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引领雷山茶叶产业化发展

2021-02-07 13:04:31热度:116°C

雷山县按照“基地调大、龙头扶强、市场搞活”的经营运作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基地规模发展,出台政策扶持,注重服务体系,培育出了享誉省内外的“雷山银球”为主的系列品牌,让茶叶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使雷山茶叶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集中连片,基地规模发展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建设、规范实施”的原则,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规模化发展之路,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使该县茶叶基地向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建成1.93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其中1000亩以上基地主要分布在望丰乡的排肖,丹江镇的排羊,西江镇的脚尧、大龙、小龙和大塘乡的新联等村,基本形成山下建加工点,山上建基地的经营模式。同时,该县十分注重良种茶叶苗圃建设,依托省茶研所的技术力量,建立以福鼎大白茶为主、龙井系列为辅的雷山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做到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满足该县和周边基地用苗需求。

扶强龙头,增强辐射功能

雷山县委、政府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增收”的理念,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优化环境,大力招商,先后引进了投资2865万元的鑫山、鑫鼎等公司到该县落户,具备年产250吨的生产能力,采取贴息贷款方式加大对雷山银球茶叶等公司的扶持,使这些公司焕发出活力。今年,全县35个加工企业实现茶叶加工114.7吨,实现产值1003.43万元,农民从茶叶产业中获得现金收入达598万元。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今年新开发的优质茶叶基地达4907亩,覆盖全县9个乡镇和带动周边邻县乡镇茶叶发展。

打造品牌,市场赢得份额

雷山培育了“银球茶”等系列品牌,曾一度享誉国内外,成为外交部指定的对外馈赠礼品。但由于管理等跟不上,雷山曾出现茶叶品牌多,质量差,价格低,竞争力弱的问题。为此,县委、政府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对申报获得中国驰名、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县政府一次性奖励企业30万元、10万元,竭力打造以“雷山银球茶”为拳头的系列品牌,制定“雷山银球茶”地方标准,支持茶协会为品牌注册商标,鼓励企业争创“雷山银球茶”系列品牌。在打造品牌时要注入苗族风情文化、雷公山森林公园的独特内涵,培育出“雷山银球茶”品牌及系列开发产品的文化。几年来,该县又打造出了“苗春茶”、“脚尧茶”、“特级清明茶”、“云雾茶”、“雷公山茶”等系列品牌。茶叶品牌打响后,雷山县委、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中介组织到大中城市去开品牌专卖店和开辟国际市场,组织县银球茶叶公司、绿叶香茶业公司等多家企业参加北京、都匀、贵阳等地举办的茶文化节、茶博览会等活动,提高了雷山茶叶品牌声誉。

政策扶持,激活发展资金

为鼓励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发展和做大茶叶产业,年初,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雷山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每年从县财政划拨100万元以上设立茶叶发展基金。对发展基地规模达500亩以上,县政府优先安排茶园公路、水利设施、土壤改良等配套项目;对申报获国家、省、州龙头企业的,县政府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20万元、10万元、1万元,企业实现产值26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300万元以上,其建厂、技改贷款由政府贴息3年。今年,该县划拨37万元奖励种茶能手和加工企业,吸引了社会资金7213万元发展茶叶产业。

搞好服务,培育茶农队伍

茶叶产业逐步壮大起来,拿什么确保质量,特别是原材料的质量呢?原料的质量来源于茶园的管理,而茶园管理的决定因素是服务体系和茶农。因此,该县在县、乡、村三级设立茶叶发展技术服务所、站、组,技术员每人每月由县政府解决500元的技术服务费,聘请省、州茶叶专家作为雷山茶叶发展的常年顾问,发挥茶叶协会组织作用,制定茶叶质量标准,积极争创茶叶品牌;该县利用扶贫培训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对茶农进行茶叶种植、管理、市场营销、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培训,培育出一支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守诚信的新型茶农队伍。去年,全县开展集中培训16期,受训人员1684人次,发放技术、管理等资料5700余份,深入基地指导5432人次,为该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茶叶填充枕清肺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