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贡茶之乡茶业兴

2021-02-07 12:47:40热度:144°C

石阡县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全面推进产业跨越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茶园面积达10.1万亩,跃居铜仁地区之首、全省第三。一座座“绿色银行”,一道道绿色风景,成为贫困山区新的希望。

石阡县委书记杨德华说:“石阡工业短腿、三产发育不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却有着悠久的茶文化,适宜种茶。在发展生态茶产业中,县委、县政府灵活运用各种政策,主动寻找突破口和发展空间,大胆创新发展模式,力推茶产业跨越式发展。能走到今天,是不断解放思想、追求实事求是的结果。”

县长赵贡桥说,石阡茶产业要乘势而上、继往开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抓住“东茶西移”、全省大兴茶业等千载难逢的机遇,不断谱写生态茶业新篇章。到2013年,全县茶叶面积将达到25万亩以上,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

贡茶之乡遇低谷

石阡栽种茶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宜茶土地面积66万亩左右,生长的茶叶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据有关专家介绍,该县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全国最适宜发展优质有机茶园的地区之一。

石阡茶叶生产有1300多年历史。据《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遍及于明朝,岁约出10万斤”。据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十一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即今天的石阡县。清朝乾隆年间,该县坪山乡茶叶在纳贡进入清皇室时,得到皇帝及大臣们的交口赞誉,将此茶列为每年必备之贡品。因此,石阡坪山有“贡茶之乡”的美誉。

石阡茶叶香味悠长,经久耐泡。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该县“泉都碧龙茶”、“泉都云雾茶”等系列茶叶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测试,结果表明,石阡茶叶氨基酸含量为4%—5%,而江浙茶叶仅为3%;茶叶水沁出物含量在45%以上,www.teaw.org而江浙茶叶仅为30%左右。石阡茶叶不仅清香馥郁、回味悠长,而且经久耐泡。

上世纪50年代,石阡茶叶较快发展,茶园面积曾一度超过万亩,与湄潭一道成为贵州被国务院表彰的2个茶叶生产先进县。当时,周恩来总理还为出席表彰会的五德镇新华村亲笔题写“茶叶生产、前途无量”的锦旗,鼓励该村继续抓好茶叶生产。

然而,到了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集体茶场被分到一家一户,茶园因管理不当而退化,有的甚至被改种成粮食作物。国有茶场由于管理体制等种种原因面临倒闭。

到上世纪末,石阡县可采摘的茶园仅剩下3000余亩。虽然“泉都碧龙茶”和“泉都云雾茶”曾在1994年前后获“两金一特”殊荣,终因茶叶产量上不去、市场开发不力等,未能充分体现其良好的经济效益。

柳暗花明又逢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石阡茶业在经历寒冬之后迎来发展的春天。

2003年,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杭瑞高速“占补平衡”项目等机遇,深入探索、大胆实践,引导部分群众实施“退耕还茶”、“坡耕地植茶”、“荒山造茶”等工程,动员群众集中连片改造老茶园,建造新茶园,吹响了石阡茶叶发展的号角。

退耕还茶、林下种茶、林下套茶,是石阡发展茶叶生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后继财源的重头戏。该县采取“政府引导,农户参与,企业操作,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整合资源,共同打造”的举措,用足、用活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全县茶园面积迅速扩大。

据统计,2003年至2006年,新植茶园遍及全县18个乡镇302个自然村,种茶农户18166户,茶园面积达7.5万亩。其中退耕还茶、林下种茶、林下套茶面积达14249亩。

甘溪乡是该县利用荒山、草坡种植茶树面积较大的乡镇。2006年,该乡按照政府引导、大户带动、积极发展基本户的方式,在四野坪、二坪等8个茶叶种植基地连片开垦荒山、草坡4500亩茶叶。

同时,县水利局还在大石头、席家山茶叶基地配套建设小水池,为茶叶后期生长、管理提供方便。荒山草坡种茶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一举多得。

“占补平衡”是石阡大力发展新茶园又一重要措施。2006年,该县抓住杭瑞高速公路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开发项目的机会,积极将贵州黔兴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开垦的新地,以“大户承包、龙头带动”的方式,将6个项目点新开垦的3800余亩土地全部种上茶苗,带动周边农户种茶,让土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

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农户利用熟土种茶。这是该县发展茶叶产业的新途径。

2004年以来,该县采取“连片规划、群众参与”的原则,鼓励群众改变传统种植观念,规模化种茶,茶叶种植由山坡转为平地,由瘦土转为肥地种植,使之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龙井乡新植的1960亩茶园,熟土种植面积就占80%,涉及农户1300余户。据该县茶办统计,熟土种植茶叶面积占该县新植茶园总面积的40%。

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生态优势的产业基础,注重创新机制。坚持“先做大再做强、做优”的原则,县财政每年不仅要投入上百万元,而且还从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调剂近1000万元用于茶苗贴息、苗木采购、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茶园建设,同时还从农村信用社给茶农协调小额信贷资金3000多万元参与茶园建设。

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茶产业重点倾斜。通过建基地、培龙头、抓科技、强管理、活市场,全力推进茶产业建设。2003年至2005年连续3年实施退耕还茶、林下套茶等种茶工程,共建茶园39602亩;2006建园22897亩。已有1万多亩茶园初见成效。

抢抓机遇跨越发展

2007年,石阡被列入我省茶叶产业发展重点县。

该县紧紧抓住大好机遇,制定了《石阡县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以建设生态的理念发展产业,用发展产业的方式建设生态”的产业发展思路,决定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叶产业发展组织、扶持、奖励、贴息等,加快全县茶叶产业发展速度。

《意见》下发后,全县干部职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创新观念、真抓实干,当年新植茶园25901亩,实现茶产业跨越式发展。www.teaw.org全县茶园总面积从2006年的7.5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0.1万亩。涉及种茶农户23006户,平均每个村有茶园1421.15亩,平均每户茶农有茶园4.4亩。全县茶园面积跃居铜仁地区第一、全省第三。

在新阶段茶产业发展建设中,该县采取政府引导、农户贷款、财政贴息、统一组织、物化投入等方式,加大茶叶产业在技术改造、老茶园改造、新茶园建设及规模扩展上的力度。在坚持投资主体不变、投资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前提下,明确由县四大班子办公室牵头,抽选20个部门重点帮扶4个茶叶产业规划带建设。

同时,该县规定,茶叶产业帮扶部门每年帮扶完成新植茶园200亩和幼龄茶园管理300亩、资金投入不得少于5万元,实行任务不达标,帮扶不脱钩。

整合所有支农资金发展茶叶产业,扩大茶叶种植规模。规定石漠化治理、财政扶贫、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扶贫、荒山造林、茶叶标准化建设、水土保持、安全人饮、通村公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农机购机补贴等13个项目,要向规划的茶叶产业带或茶叶专业村倾斜。

此外,该县还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对从事苗圃建设、茶叶种植和茶叶加工的农户、企业进行补助补贴。

2007年,该县加大对茶产业投入,县财政投入1039.4万元,部门整合资金76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2385.2万元。争取并实施了贵州省2007年第一批财政农业项目茶产业项目,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茶园项目7337.4亩;优质丰产高效茶园4032.1亩;低产茶园改造3132.6亩;茶叶无性系良种繁育面积415.22亩。3个茶青交易市场建设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机械化采摘示范建设已在五德、坪山两个乡镇实施。

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大项目的拉动下,在部分干部、茶叶大户的带动下,该县群众种茶积极性高涨,甘溪、龙井等地的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致力于茶叶生产。

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务,吸引了四方客商。一些外地茶商纷纷投资石阡发展茶叶产业。浙江和泰茶业有限公司入驻该县以来,加大茶园投入,产量大幅增加。公司承包管理的聚凤乡高坪茶场今年茶叶产量就达15万公斤,是出租前的5倍。

通过异地扩建改造的江苏大海集团石阡加工厂,更新设备改造工艺,在五德镇新建加工厂吸收消化茶农鲜茶叶能力进一步增加,方便了茶农鲜茶叶销售

贵州昌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石阡县政府签约,拟投资1亿元建300亩苗圃基地、200亩精制茶基地、年加工精制茶1000吨,建一个年产5000吨的茶叶专用复合肥厂。目前,加工厂、苗圃基地正在建设中,在中坝镇、聚凤乡承包幼龄茶园管理800亩,投入肥料48吨。

广东客商投资1300万元建设的石阡南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开发建年加工100吨有机茶加工厂,新建苗圃基地100亩和有机茶园示范基地1000亩,新建石阡县有机名优茶展示中心,并配备建设茶叶冷冻、仓储等服务设施。目前,该公司已在枫香建茶园基地100亩。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使石阡茶业迅速壮大,产量显著提高,质量明显优化,效益成倍增长。今年,春茶产量达428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5%。其中:名优茶45吨,同比增长33%,实现产值958.3万元。该县夷州贡茶有限公司生产的“华贯”牌系列产品,今年4月参加北京迎奥运“国饮杯”国际茶业博览会获“金奖”,5月参加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茶文化暨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评比获“金奖”。茗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茶产品已获QS认证。

未雨绸缪劲更足

在《石阡县茶叶发展规划》中,该县明确今后5至10年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发展新建茶园2.5万亩,到2013年,全县茶叶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使茶叶产业成为该县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县长赵贡桥说,茶叶产业既符合生态县建设的发展需要,又符合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更是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相结合的最佳点。必须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人力、物力、政策的投入。

为了搞好茶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该县主动与省茶研所、省茶叶协会、中国茶研所等科研机构取得联系,选派技术人员到相关单位学习先进技术及管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权启爱研究员多次深入石阡茶区,悉心进行技术指导。省茶研所等单位的专家也多次深入该县手把手地向广大茶农传授茶叶种植、加工实用技术,无公害栽培、产品认证及市场准入等知识。该县还将种茶大户、普通茶农、指导干部多次带到浙江、江苏等主要茶叶产业区学习先进经验。

今年,该县启动茶叶产业“万人培训计划”。由县茶办请技术专家分别到聚凤乡、河坝场乡、本庄镇、大沙坝乡等主产区开展林下套茶技术现场培训,让茶农掌握种茶的技术和本领。

县农业局实施了以茶叶加工技术培训为重点的“阳光工程”培训方案,依托县内茶叶加工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茶叶加工技能培训,仅清明节前后,就分别在茶青产量较大的五德、石固、坪山、中坝、聚凤等乡镇培训580人次。

石阡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今年秋季起,按照全日制教学要求,办2个茶叶班,每个班学生不少于50人。本庄中学、龙塘中学也在县农业局的扶持下,将茶叶技术课纳入初二年级的教学计划,着力在初中生中培养一批茶叶专业技术人才。

和田玉茶叶罐九层山茶叶价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