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一杯茶映衬出百年坚守

2021-03-06 13:27:29热度:125°C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成就了如今国内庞大的产业,品茶,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茶产品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地在“生活必需品”和“高端礼品”等角色中来回转换。近十年来,张一元在业界的地位及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从企业经营来讲,张一元已经从当初账面上只有6000元的窘境,发展成如今年销售额在6亿-7亿元,并且正在等待突破10亿元的规模。从一个北京的区域性品牌,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

十年对于很多现代企业来说,经历的往往是创立与起步。但对于已经存活了百年的老字号企业来说,十年只是其几经风云的路上要面对的又一次转变与坚持。所以,解读老字号企业在这个时代的音符,可以去品味出更多历史的味道。

十年间,零售企业经历了体制改革、经济开放、市场细分等重大事件。企业在承受这些转变的时候,有些已经被逐渐淘汰。但同时也成就了不少坚定走发展之路的企业。去研究这些找准位置的老字号企业,能感觉出它们对于发展的理解与把控,这对很多现代企业来说,值得参考借鉴。经过快速发展,张一元已经在自己的领域打下了一片天地。

作为百年企业来说,每任领导者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理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点上,张一元董事长王秀兰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张一元有“两宝”:一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茉莉花茶窨制技艺”,另一个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一元董事长王秀兰。如果在茶领域中寻找这样一家经营百余年的老字号企业,似乎更能去感触时代的脉搏。张一元,就是一家每年靠卖“树叶子”都能卖出7个亿的明星企业。如今,代表“中国十大名茶”之花茶品牌的张一元,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发展:改制助推张一元“复兴”

十几年前,不光是张一元,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问题——转制,这样的转变对于老字号企业的影响更加明显。在此之前,很多企业属于国有制。转制之后,没有了政府资金作为最大的靠山,如何让企业在自负盈亏的状况下生存成为首要课题。

在转制之前,张一元刚刚凭借自身努力回到了发展“正轨”。此前,各茶庄进货只有北京市统一分销这一渠道,随着改革开放,“统购统销”已经慢慢放开。这也让张一元开始面临来自市场各方的竞争,所以,如何能在市场开放大潮中站住脚,便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寻找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也成了王秀兰开启张一元发展的第一步,“带着当时张一元的全部家当,只身坐火车找到闽东茶厂进行谈判”,成为了日后茶叶界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也被看做为今后张一元发展所打下的坚实基础。

在此之后,随着茶叶市场的全面放开,国家收茶的计划体制已消失殆尽,一些中小型茶厂因没有及时转轨面临着倒闭,主动向张一元求救。对于茶叶已经有了很深认识的王秀兰,一直深知茶源的重要性,她也明白张一元若想扩大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茶叶基地。所以,经过深思熟虑,她毅然决定投资重启茶厂。当时投资的100万元,相当于张一元年收入的一半,除了王秀兰外没人敢担这个责任,之后的事实自然证明了王秀兰的判断,茶厂当年产值就达500多万元,第二年达到800多万元。

到1999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张一元在这一年正式转制为“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如今看来,这次改制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改制的过程,对于老企业来说需要花费更大经历。据了解,当时企业的注册资金为300万元,其中国有股比例20%,社会法人股15%,职工自然人股65%,当时张一元的全部60多名职工都是股东,这组数字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在老百姓思想还没有彻底解放之前,“自己为自己的企业投资”看起来像是天方夜谭,说起入股,几乎所有的职工第一反应就是,“赔了怎么办?保险起见还是不参与了”。所以,为了完成改制,王秀兰不得不带着公司管理层分头给职工开会做工作,通过各种思想工作才让全公司的员工达成共识。1999年4月底,张一元由选举产生了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组建“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这场历时半年的改制,也让张一元成为了茶庄改制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张一元在很多股东还处于惴惴不安的情况下,用一步步的发展“稳定了军心”。第一年的分红,股东中最少也拿到了1万多元,相当于一年的工资。

市场:品牌建设以维稳为主

十年间,京城的茶叶市场和老百姓的喝茶习惯,因经济环境的发展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张一元在这段时间也紧紧抓住了每一次改变的契机。

不过张一元的发展风格一直保持以稳为主,在品牌建设初期,规模扩张是必不可少的发展之路。相比于其他茶叶企业发展的扩张速度,张一元却秉持“成熟一家发展连锁一家”的战略原则,不急于在数量上取胜。十年发展路上,在王秀兰看来,管理上的创新至关重要。引进现代的ERP管理手段、提高员工素质、让新人尽快融入老字号的企业氛围,让这个传统品牌在现代市场的开发方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便开始有了要求。张一元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时机,为了能让北京的茶叶市场更加多元化,张一元为这里的老百姓打开了一个认知全国名茶的窗口。如今北京市场很多新品类的茶叶都是由王秀兰带领的张一元引进的,像岩茶就是其中之一。“大红袍”、“水仙”、“肉桂”等,都是通过张一元让北京的老百姓有所了解。2000年,张一元引进普洱茶,一夜之间,京城的普洱茶似乎就铺天盖地。

张一元在十年间不仅发展的是企业,也让京城老百姓的饮茶习惯迎来“新纪元”。张一元之所以在引进茶叶新品的过程中可以屡战屡胜,了解北京人的消费习惯,以及茶的口感、生长、加工环境等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些茶叶在经过推介之后慢慢在京城立住了脚,随后又发展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市场。而这些判断的来源,正是凭借王秀兰在这个行业浸染20多年后锻炼出的经验。为了学茶,王秀兰是真正的从“学徒”干起,那时入门还不是先和茶打交道,是先学裁纸、叠纸。王秀兰凭借自身的天分和努力,慢慢学会了每种茶的“道道”。

仙寓山茶叶香草兰茶叶

茶叶市场也一直存在价格不透明的乱象,许多售茶人挣不懂茶的外行人的钱几乎成了潜规则。有些茶叶定价属于商家随口要价,甚至会造成一款茶出现每斤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差价。此外,将陈茶充当新茶卖,将陈茶掺入新茶等手段层出不穷,不过在混乱的茶叶市场中,王秀兰提出张一元一直以“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为经营主旨,慢慢在市场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空间。

老字号:是商业模式更是文化符号

今年11月19日,最新颁布的《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工作意见》即将实施,这也是未来保护老字号商标的又一把“大伞”。2011年,商务部下发《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的通知》。种种政策的颁布,也让很多老字号企业感觉到,国家对传统商业、对老字号的重视,尤其在近十年,愈发强烈。

近几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非常重视的项目之一。如果在传统文化中细捋分支的话,就必然会涉及到老字号企业。虽然在一些看法中,老字号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是,老字号在很多时候会承担起现代企业很难承担的政治任务。

其实,说老字号是一种商业模式,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符号确切。老字号企业是中国历史留下来的文化缩影。说起老北京茶庄,如果顾客进入之后身上带着雪,肯定会有伙计帮你掸掉,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商业,更是文化。王秀兰作为公司领导,也深知维护老字号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在她看来,人品如茶品,只有靠质量占领市场,才能取信于消费者。

政府的重大活动,老字号企业也一定是代表国家文化的主要商品。如奥运会期间,张一元成为提供当时住在奥运村人们所喝茶叶的惟一企业。这让张一元在国际市场大大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还让各国民众了解到了中国的茶文化。

据了解,现在很多老字号企业的名称外国人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但其实,老字号的“字号”就是其文化的核心之一,这种名字字义特别简单,但寓意非常深刻,令人过目难忘。了解老字号的名称,也是在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这也是现代企业所不能模仿的。

现在很多人对于张一元的茶叶价格一直不涨颇有微词。王秀兰坚定地表示,并不是价格做不高,每种茶叶制作过程中都包含很多技术。不涨价主要是因为,有企业的“良心”在里面。“市场混乱”最核心还是“价格混乱”,类似于张一元的品牌,认知度到了一定程度,产品是会产生一些附加值,但这些附加值是需要有一个尺度来衡量的。

王秀兰认为,再有十年,老字号或将成为主导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老字号在经营中,也承担起了很多社会责任。

商报记者 姜子谦

[ 商报提问 ]

“三农”是茶叶发展之本

商报:回顾张一元这十年间的发展,国家发布的哪些政策让张一元最受益?

王秀兰:这十年发展最大的受益是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其实茶产业发展的根基,就是“三农”问题。张一元的茶叶生产基地大部分都建立在国家级的贫困县,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贫困县“原生态”保存的最好,没有工业和其他产业,用句简单的话就是“深山老林出好茶”。但这些基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经济落后导致方方面面条件跟不上,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开玩笑地说,我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去考察基地。

近几年中央在三农问题上给了充分的扶植政策。只有农民富了才会有更多的积极性,才会考虑怎么把茶做的更好,怎么发展市场。只有农民的观念转变了,我们的产品才能转变。这也会慢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茶市场不知不觉走向高端化

商报:您怎么看待现在茶市场的情况?

王秀兰:目前茶叶市场形势很好,这个市场也正在逐步向着规范化迈进。其实茶叶市场一直是相当活跃的,茶叶的需求量每年也在提高,总体来说,比前几年要规范。

而茶叶走向高端化,其实也是这几年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新趋势,这是我们“茶人”都没有意料到的。其实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老百姓生活逐渐富裕了。现在来看确实是大势所趋,这对产业发展来说绝对是好事。

市场回归理性是老字号的新机遇

商报:中国的经济市场正在慢慢转型,在未来老字号企业的新机遇在哪?

王秀兰:可以说在经过一轮的市场运行之后,老百姓的消费已经越来越明智了。而老字号的优势也开始慢慢显现出来。现如今一提老字号,其实就是给消费者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也是作为老字号企业产品质量在长时间积累的口碑效应。可以说正是现在社会的普遍观念,为老字号企业戴上了一个“光环”。所以,在完善自己的同时跟上社会潮流,正是如今老字号的新机遇所在。

“绝不做仅限于眼前利益的事”

商报:您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的市场?

王秀兰:我对未来十年充满信心。因为,无论从惠民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支持、扶植传统文化的政策未来都会更加完善。对于茶叶市场来说,经济越发达行业自然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张一元的未来也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过去十年间,可以说张一元在“前方”、“后方”都打了不错的基础,下一个十年的目标已经明确为“奔小康”。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值得看好的。作为老字号企业来说,每一次投入考虑的都必须是未来的发展,一定要是可持续的,绝不做仅限于眼前利益的事。老字号企业如果想基业常青,这就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 记者手记 ]

茶人的单纯坚守

如今的王秀兰,已经不是单单代表张一元的领导。这个名字本身,已经成为了全国茶叶市场一种权威的代名词。

只要现在国内有跟茶叶有关的事情,王秀兰基本都要出面。这也与她从业40余年来,一直处于又接触产品又接触市场的位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只要有新茶被研发出来,也一定会让王秀兰进行品尝,因为她可以对产品市场进行精确的研判。

不过王秀兰在圈子里被人称赞的,还是其20多年来一直奋斗在市场一线的精神。几年前记者曾经对其进行过一次采访,当时正值春节期间南方大水,王秀兰在得知基地被淹后第二天便飞到现场查看,那年的整个春节几乎都是在那度过的。圈里很有名的段子就是,在一个产茶基地内,当地区长陪王秀兰参观,但是茶农只认识王秀兰,其身边的区长没人认识。

老字号品牌的经营,最重要的是诚信与口碑。所以,与动辄营业额成百上千亿的现代企业来比,老字号的年销售额有些不值一提。但是,老字号通过百年积淀在消费者心中驻下的印象,现代企业是望尘莫及的。

与王秀兰几次接触中便很容易感觉出,过去老茶人的纯洁与简单。王秀兰曾开玩笑地表示,干了茶叶这行其他职业干不了了,因为干茶叶的人“心眼死”。王秀兰也直白地表示,茶叶市场上,消费者心里对价格是没有衡量标准的。所以,茶人做的就是“良心买卖”,如果“做茶人”把自己还当成“喝茶人”,那么,生意做起来就很简单,价格摆在那,由你自己来感受。觉得值,就行,不值,就是“昧着良心”发展。

来源: 北京商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