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复兴时遭遇硬伤的情景(下)

2021-02-07 12:34:26热度:149°C

自入牢笼

茶叶生意好时,政府的人总是围着我们转,而现在生意垮了,政府的人也不见了。”2009年6月,勐海县城边市场上的一群茶商说。“前两年打麻将都是100元起价,现在只能玩一元两元,茶叶真的赚不到钱了。”

事实上,普洱茶在2007年下半年突然价格“崩盘”与媒体的报道有关,与“普洱生茶”的真实市场情况有关。2007年年中,央视二台报道云南普洱茶没有宣传的药理作用,媒体基于普洱生茶(一般不发酵绿茶)实验结果的报道,全面否定了真的后发酵普洱茶已有的特殊药理作用。

“这使云南政府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云南知名茶人邹家驹说,“如反驳央视说生茶不是酱洱茶,标准已赫然列立;如说生茶是普洱茶,自己已经钻进了否定的实验结果和舆论。”

事实上,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药理研究室主任杨崇仁教授采集大量生茶和熟茶样本进行了一年多的实验,结果证实后发酵普洱茶才具有宣传的药理作用,但杨教授的试验成果因可能冲击庞大的生茶市场而被有关部门打入了冷宫。

“所谓‘普洱生茶’(生饼)应该是一种绿茶,根本就不是普洱茶。”西南大学食品科学院教授刘勤晋在2009年6月说,“普洱茶最关键的是它特殊的生产工艺,也就是在渥堆过程中,特定的环境下会促使一种特殊菌类的生长。而生饼即使储藏一段时间,由于环境的不同,不一定能够达到普洱茶那种菌类构成。”

程达表示:“之所以发酵后的普洱茶拥有降血脂等功效,是因为其已经含有洛伐他汀,这种成分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物。”

本在市场已经被商家有意热炒的“普洱生茶”在云南06新标准颁布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一方面是新出现了许多企业生产“普洱生茶”,另一方面是有许多原来生产“普洱熟茶”的企业出于时间、成本和利润等方面考虑也纷纷把生产重点转成“生茶”。一时间,普洱生茶的产量、销量突飞猛进,除了顺利承袭了之前普洱(熟)茶的高价,个别时候甚至价格还超过传统意义的普洱茶(熟茶)——因为具有无限升值潜力。

“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是很多人都相信政府,相信了生茶也是普洱茶,更相信了不良商家宣传的‘存茶肯定会增值’的宣传。”刘勤晋教授表示,“理论上‘普洱生茶’摆放多年后也可以自然发酵成‘普洱熟茶’,但由于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对环境、时间、湿度和温度等各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所以缺乏经验的一般人投资存生茶都有成为废茶的失败风险,而不是一劳永逸地升值。”

邹家驹表示,如果严格按照“03标准”的定义,上世纪70年代以来普洱茶的年产量不过三四千吨左右,而到2006年云南官方公布的普洱茶(按06标准)的产量达到8万吨,2007年这个数字是10万吨,“其中生茶占了大部分比例”。

与此同时,普洱茶市场的畸形“繁荣”,还使云南勐海、澜沧江流域和西双版纳地区的野生茶林惨遭各路资本的蹂躏,普洱茶市场开始进入“混乱的战国时代”。在这股浪潮下,由于云南省大部分茶叶原料被用于普洱生茶加工,导致传统的滇红和少部分绿茶产量减少。迅速失去了许多原有的市场。

折衷处理

针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普洱茶热后的一落千丈,2008年以来,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黄炳生多次建议抓好普洱茶保护立法和质量标准修订,他认为“普洱茶”不能以“生茶”、“熟茶”来划分,这与普洱茶的后发酵特性相冲突。他同时呼吁云南茶叶界,从茶农到厂家、商家,从教学、科研到技术推广从生产、销售到消费,要做到科学种茶,认真做茶,诚信卖茶,健康饮茶。

普洱茶的运作经验在于,普洱茶的文化和历史比其他茶有更大想象空间,所以无论云南的政府、企业还是科研单位都在全力打造普洱茶。居于种种危机的出现与蔓延,云南省决心对普洱茶产业进行法规规范,从而获得最大实惠,使“普洱生茶”的生存道路越走越长。

2008年10月17日,云南省政府、省农业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京召开了云南普洱茶标准介绍暨产销座谈会,新近制定并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会议上,云南省政府再次强调了“普洱茶包装应清晰标明‘普洱茶(生茶)’或‘普洱茶(熟茶)’”,并对“生茶工艺:晒青茶精制-蒸压成型-干燥-包装”,熟茶工艺中则有“后发酵”的过程进行了“明确指导”。

目前,正常条件下储存四五年的普洱茶普遍被认为比一两年的茶品质好,价钱上也要相差很多倍。由于“普洱生茶”的品质会随储存年份变化在不同程度上趋近于经过后发酵的“普洱熟茶”,因此市场也出现了以熟茶充当储存多年的生茶的情况,成为普洱茶被“炒作”的重要原因。而除了商家行为,政府对迅速抬高普洱茶暴利价格的配合工作也不遗余力:普洱市政府就曾经想办法把成本仅为几十元的“礼品茶”拍卖到9000多元,一时间被议论纷纷。

“普洱生茶在市场上出现,的确是普洱茶能够被大肆炒作的一个重要原因。”黄炳生说,“在如此不切实际的暴利价格面前,一些地方政府非但没有看到其长期危害性,非但不能给予理性、正确的价格引导,甚至在当中推波助澜,贻害众生。”

这样的背景下,《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终于在2009年6月1日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的批准实施。这次的标准对普洱茶的树种资源、产地规划、茶园管理、原料要求、加工工艺、品质特征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这些标准使市场的规范有据可依,对稳定和提高普洱茶质量有帮助,使消费者的权益有了进一步的保障,成为普洱茶市场和普洱茶产业调整的一个好的开始。

黄炳生说:“前两年尽管生茶熟茶都在炒,但是如果没有‘普洱生茶’这个概念的确立和宣传,普洱茶产量肯定没有这么大,商家可以炒作的机会也不会这么多,总之普洱生茶概念带来的问题非常多,可以说是弊大于利。

“相比前两年,普洱茶消费趋向成熟和理性,但目前市场总体销售还是不太理想。”陈宗懋在2009年6月说,“《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的实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普洱茶遭遇的困境,甚至还将长期贻害,核心问题就是普洱生茶的问题。”

“但是现在木已成舟,国家的法规都出台了,我们再说也没有意思了,想要重新修改普洱茶标准,谁知道要等上多少年?”陈宗懋表示。

黄炳生说:“不太准确的‘普洱生茶’被推广现在普洱茶的概念的确已经被混淆了。由于传统饮用云南绿茶与后期宣传的原因,也有一部分人对于‘普洱生茶’的概念是接受的,马上取消这样的称呼也不现实。由于普洱茶无论在发酵时间还是发酵程度上都不容易量化操作,所以成为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

他说:“我希望能够使用折衷的办法来应对目前的困难。”该文是著名记者“尹鸿伟”2009年的一篇旧文,仅供广大茶商或茶友怀旧。

茶叶软文茶叶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