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茶业大事记
2021-02-07 13:13:52热度:160°C
2021-02-07 13:13:52热度:160°C
1810年
◎福建人(柯朝)来台传授种茶技术。
1830年
◎台茶输往厦门及福州,每担须缴二圆的关税。
1865年
◎台湾乌龙茶首度由淡水关输出。
1866年
◎英人杜德(John Dodd)在台设立宝顺洋行,为外人在台经营茶业之先驱。
1867年
◎英商杜德(John Dodd)收购台湾乌龙茶运销澳门。
1868年
◎杜德在艋舺(万华)建置茶叶精制厂,台茶始免运往厦门或福州精制。
1869年
◎英商John Dodd将精制乌龙茶输往美国,此为台茶开辟美国市场的先驱。
1872年
◎洋行相继来台经营茶业,计有:宝顺、德记、和记、水陆、爱利士等。
1874年
◎台湾乌龙茶经由厦门输出量达一百二十三万公斤。
1876年
◎大稻埕有33家华人茶行,当年由华人茶行出口的茶叶约二百八十八万公斤,而由洋行出口之茶叶约为七十二万公斤,华商之势渐增强,至1880年已掌握台湾茶贸易的五分之四,但华商之茶叶运往厦门后仍须卖于洋行,无法直接输往国外。
1881年
◎福建泉州府同安县茶商吴福源氏来台设立「源隆号」,制造包种茶回销内陆,为本省开制包种茶之先驱。
1884年
◎台湾乌龙茶经由厦门输出量达四百九十四万公斤。
1885年
◎王水锦、魏静时两人由福建安溪来台,在台北州七星郡内湖庄大内樟栳寮(今南港旧庄山坡地)开拓茶园及从事包种茶制造研究,并将技术传授乡人,所制包种茶清香、甘润、品质极佳,为南港包种茶之起源。日据时期并选择南港为包种茶产制研究中心,于1920年起,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包种茶产制讲习会,由王、魏两人担任讲师,热心教导,各茶区相继召集有关人员前往学习,王、魏两氏对台湾包种茶的发展贡献很大。
1889年
◎巡抚刘铭传为防止茶叶掺混劣品且图强同业之团结,扩展生产,改良技术,精进品质,奖励输出,特命茶业者组织「茶郊永和兴」,此为台湾茶商公会之起源。
1893年
◎台湾乌龙茶出口量达九百八十四万公斤(主要市场为美国)。
1899年
◎日本三井财团于台北县海山地区及桃园大溪地区开拓大规模茶园,嗣后并设立新式制茶厂专制红茶,生产享誉遐迩的「日东红茶」。
1903年
◎成立草湳坡制茶试验场,此为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前身。
1905年
◎台湾包种茶首度不经由内陆直销南洋地区。
1906年
◎台湾红茶首度外销。
1910~1920年
◎调查及鉴定地方品种(多由福建引入),推广青心乌龙、青心大冇、大叶乌龙、硬枝红心等四大优良地方品种。
1912年
◎台茶开始参加博览会在日本促销。
1915年
◎成立「台北茶商公会」,此为台北市茶商业同业公会之前身。
◎经由三井物产株式会社自印度引进Jaipuri,Manipuri及Kang三品种茶籽,播植于平镇茶试所,此为本省印度杂种之由来。
1922年
◎台茶开始在美国报章杂志做宣传。
1923年
◎成立「台湾茶共同贩卖所」改善台茶交易方式,节省中介费用。
◎设立「台湾茶检查所」,检验出口茶叶,为本省茶叶出口检验之始。
◎台茶开始在日本报章杂志做宣传。
1925年
◎包种茶产量及出口量逐渐超越乌龙茶。
1926年
◎由印度阿萨姆省引入大叶种茶籽,在南投县鱼池茶区试种成功,对本省红茶发展影响深远。
◎台湾红茶产量达十八万公斤。
1930年
◎成立茶叶传习所。此为茶改场林口分场之前身。
1934年
◎台湾红茶输出量达三百三十万公斤(约为1933年的四倍),红茶成为台茶外销之大宗。
1936年
◎成立鱼池红茶试验支所。此为茶改场鱼池分场前身。
1946年
◎台湾光复,我政府接收日产,有关茶业部份,于1946年初,成立「台湾茶业公司」,后改组为台湾农林公司茶业分公司,陆续将原属三井农林株式会社等的茶业生产机构,改设为(1)台北精制厂(2)文山茶场(3)海山茶场(4)大寮茶场(5)大溪茶场(6)关西茶场(7)三义茶场(8)鱼池茶场等八个场(厂)。
1947年
◎隶属于省农业试验所的平镇茶业试验支所,首任支所长为陈为祯先生,陈为祯且兼任鱼池茶试支所长,而平镇茶试所则为台湾省茶业改良场的前身。
1948年
◎原属省农试所的平镇茶试支所改隶台湾农林公司茶业分公司更名为平镇茶业试验所,吴振铎先生接任所长,此机构于1955年7月又改隶农业试验所,仍由吴振铎担任分所长。
◎炒菁绿茶(珠茶与眉茶)之制造方法由大陆引进台湾,开始生产眉茶、珠茶毛绿茶,以应外销之需要。
1949年
◎龙井茶与碧螺春在台仿制成功。
◎成立台北市茶商业同业公会(2月5日),该公会起源于1915年组设的「台北茶商公会」,首任理事长为陈清汾先生。
1950年
◎台湾省政府颁布「台湾省制茶业管理规则」,规定省内制茶业者,须向农林厅申办许可登记,以利管理。此规则于1982年废止。
1951年
◎成立台湾区茶输出业同业公会(10月9日),首任理事长为陈清汾先生,该公会起源于「茶郊永和兴」。
1952年
◎眉茶输出量占当年总外销量的百分之六十五。
1954年
◎成立台湾区制茶二业同业公会(4月1日)当时会员共有256家制茶工厂,张芳燮先生为第一届理事长。
◎开始研制并倡导碎型红茶产制。
1957年
◎制茶公会出刊「茶业简讯」,由当时的总干事林馥泉为主编,1967年改名为「茶讯」。
1958年
◎行政院外贸会与商检局公告,台湾茶叶出口实施单一的出口底价及单一的检验标准茶样。此出口底价规定于1964年先公告红茶暂停实施,至1969年全面暂停适用。
1961年
◎成立「台湾茶业改进委员会」,由外贸会召集,共有十七个单位为委员,共同研议并协助台茶改进事宜。
◎台湾省政府公告「粗、精制各级制茶厂设备最低标准暨制茶工厂卫生标准」。
1962年
◎台湾省茶业改良场首次获农复会补助遴选大专程度农业科系人员十名,接受为期二年训练,结业后分发至茶业有关单位办理茶业推广工作。
◎检验局设立新竹检验所受理茶叶出口检验(7月1日)。
1963年
◎台湾土地银行在花莲县瑞穗乡鹤冈村开设之新茶厂举行开工典礼(5月18日),此为本省东部第一家茶厂的诞生。
◎煎茶试销日本成功,煎茶制造业急剧发展至1973年达最高峰,当年输日煎茶量达一万二千余公吨。
1964年
◎外贸会公布红茶单一出口底价暂停实施(2月25日)。
1965年
◎台湾区茶输出公会出版「台茶输出百年简史」,以纪念台茶自满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起有正式出口纪录满100年。
◎经济部令饬绿茶有关业者组织「台湾绿茶产制销联合小组」,着手筹组联营公司以及研商统一报价事宜。(4月19日)
◎农复会邀请锡兰制茶专家来台参观考察,并指导红茶制造,研究采用锡籣方法改善台湾红茶产销。(7月)
1966年
◎农复会补助经费,项目执行红茶制造改进计画,连续办理二年。
◎温增坤先生在台东(卑南乡)设立元昌茶厂台东分厂,正式开工制茶(3月15日)。此茶厂于十五年后(1981年)迁往鹿野乡改名为新元昌茶工厂。
1967年
◎台湾省农林厅邀请全省已装设煎茶机械之茶厂卅五家,在宜兰冬山乡武荖坑茶厂举办煎茶制造技术讲习会,开启了本省大量产制销日煎茶的先声。
1968年
◎政府为统一事权,将平镇与鱼池两个茶业试验分所及茶业传习所等三单位,合并改组为台湾省茶业改良场,设总场于桃园县埔心,并在林口及鱼池各设一个分场。首任场长为吴振铎先生,林口分场长为胡家俭先生,鱼池分场长为胡本经先生。(5月3日)
◎制茶公会创设龟山制茶专业工业区,计画将台北市之精制厂迁到此工业区内,参加厂商共有四十七家。
1969年
◎经济部国贸局公布,茶叶出口底价全面暂停使用。(2月7日)
◎由经营绿茶产制及出口业者廿余家发起组织之「中华绿茶联合出口公司」正式创立。(4月12日)
◎台湾省茶业改良场育成茶树新品种:台茶一号、台茶二号、台茶三号、台茶四号均为适制红茶、眉茶之品种。
1970年
◎国贸局规定,凡绿茶输销非洲及香港地区,自5月1日起一律先由中华绿茶联合出口公司签章,各签证银行始予签证出口。但此项办法仅实施两年就取销。
◎引进并推广单人式动力采茶机,俾舒解采茶劳力缺乏之困难。
1971年
◎国易局核定,将原列为禁止进口的茶叶,改列为准许进口类货品。(7月31日)
1973年
◎农复会为实施加强农村建设重要措施,设立「茶叶生产专业区」,辅导茶园机械化共同作业,降低生产成本。
◎本年台茶外销数量突破空前纪录共达23516公吨,其中日本市场占12137公吨(煎茶占绝大部份计12081公吨)。
1974年
◎首度举办茶叶包装设计比赛。
◎组设「台茶宣传委员会」,积极办理台茶内销宣传。
◎茶业改良场育成茶树新品种,台茶五号(适制绿茶、包种茶、乌龙茶)台茶六号(适制绿茶、红茶、乌龙茶)、台茶七号及八号(适制红茶)。
1975年
◎中华绿茶联合出口公司与摩洛哥签订三年供应绿茶合约,每年供应四千公吨。<, /SPAN>
◎茶业改良场育成茶树新品种:台茶九号~十一号(适制红茶、绿茶)。
◎茶改场利用茶树组织培养产生新个体成功,此为世界性之创举。
◎引进螺旋式碎茶机(Rotorvane)改进碎型红茶之制造。
◎示范及推广部份发酵茶机械化及自动控制一贯作业制造,产品品质均一并降低生产成本。
◎农林厅首次举办全省优良包种茶比赛及展售会,引起内销茶蓬勃发展及国人爱好饮茶之回响。
1976年
◎「茶艺馆」逐渐在台湾地区发展,对内销茶的发展影响深远。
◎鉴于时代变迁以及茶业经营结构改变,经济部核定将龟山制茶专业工业区改为一般性综合工业区。
1977年
◎引进推广双人式动力采茶机。
◎农林厅首次办理全省煎茶品评展示会。
1978年
◎示范推广红茶全机械自动控制生产技术。
1981年
◎「台湾绿茶厂联合出口公司」正式成立,加入股东的绿茶工厂共八十一家。(1月27日)
◎吴振铎先生辞去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场长职务,由邱再发博士接任场长。(5月28日)
◎茶业改良场育成新品种台茶十二号及十三号(适制包种茶)由于其特殊的香气及滋味,受到广大茶农的喜爱。
◎茶业改良场奉准筹设台东分场及冻顶工作站。
◎茶业改良场筹设茶精(速溶茶)、生产试验工厂,从事速溶茶之研制。
◎首次举办全国泡茶比赛「中华茶艺奖选拔赛」。(12月20日)
1982年
◎废止「台湾省制茶业管理规则」。
黄金甲茶叶台湾旅游茶叶上一篇 : 茶会碑的含义
下一篇 : 中国茶叶博物馆何时建成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