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小山寺,追思“寿者之饮”(图)
2021-02-07 12:43:04热度:147°C
2021-02-07 12:43:04热度:147°C
武康小山寺附近的茶园
“武康小山寺遗址”纪念碑
喝茶有益身心,喝茶可以延年益寿。据记载,早在南朝宋时,武康小山寺释法瑶的“寿者之饮”便已传为佳话,而这一故事,就发生在古老的江南茶乡德清。
江南如画,笔者从德清拦车前往龙山,探寻茶中故旧小山寺。司机是位精干的中年汉子,他笑称自己是本地人,但对于古小山寺所在则一脸茫然。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毕竟有很多历史遗迹,由于岁月变迁,逐渐被湮埋,若非有心去找寻,确实没多少人知道。
车子向北行驶,虽然走的是村镇级公路,可浙江这几年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崭新的沥青道路整洁宽敞,路况非常好。一路浏览车窗外的景色,呼吸着城市内少有的清新空气,目睹这里新农村的新风貌,心里无比舒畅。
几经询问,进入丘陵地带,车子在西北方向转弯。透过路边稀疏的小树林,突然发现东面桑树地里,混凝土浇筑的基础上,立着一块青石碑。赶紧下车,走近一看,正是“小山寺遗址”,不禁大喜过望。
碑很简朴,正面镌刻着六个隶书大字——武康小山寺遗址,款为行楷:“周于怀(又名文彦,德清书画家)题,一九九六年十月德清县龙山乡人民政府立。”碑阴文字(略)由莫干山茶人<?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
小山寺又名翠峰寺,始建于晋太康三年(282年),废于元代。南朝宋时,武康名士沈台真请远道而来的释法瑶长住小山寺,并促成饮茶益寿典范。唐时,隐居湖州的陆羽将这一掌故载入《茶经》,小山寺因此闻名遐迩。后来,伴随着历史的风云变幻,小山寺逐渐淡出世人的记忆。直至上世纪90年代,在当地茶人的考证和挖掘下,小山寺才再度引起关注与重视。
碑基紧邻村道,一条田沟迎面而过。不远处,有一口古井,看石制井台的外观,推测是古物。据资料记载,以此井之水瀹本山之茶,堪比良药。遗憾的是,井内废物淤积,井水已被污染,只能望茶兴叹了。
经司机大哥介绍,此地名为龙胜村,原属东北约10公里处的洛舍镇,现划归武康镇。小山寺遗址地处小长山麓,北望凤凰山(也叫候石山,因山多石,无草木,俗称剥皮龙山),南邻连通东苕溪的小山漾水域,东南方还有一座王母山(亦名笔架山)。整个区域不仅风景宜人,生态环境亦甚佳。
置身于这片蕴涵千载茶情的土地,心情尤其激动。赶紧举起相机,将石碑和古井周围的景色一一珍藏。感动的是,司机大哥为了使镜头中的家乡更美,还特意把村民堆在石碑旁的木柴悉数挪到了一边。得知笔者出于对茶事的痴爱,利用工作余暇自费四处访茶,司机大哥在好奇的同时,也很高兴笔者来此进行探访。在他的热心指引下,我们经翠峰浜东北堍的达观庙,进入村庄,还游览了水畔芦苇摇曳、烟波粼粼的小山漾。
顺着村口的新源桥继续前行,途中,不时看到巨大的古樟,想来这个地方是颇有些历史的。向南再行数百米,到了王母山的南麓,只见一行行的茶树分布在黄土坡上,带状的茶园与土路平行,连绵达数公里之长。当即下车步入茶山,由于茶种、气候等因素,茶叶还没有萌芽。茶园里很静谧,偶尔,旁边的竹林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摩挲声响。司机大哥说,这是以前集体所有的“龙山茶场”,如今,随着茶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茶园已由个人承包。最初在这一带开辟茶园,是因为这里的雾气非常浓郁,有利于茶的生长。据说在拂晓时,山间还经常出现晨雾氤氲的奇幻景象。
触景生情,不由心生感慨。遥想德清自古茶缘相随,“清凉世界”莫干山远在晋代就有了茶的芳踪。自释法瑶“寿者之饮”传为美谈后,唐代,陆羽的忘年之友孟郊,写下了乡情如茶般缱绻的名作《游子吟》。宋代,祖邑武康的科学家沈括记述有《本朝茶法》,而深谙茶道的大文豪苏轼则诗赞德清半月泉。晚清,嗜茶的经学大儒俞樾,更是将其书斋美名为“茶香室”。不仅如此,德清还孕育了“江南第一黄茶”莫干黄芽以及风靡吴越、可以追溯至上古防风氏时期的烘豆茶饮。
武康小山寺之行,未曾撷得片叶,也未能一品新茶,但萌发的启迪沁人心田。寓意“人有德行,如水之清”的“德清”县名以及茶圣陆羽倡导的俭德茗风,不正是“寿者之饮”的绝妙诠释么?
茶叶的算法茶叶敷脸上一篇 : 近300年的铁观音传承
下一篇 : 一碗香茶,美在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