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恃茶为命

2021-02-07 12:26:49热度:141°C

西夏人是由西南迁到西北的游牧民族。北方游牧民族有一个共同的饮食习惯,即喜欢喝,喝茯砖茶。这种茶,是用最粗陋的茶叶茶杆儿压成的,讲究的人,包括茶区的人,茶农,都不去喝。可在北方游牧民族包括北方汉族农民的眼中,这是最好的茶叶,比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强得多。茯茶的色泽深,味道足,消化能力强,提神醒脑添力,好处很多。

宋朝人洪中孚说,“蕃部日饮酥酪,恃茶为命。”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熟,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宋人说,西夏人恃茶为命。这里用的“恃”,不是“嗜”。喝茶不是一种爱好,一种癖好,而是生活的内容,生命的依凭。没有了茶,即如没有了盐,正常的生活也难以维持和延续。

茶在西夏人那里,是比较奢侈的生活必需品。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西夏使臣说,“本界西北连接诸蕃,以茶数斤,可以博羊一只”。西夏人做转手贸易,用茶发财,在西夏境内,想必茶叶也不会很便宜。毕竟那是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的,而且由于经常受战争的影响,贸易时断时续,回赐、岁赐之类也时断时续。茶进不了西夏,价格会飞涨,百姓们会受苦。

西夏人恃茶,西北人祖祖辈辈也嗜茶恃茶。

我的家乡在甘肃皋兰,那里也曾是西夏故地。那里的人,多少有点钱的人,也喝茯茶,用小罐熬煮,称之为罐罐茶。那茶是极苦的,但人们尤其男人老人喝得十二分香甜。小罐罐或破茶缸之类往煤炉柴炉上一座,加入茯茶雨水雪水,满屋满院满村飘着的,是贫苦农民包括被十分尊敬的“贫下中农”的精神慰藉。

我家乡的风俗,男人大喝其茶,女人一般不喝茶。年轻女人如果喝茶,会被笑话。原因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人们太穷,茶只能留给长辈尤其长胡子的长辈喝,年轻人女人们则尽量不去享受这种奢侈品。在我家,我祖母也喝罐罐茶,那是因为,我祖母也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她劳累,需要用茶解困去乏,更是因为,我祖父去世得极早,我祖母在家里既是奶奶,也是爷爷,有资格喝茶。我祖母还喝过一段时间酥油茶,酥油是我父亲在青海地质队出野外到藏区,藏民朋友送的,或用茯茶换的。据说酥油茶能治咳嗽,所以我父亲拿回家让我祖母喝,期望能治好她的气管炎。

罐罐茶我小时也喝,陪我奶奶喝。酥油茶喝没喝过忘了,但吃过酥油炸的油饼。那时生活困难,只要是油是肉就感觉香。不像现在,闻见酥油味就难受。

在青海上中学时,去帮农民平田整地,或秋收,喝到了青海的茶。那茶,也是茯茶,颜色与我在甘肃喝的没什么两样。第一次喝,第一口青海茶让我吐了出来。为什么?因为太咸,那里面放了盐。我以前喝过糖茶,好喝。可喝盐茶,听都没听说过。青海人说,“茶里没盐淡如水”。西夏人茶里面放什么,不得而知。西夏的制糖业不发达,而西夏境内盛产青白盐,那是他们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他们茶里放盐,或部分西夏人茶里放盐,极有可能。我接触的青海人是青海湟源人,那里是河湟之地,曾经是西夏国的地盘。茶里放盐是西夏流风余韵也未可知。

在西夏的榷场贸易中,“唯茶最为所欲之物”,宋朝商人经常将茶运到西北与西夏贸易,政府也以茶叶换取西夏的马匹。

茶叶是宋与西夏的经济纽带,商业纽带,也是情感纽带。宋朝给西夏赐银赐绢,也赐茶。因为茶,宋夏的联系更为密切,也因为茶,汉族党项族彼此的关联度更为紧密,民族融合也多了种媒介。西夏人恃茶为命,这个习惯好。

茶叶季节宋代茶叶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