,茶道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冯旭表示,他最讨厌茶艺馆里台湾式的喝茶,因为品茶过程中掺入了过多的表演因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这样做很容易把人引入歧途,使饮茶者品味的不再是茶,而是奉茶女子的某个动作,实在有悖于茶道的本质,而所有茶以外的声色元素,都是对人与茶交流的种种妨°。一杯茶在手,茶色澄澈,茶香或清幽或浓郁,仅此就足以令人心静神明。轻呷一口,口感顺滑,余香回味无穷??静心体会这美妙感受,足矣。
上一篇 : 茶中品禅 人生的最高境界
下一篇 : 李冰冰千里相会“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