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高桥乡茶叶产业化建设小记

2021-02-07 13:02:25热度:173°C

4月2日,兴山县高桥乡周家山村村委会张灯结彩、人头攒动,伴随着鼓乐礼炮的轰鸣,周家山茶叶基地新春开园仪式浓重启动。

一筐筐鲜嫩翠绿的新芽,在经过制师摊青、杀青、回润、揉捻、提香等工艺流程后,变成了一袋袋、一盒盒清香怡人的碧峰茗茶。村民王全明咂巴着嘴唇,数着“哗哗”响的钞票,喜滋滋的说:“有了个企业就是不一样,这“一打一敲”,开园半天就从自家那半亩茶园里挣了几百块。”只见近百名村民在基地茶园内有序忙活,有采摘鲜味的、有打垄施肥的……现场气氛一片热火朝天。正在采摘鲜叶的村民甄景菊感叹的对参观基地的客商说:“以前村民只知道采摘大式茶,现在设备先进了,工艺不同了,采摘这一、两叶的嫩芽还真是不简单。”据茶叶基地老板熊中祥介绍,开园当天收购鲜芽1200多斤,加工碧峰茗茶300斤,实现产值近5万元的开门红。周家山茶叶基地正式开园生产,标志着该乡在“传承宏扬茶文化,做大做强茶产业”的茶叶发展思想指导下,从摸清家底、制定发展规划、创新激励机制和龙头带动等多方面入手,突破性发展品牌茶的战略构想,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为找病因、开展资源调查。2007年,高桥乡对全乡的茶叶种植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全乡共有茶叶种植面积4300亩,其中规模连片茶园仅800亩,全乡额有大小加工作坊20家。资金短缺、技术薄弱、品种老化、经营分散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该乡茶叶发展的瓶颈,导致了茶叶加工工艺落后、缺乏市场竟争力、经济效低下,农民大力发展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为明主向、科学制定规化。针对该乡茶叶生产发展现状,乡党委政府经过科学分析、认真研究,制定了坚持走改造茶园、加强管理、强化制作、创造品牌、提升包装、拓宽市场的路子,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茶叶生产向创品牌、占市场、出效益方向发展。该乡在农业产业化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用五年的时间完成现有4300亩茶园的改造任务,新发展茶园16000亩,力争将全乡的茶叶面积发展到2万亩,实现年产茶叶800吨以上,创产值4000万元,确保农民在茶叶这一项产业中人平净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将高桥乡打造成为全县茶叶大乡,使茶叶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大产业。

为达目标、制订扶持措施。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该乡又对诊下药,开具了从制度、技术等多方面加强扶持力度的“方子”:一是加强市场管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对分散茶园,理顺权属关系,盘活土地流转机制,达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目的;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壮大龙头企业,鼓励改造、发展茶园,建立本地优质茶树品种资源圃;三是建立健全茶叶生产服务体系,聘请技术专家,加强技术培训,改造、扩建、新建现代化加工厂;四是成立产业合作社,变单打独斗为合力发展;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调动农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

为出成效、狠抓贯彻落实。今年初,高桥乡成立了茶叶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茶叶改造发展补助等一系列鼓励政策,争取产业发展项目,捆绑产业发展资金,调动农民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年初直接给农户发放茶叶改造发展补助款43万元,完成了1000亩的低产茶园改造。并聘请了县特产局两名技术专家,指导全乡的茶叶种植发展。同时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以水、路为重点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引进外地客商三家,投入资金100万元对太阳、观田、周家山茶叶加工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对三个茶园基地茶树进行了品种改良和连片规模化改造,使太阳、周家山和观田茶厂形成了近千亩的连片种植规模。该乡还多方协调,理顺了1000亩分散茶园的权属关系,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在周家山开园仪式上,承包观茶厂的外商付德生满怀信心的表示,高桥乡有着近千年的茶叶生产加工历史,怡人的气候和土壤质地非常适合茶叶生产,全乡不仅有丰富的绿茶资源,还有远近闻名的油茶加工厂,油茶资源也很丰富,自己一定会紧紧抓住兴山县县委政府和高桥乡党委政府以及县乡各部门给我们营造的良好投资发展环境,在一年内完成观田基地500亩茶园的改造,三年内将基地扩大到2千亩的规模,将周边贺家坪、长冲等7个的茶叶产业带动起来,逐步形成“青山翠绿茶生金”的良性发展局面。甘草和茶叶茶叶能去口臭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