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观胤:德江茶产业的领航者

2021-03-06 13:35:21热度:203°C

张观胤,男,1975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二级建造师双职称,中共党员,德江县鸿泰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民营企业家。德江县第十六届政协委员,2010—2011年度被中共德江县委、德江县人民政府评为“德江县优秀民营企业家。”

张观胤创办的鸿泰茶业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先后获得贵州省农业委员会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全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获得“地级扶贫龙头企业”、“铜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今年5月,鸿泰企业获得“QS”认证、“贵州绿色生态优秀企业”荣誉称号,7月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2008年,一股茶产业发展东风,吹进了德江这片热土。省、地、县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发展生态茶产业扶持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

张观胤突然转念一想,决定转型搞茶产业,放弃高薪的建筑业。

2008年秋,张观胤在合兴镇的大兴社区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土地500亩开始种植茶叶。2009年、2010年、2011年又相继在合兴、堰塘、荆角等乡镇通过土地流转种植茶叶3500余亩。

由于初次涉足茶产业行业,张观胤对茶的特性、种植技术和管理一点都不通。于是,他多次跑到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向茶叶专家拜师学艺。同时,他还高薪聘请茶科所的1名技术人员作为常年顾问来茶叶基地进行实地指导。

茶叶种植已初长成,摆在张观胤面前的是如何筹集资金修建厂房。修建一个年产1000吨的茶厂,需要资金1300多万元。他在建筑行业多年的摸爬滚打只积存了不到100万元的现金,还尚差10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

为了筹集资金,他多次向县茶办申请农保资金,后来获批200万元资金,仍尚差900余万元,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

十三印茶叶工艺茶叶

资金筹集到位后,于2010年修建了茶叶加工厂,并于当年投入生产使用。张观胤又高薪聘请省茶科所经验丰富的1名制茶技师为常年技术顾问指导茶叶加工生产。

张观胤的茶叶基地和茶厂已初步建成,已正式进军茶行业。

张观胤在进军茶界之初,就秉承一种理念一定要“出好茶、上等茶、精品茶”,要成为德江茶产业的开路先锋和领军人物。

张观胤通过查阅书籍、咨询省农科院茶科所的种茶专家和实地到凤岗、湄潭等茶叶基地考察得知“出好茶、上等茶、精品茶”的首要条件是建生态茶园基地,出优质茶原料——茶青。

得知这一首要条件后,张观胤在他种植的4000亩茶园基地里一律不使用农药灭虫,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如黄板、太阳能灭虫灯等。每年光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大约花费15万元资金,是使用农药灭虫的12倍。但张观胤说:“只要能生产出好茶、上等茶、精品茶,花多大的成本都是值得的”。

在他的茶叶基地里,不仅不使用农药灭虫,同时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一年每亩茶化肥的使用严格控制在6公斤左右。农家肥、沼液、绿肥、有机肥等是他茶园生长的催化剂。

优质的茶青种植出来了,在茶叶加工生产上,张观胤更是严上加严。从茶青采摘、运输、摊青、杀青、烘干、揉捻、提香、理条、摊凉、做形、脱毫、检验装箱、冷库贮存等各环节到产品出厂,他都要亲自监督到位,并严格要求工人按操作规程执行,决不放过一丝一毫影响产品质量的漏洞及细节问题的出现。

有优质茶青、严格的加工环节和精心的包装,张观胤的鸿泰茶叶加工厂生产出的每一批茶叶品质都是上等,都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2011年8月,在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家茶企600余个参展品种的“第三届香港国际茶展与名茶比赛”中,“鸿泰茶业”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业界新兵生产的“鸿泰茗珠”在展会的名茶比赛中一举成名,荣获绿茶组“第三名”,是全省唯一获得名次的茶产企业! 2012年,张观胤的鸿泰茶叶加工厂生产的新茶上市后,喜报频传:5月9日,在“北京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上,“鸿泰金毫”、“鸿泰春葵”两种茶叶荣获金奖,“鸿泰碧露”、“鸿泰茗珠”两种茶叶荣获银奖;5月18日,在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评比中,“鸿泰茗珠”荣获金奖,“鸿泰金毫”、“鸿泰春葵”、“鸿泰碧露”荣获银奖;6月15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民生银行杯”2012北京国际茶业展茶叶评比大赛中,“鸿泰茗珠”再获金奖,“鸿泰春葵”荣获银奖,“鸿泰金毫”、“鸿泰碧露”荣获铜奖。

张观胤的鸿泰茶业公司生产的茶叶填补了德江茶叶无奖牌的空白,改写了德江茶叶没有品牌的历史。

张观胤在创办鸿泰茶叶之日起,便与当地及周边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他的公司理念是“茶农富,公司兴。

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发展茶叶。

他自己种的4000亩茶叶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建立基地,农户可从两方面获得收入:一是土地租金,平均每亩200元左右;二是从茶园管理(除草、施肥、剪枝、采摘、管护等)中取得劳务收入,日工资60元以上(采摘期间可达120元以上)。

“我们把土地流转给张老板的茶叶公司种茶后,不用种稻谷和玉米了,转身变成了茶农,既不用担心土地的撂荒,又在家门口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一年下来比种庄稼还要多收入7000余元呢。”堰塘乡露青村60多岁的龚世暮如是说。

张观胤的鸿泰茶叶公司与合兴、堰塘、荆角等乡镇的527户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与365户农户签订了茶园管护《劳务合同》。仅这两项每年能为近600余户的农户每户增加4000余元的收入。

他的茶叶加工厂里长期聘用66名工人,其中50人是当地农民,33人是贫困户。

当然,仅靠张观胤的4000亩茶叶基地是永远满足不了公司年生产1000吨的茶叶加工生产量。对不足部份,公司与周边茶农尤其是各乡镇的茶叶大户采取“订单”式合同、高价位收购“订单”农户的茶青。经测算,张观胤的鸿泰茶叶公司每年需外购茶青120万公斤,价值4000万元。按亩产300公斤计算,需茶园面积4000亩。按茶农户均4亩计算,可带动1000余户茶农,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正是这样的互动循环,资源互补利用,张观胤的鸿泰茶叶公司每年将带动2000户左右的乡邻群众脱贫致富。

观胤说:“我茶厂现在每年纯收入能达60万元以上,是以前搞建筑的3倍多,同时能够带动200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但这才但这才是起步阶段,等企业走入正轨后,一定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现在想来,当初转型搞茶叶是正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