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茶马古道在陕西“出世”

2021-02-07 12:37:05热度:180°C

陕甘马古道的路线为:从紫阳出发,途经汉阴、石泉、西乡,再过洋县、城固、汉中、略阳,进入甘肃徽县,然后到古河州临夏。距紫阳县城10里的瓦房店,任河和渚河交汇,上通巴蜀,下接荆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繁忙的茶叶贸易,使之成为古时商旅马队的市井。明清时期这里有17家会馆云集于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有7个会馆存留,至今还存有北五省会馆和江西馆。会馆建筑得豪华精细,见证了当时茶叶的经营规模和盛况。

神圣的“马帮之路”

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在与内蒙古毗邻的边境,中国商人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著名茶文化专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丁文说。

“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论罪;主吏私以官茶贸易……为官司擒捕者,皆死。”乾德三年下诏。丁文说,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在内蒙古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明万历年间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计量单位),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正如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

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成千上万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古道上艰难行进,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打破了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也是用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的一条通往域外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人生之路和超越之路。丁文说,历史上,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及古道沿途绘制、雕刻的大量佛陀、菩萨、日月星辰等形象,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韧性,衬托出人生的意义、价值、神秘和神圣。

茶马交易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秦晋商人在西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踩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为西北乃至域外送去了绿色,拉回了民间役使、军队征战所需要的大量良骡和良马。“起于长安的丝绸之路,不仅仅只运丝绸,茶叶也通过这条路运往西北、西亚及欧洲地区,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繁荣。”丁文说。

“中国第一”出世陕西

谈到中国第一茶马古道时,丁文说,茶马古道一词,源于古代中原与边疆的“茶马互市”。

在陕西南部,汉江上游,秦巴腹地,一个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紫阳县,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尤其是富硒茶在全国久负盛名。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地东至鱼复,西至棘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其果实之珍者,树有……园有香茗,这是关于秦巴紫阳茶区的最早记载。

唐宋至清,紫阳茶年年入贡,遂成天下名茶。丁文说,《新唐书》记载的金州土贡有茶芽,国家档案馆珍藏的《大清征茶令》记录了紫阳贡茶的历史。自从大唐帝国的第一个茶马互市催生了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之后,这条古道便在陕甘境地绵延,最终汇入丝绸之路,以紫阳茶为代表的“山南茶”源源不断地流入长安市场,并伴随着丝绸之路走出了国门。

“山南茶”从主产地紫阳出发的旅程,踏出了茶商共济的路线,演变成名垂青史的茶马古道。西北大学教授、陕西省秦商研究会副会长、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认为,尽管人们熟知的茶马古道,为西南的川藏、滇藏两路,但从历史悠久程度来看,陕西的茶马古道不亚于西南的两条。从宋朝有茶马交易法讲,还是从官运官销边茶、明代实行茶马交易政策来讲,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吃牛羊肉喝奶酪,菜蔬果品甚少,需要用茶去油腻,助消化,吸取生命绿色。而且一些少数民族笃信佛教,‘学禅于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少数民族地区对茶叶的需求量巨大,形成‘宁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方式,甚至到了‘不得茶,则困以病’的程度”。为了维护边疆安全,获取战马,就实行了用陕西茶从边外换取的茶马交易政策。“陕西茶运送边疆,遂形成紫阳-西乡-城固-汉中-兰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负载着强国强军、外事交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使命,其历史意义非一般的物流和商业贸易所能比拟的。”

李刚说,陕甘茶马古道,所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陕甘茶马古道、康藏茶马古道和滇越茶马古道三者中,陕甘茶马古道是最早的。明代洪武三年,明政府在陕西率先实行茶马交易政策,洪武五年就在秦州、河洲和西宁设立茶马司,正式开通了这条国家官办的茶马古道;而康藏茶马古道是在明洪武三十六年才在黎州设立了茶马司,比陕甘茶马古道晚了30余年;至于滇越茶马古道那是在清代改土归流后才开通的又一条茶马古道。而且,陕甘茶马古道和康藏茶马古道都是用内地的茶叶换取少数民族的战马,茶叶和战马都是交换的商品,而滇越茶马古道是用马驮茶到越南,是单项交易,与陕甘、康藏茶马古道内容不同,也没有任何可比性。再说明清两代对茶叶实行划区销售,不准越界贩卖,云南的茶商不可能到全国各地去贩茶。

“马帮”又火了起来

历史上,陕西茶马古道沿途热闹非凡,边茶贸易使陕西茶商的足迹遍布河陇各地,并带来了甘陇许多州县经济的繁荣。李刚说,明清时期紫阳地区的茶叶,经水、陆两路,进入西乡、汉中、十八里铺三处重要转运地,后经西北茶商运往大西北地区。陆路沿崎岖山路,人挑篓背至西乡,转输茶叶使西乡“其民昼夜治茶不休”,水路则自紫阳境内溯汉江而上,船运南郑十八里铺,使汉中这一水陆码头成为边茶办运中转枢纽和明清陕南最大的茶盐互市市场,“货物山积,天天有集,每天往来驮茶的骆驼就有300余头,倚江码头约一公里,店铺俱全”。明时,丹凤龙驹寨为商务水旱码头,“龙驹一寨,康衡数里,巨屋千家,鸡鸣多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是以百艇联穑,千蹄接踵,熙熙攘攘,丹江两岸设有河街之商业码头,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这些历史记载,是当时茶马互市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茶业兴旺、商业发达的见证。

逝者如斯!进入现代社会,秦岭巴山不再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火车的长鸣代替了驼铃马啸,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铃声、悠远的茶马古道上飘游的茶香已经消失,成为遥远的记忆。然而,时光倒流,星移斗转,如今在紫阳县洄水镇的深山密林之间,却有百余支马队出没,清脆的马蹄声使昔日的茶马古道又重新红火了起来。

洄水镇南接巴山蜀道,东依目莲古桥,受制于山高路陡的恶劣自然条件,向来以“行路难”出名。农民的山货特产销不出去,日常生活用品进不来。近年来,洄水镇的青壮劳力相继出门务工,村镇变得屋空人稀,变得更加寂静。乡亲的生活用品运输,对留守家园的儿童和空巢老人来说,更为困难。2001年,燕山村一组村民汪圣清,从外省引进了3匹耐走山地的良种马,在茶马古道搞起了货运,将山区的茶叶、土特产运出去,为乡亲们送生活物资上门,为游人代步、捎脚,利润也颇为可观。据了解,一匹马每天能运送四五百斤货物,一个月下来每匹马能带来千元的利润。在洄水镇,“赶马人”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就业群体,经营户超过百家,马匹达130余匹,马队运输越驮越兴旺,当地山民每年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洄水镇是陕南山区的一个缩影,陕南其它交通不便的落后山区,也有赶马人的身影。

茶马古道潜在的“文化要素”

陕南靠近四川和重庆,是典型的巴山地貌。在西部大开发新的起跑线上,陕南如何冲出经济发展迟滞的重围,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以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春到茶山一片新,千里巴山飞彩云”。4月16日至4月17日,中国紫阳第七届富硒茶文化节隆重举行,陕甘第一茶马古道高峰论坛也在这里开坛,数十名知名专家学者和东道主在此云集,高谈阔论,建言献策。

绿色陕南的发展基调,是符合陕南生态环境实际的。但当前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盘活陕南的青山绿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寻找一条既能保持原生态,又能拉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决问题的出路,只能从构建市场主题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走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开发模式。制度学派创始人诺思‘对历史的选择就是对现实的选择’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支点。”李刚说。

陕南茶叶贸易的繁荣,催生了陕南以茶叶贸易为特色的市场主题文化的形成。茶产区的紫阳,清代已形成“耳扒碍足朝收茬,背笼擎肩晚采茶”的生活方式,每逢阳春,茶山红袖翻飞,茶歌此起彼伏。历史上茶马交易的经济活动和围绕茶叶产销形成的市场主题文化,是历史留给陕南最好的经济文化遗产。在全球兴起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旅游热潮中,重建“茶马古道主题文化”,形成以茶马古道为主题的陕南整体市场文化印象,对陕南绿色经济的突破发展,无疑具有引领和拉动作用。茶区领路人夏德宴说,从文化角度考虑经济发展,做大紫阳,做大紫阳的文化形态,挖掘紫阳茶区贡茶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山水环境与茶文化发展的关系,研究茶的稀缺性、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均衡性,把古道文化、茶文化以及巴山文化、风俗文化、歌舞文化等潜在的文化要素,变成经济发展的现实动力。如果有一天,大江南北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个紫阳县,知道中国有个大陕南,那……

茶马古道的“现实”意义

今天,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这条自唐宋以来延续达1000多年,并在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之间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茶马古道,虽已丧失了昔日的地位与功能,但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见证,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依然熠熠生辉,日益凸显其现实意义和价值。李刚认为,以“茶马古道”为主线,将文化遗产整合在一起,形成珠串般富有陕南文化特色的“茶马市场主题文化”,就会给陕南的青山绿水赋予更加浓郁的人文色彩,使秦岭巴山的苍山滴翠与汉江的渔舟晚唱交相辉映,使汉江夕阳的自然景色与茶歌飞扬的人文景观交相唱和,烘托出一幅极具吸引力的秦巴美景。一是依托青山绿水,以茶叶为主要特色,大家共同做一个品牌,形成一个以紫阳为中心的、强大的陕南绿色主题文化和绿色产业开发集群,促进陕南文化产业与经济产业竞相发展;二是打造陕南“茶马古道”市场主题文化,形成以紫阳茶文化为中心的秦岭文化、巴山文化,并把它张扬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形成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新的精神动力和支柱;三是以茶马古道上的自然奇观、人类文化遗产、古代民族风俗痕迹和无数缠绵悱恻的故事为线索,形成陕南新的旅游产品和路线;四是借陕甘“茶马古道”之力,使陕南茶文化走向中亚、西亚、中东和欧洲,形成开放型经济,这对带动沿途各县区经济发展,无疑会有巨大的经济意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张宝通说:陕甘茶马古道,是历史最悠久的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也是中国茶马古道主干道,它与丝绸之路相连,把中国的茶文化名扬国外。茶马古道的起点在紫阳,紫阳茶区的富硒茶,是唐宋清时的贡茶,是养生保健第一茶,是中国名茶之首,比普洱茶好,历史更悠久,影响力更大。今天,我们谈论茶马古道,目的是要把茶马古道发扬光大,通过茶马古道,通过富硒茶,把紫阳打造成中国的富硒之都。陕南不只是茶叶,还有魔芋等很多很多的东西,如果我们以茶叶为龙头,以茶叶为骨干,以茶叶为标准,把我们的富硒食品做宽做好,把我们的富硒产业做大做强,把紫阳建成中国的富硒之都,让游客一到紫阳,感到环境是绿色的,食品是绿色的,整个陕南的生态都是绿色的,都是富硒的,都是养生保健的好地方,那么紫阳就有名了,就做大做强了,就富了,整个陕南也就带动起来了……

广州特产茶叶怎么洗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