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起源及演变(四)
2021-02-07 13:10:12热度:169°C
2021-02-07 13:10:12热度:169°C
(二)茶树的原产地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不仅能够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已经明确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原产地的中心。但对这个问题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
1、茶树原产地之争的由来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国外学者中有代表性的论点,主要是:
(1)多数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在中国1935年,印度茶业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科学调查团,对印度沙地耶发现的野生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植物学家瓦里茨(Wallich)博士和格里费(Griffich)博士都断定,勃鲁士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传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变种,至于茶树的某些差异,那是野生已久的缘故。1892年美国者瓦尔茨(J.M.Walsh)的茶的《茶的历史及其秘诀》、威尔逊(A.Wilson)的《中国西南部游记》;1892年苏联学者勃列雪尼德(E.Brelschnder)的《植物科学》、法国学者奈尔(D.Genine)的《植物自然分类》;1960年苏联学者K.M.杰姆哈捷的《论野生茶树的进化因素》;以及近年来日本学者志村桥、桥本实等的有关研究报告中,都认为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日本的志村桥和桥本实,他们结合多年茶树育种研究工作,通过对茶树细胞染色体的比较,指出中国种茶树和印度种茶树染色体数目都是相同的,即2n=30,表明在细胞遗传学上两者并无差异。桥本实还进一步对茶树外部形态作了分析和比较。为此,他对中国东南部台湾、海南到泰国、缅甸和印度阿萨姆茶树的形态作了分析比较;1980年后,又三次到中国的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产茶省(区)作调查研究,发现印度那卡型茶和野生于台湾山岳地带的中国台湾茶,以及缅甸的掸部种茶,形态上全部相似,并不存在区别中国种茶树与印度种茶的界限。所以,最后结论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四川一带。
(2)部分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印度,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英军少校勃鲁士,他继1824年声称发现印度野生茶树后,1838年又印发了一本小册子列举他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多处,其中沙地耶发现的一株野生茶树高达43英尺,胸围3英尺。为此,勃鲁士断定,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1877年英人贝尔登(S.Baidond)步勃鲁士后尘,在他写的《阿萨姆之茶叶》中提出茶树原产于印度持上述观点的还有英国学者勃莱克(J.H.Blake.1903)、勃(E.A.Brown,1912)、易培逊(A.Ibbetson)、林德莱(Lindley)和日本的加藤繁等。他们的论据是:只有印度有野生茶树,而没有人提出中国有野生茶树;印度阿萨姆种茶树长得“野”,树高叶大,而中国茶树树矮叶小。其结论是:印度种是茶树原种,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他们不知道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他们亦不知中国不但有众多的大叶茶,而且还有“茶树王”。
(3)少数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在无名高地,主张这种观点的有两个代表人物:一是《茶叶全书》的作者、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W.H.UKers),他主张“凡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地区都是原产地”的“多源论”说,认为茶树原产地应包括缅甸东部、泰国北部、越南、中国云南和印度阿萨姆的森林中。因为这个地区的生态条件极适宜于茶树生产繁殖,所以这个地区的野生茶树也比较多。二是英国学者艾登(T.Eden),1958年在他所著的《茶》中写道:“茶树原产依洛瓦江发源处的某个中心地带,或者更在这个中心地带以北的无名高地。”前者指的是缅甸的江心坡,后者指的是中国的云南和西藏境内,即把依洛瓦底江发源处的缅甸江心坡和中国云南、西藏等地区说成是无名高地。
(4)个别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有两处,持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爪哇茶叶试验的植物学家科恩斯徒(C.Stuart)博士。1918年,当他考察中国边境发现有野生茶树后,认为在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无大叶茶树的记载。据此,他认为,茶树因形态不同,可分为两大原产地;一为大叶种茶树,原产于中国西藏高原的东南部一带,包括中国的四川、云南、以及缅甸、越南、泰国和印度阿萨姆等地;二为小叶种茶树,原产于中国的东部和东南部,这就是“二源论”说。
以上四种观点,除主张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外,其他三种都是从1824年勃鲁士在印度发现野生大茶树后才开始的,形成这些观点的唯一依据,就是中国有没有野生树。
茶叶肉红源茶叶上一篇 :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三)
下一篇 :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