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家马增蕙:茶到好处杯难释(图)

2021-03-06 13:44:42热度:179°C

著名表演艺术家马增蕙

在一次新书的研讨会上偶然遇到了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马增蕙老师,就想请马老师谈谈,听到“茶”这个话题马老师欣然应允了我的采访。

避开喧闹的会场,找到了一处僻静的庭院,马老师坐在院中的藤椅上,笑容可掬,穿着有好看图样和精致盘扣的红色对襟上衣,映衬着红宝石的耳环,神采奕奕,再加上洪亮圆润的声音,一点都不觉得她已经年过七旬了。

说到这圆润的声音,还要感谢茶。马老师十分肯定地告诉我:“我爱茶,也爱喝茶;我喜欢茶,我更离不开茶。” 马增蕙5岁从艺,演唱西河大鼓,15岁参加中国广播说唱团,改唱单弦,现在常有人称赞马老师的声音不减当年,马老师说:“那不可能,岁数在那儿搁着呢,但我觉得茶有润喉、清热、解毒的药物作用,对我声音的保养很重要。这一点还是从师父那里学来的。” 她在跟随蒋月泉先生学习评弹的时候,看到蒋先生经常是嘴中含着橄榄,绿茶一杯,感觉相当的有品位,其实那是老艺术家保养声音的一种方式。后来她才知道,这一行里爱茶的还不只蒋先生一个。

马增蕙告诉我她对茶的认识了解和自己的艺术生涯是分不开的。“最初我是不懂茶的,年轻的时候就知道渴了喝水。在演出后台,我们中国广播说唱团像侯宝林大师、刘宝瑞大师和我们的团长白凤平,他们都是讲究喝茶的,就是感觉他们总是拿着个杯子品茶、论茶,透着情趣和高雅。这样就受了点影响,崇拜尊敬他们,自然就喜欢他们的爱好。后来,当我开始在茶馆演出,这才知道老舍茶馆‘振兴祖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的意义,也才知道这个茶里敢情是有文化的。”

马增蕙说,在曲艺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页是属于茶馆的,茶文化的发展中也有曲艺的一页。因为演出在茶庄,马增蕙结识了很多做茶生意的朋友,来往多了,渐渐发现茶真是一门大学问。而且这样的经历,使得她的艺术生涯中总有许多与茶割舍不断的情愫。她说:“当我开始学习喝茶,就不是单纯地喝了。茶和我从事的曲艺工作渐渐开始有了微妙的关系。”生活中的一杯茶,被她慢慢喝成了诠释艺术的理论和追求。

在马增蕙的心中,茶是崇高的象征。“我要学习茶,我的艺术要往高处走。好比茶需要品,艺术也需要品,茶不是一般地喝,艺术不是一般地唱,这里面它有很多的修养、很多的知识、很多的学问,好比你把茶喝好了也知道它的深奥之处。我从事的单弦本来就是宫廷乐,它不同于一般的曲艺形式,在韵味和声腔上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不是能哼出调调就是会了,它有自己的深奥之处。就像喝茶要喝出滋味,品出口感,从自己的身体到精神都有着相应的反应,你才能说一句发自内心的‘哦,真香’!”

“茶虽然有着很高的格调与内涵,然而就像《大碗茶》里唱的:饮料千百种唯有它最廉价,它是和老百姓的生活分不开的,所以我还要向茶学习它的另一方面,茶是来源于老百姓的,我的艺术也应当来源于老百姓,应当是通俗易懂的。”所以马增蕙在艺术上对自己的要求是:要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在老百姓中受欢迎,也能登高雅之堂。

“茶喝到了好处的时候杯就放不下了,喝一口品品真是一个享受,艺术也是个享受。”几十年与茶相伴的艺术经历,使得马增蕙对茶、对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与体会,她将茶视为一种品质的象征,是艺术征途上的相知伴侣与精神楷模。

茶是一种底色,它映衬出马增蕙艺术生涯的底蕴——在满足观众要求得到观众认可中,不懈地追求着艺术的完美。

马增蕙,1936年出生,著名曲艺家。5岁从艺,15岁参加中国广播说唱团。师从胡宝钧、白凤鸣、石慧儒、刘洪元、蒋月泉等曲艺名家。她的表演清新刚健、洒脱豪放。善于演唱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等。

上一篇 : 茶事秘典

下一篇 : 英国饮茶的由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