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贡焙新茶
2021-02-07 13:15:38热度:159°C
2021-02-07 13:15:38热度:159°C
湖州贡焙新茶
凤辇寻春半醉归,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细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唐·张文规
我国贡茶的历史甚早,在唐朝之前的隋朝就有僧人向前时的帝王贡奉茶叶。参见明代顾元庆的《茶谱》:“隋文帝病脑痛,僧人告以茗作药,服之果效。”但专门设立采造宫廷用茶的贡焙,规定贡焙首批贡茶必须在每年清明王室祭祀前贡到,还是从唐代中期开始的。
其实在湖州设立贡焙,并非湖州贡茶之始,所嘉泰《吴兴志》和宜兴有关方志记载,湖州长城(今长兴)和常州义兴(今宜兴)设立贡焙,始于李栖筠刺常州时。是李栖筠接受陆羽“可荐于上”的建议,试贡后受到皇帝喜好而成为定制的。“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可能就是描写这一时期贡焙的。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代宗李豫以义兴“岁造数多”,始设焙顾渚,“命长兴均贡”。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宜兴、长兴的贡茶,到贞元以后,单长兴一地,每年采造就要“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制茶工场有“三十间”,烘焙工场“百余所”反映当时其地不但所出的茶叶质量很好,而且茶园规模和产茶数量也较大。应该指出,贡茶正如袁高《茶山》诗句所形容的:“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心争造化功,所献愈艰勤”。此意是说:朝廷每年要花“千金”之费生产万串以上(每串一斤)贡茶,专供王公贵族享用,宋代蔡宽夫《诗话》:“湖州紫笋茶出顾渚,学常湖(常州和湖州)二郡之间,以其萌茁紫而似笋者也。每岁入贡,以清明日到,先荐宗庙,后赐近臣。”
当我们在庆幸唐代茶叶制造技术的提升的同时,我们亦不能忽略,贡茶给当时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这一点在当时的很多诗歌中都有所反映。
茶山贡焙歌 唐·李郢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旆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
朝饥暮匐谁兴衰,喧阗兢纳不盈掬,
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声如雷;
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素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
十日五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
吾君可谓讷谏君,谏写不谏何有闻?
九重城里虽玉食,天涯吏役长纷纷。
使君忧民惨容色,就焙尝茶坐诸客,
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
山中有酒亦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
仙家十队酒百斛,金丝宴馔随经过。
使君是日忧思多,客亦无言征绮罗,
殷勤绕焙复长叹,官府倒成期如何?
吴民吴民莫憔悴,使君作相期苏尔。
茶 山 诗 唐·袁高
禹贡通远俗,所图在安人。
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
亦有奸佞者,固兹欲求伸。
动手千金费,日使万姓贫。
我来顾渚源,得与茶事亲。
辘辍耕农来,采采实苦辛。
一夫且当役,尽室皆同臻。
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颇。
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
阴岭芽未吐,使者牒已频。
心争造化力,先走银台均。
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
众工何枯槁,俯视弥伤神。
皇帝尚巡狩,东效路多堙。
周围绕天涯,所献愈艰勤。
况值兵革困,重兹困疲民。
未知供御余,谁合公此珍?
顾省黍邦守,又渐复固循。
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
袁高《茶山诗》,作于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刺洒湖州时,是年,他在督造贡茶结束时,将亲见的种贡茶弊端叙作一诗,付急随贡茶一起呈德宗,并把诗文刻石置贡焙入。这是史以来唐代唯一敢于公开反对贡茶的官员。
由前文我们已经知道,茶叶的贸易在唐朝是十繁荣和发达的。在唐朝,茶叶的消费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巨大的茶叶消费同时有力地带动了当时茶叶贸易的发展。反过来,茶叶贸易的极大发展,又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了茶叶生产和消费的相应发展。在当时,我国的茶叶消费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产茶地),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因为不产茶,故而他们的茶叶主要是来自南方。当时我国茶叶贸易的特点就是:南茶北运。
茶叶的用量怎样开茶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