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茶文化(中)
2021-02-07 12:20:28热度:128°C
2021-02-07 12:20:28热度:128°C
茶文化的发展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与茶饮的进一步普及和贡茶的发达密切相关,由于民间和宫廷的共同参与,掀起了一个高峰。
⑴茶饮的广泛盛行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比屋之饮”,也就是家家户户都饮茶的意思,可以照见唐代国都长安等地饮茶的普遍程度。 除了“两都并荆渝”之间以外,饮茶之风也是同样盛行,这种情况以《封氏闻见录》中记载的最为典型,“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剪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自京都至北方沿线的许多地区,“煎茶卖之”和“投钱取饮”的热闹贸易场面,清楚地表明,茶饮已经深入民间,成为生活之必需。
与民间茶亭、茶棚相对的则是豪华精美的宫廷茶饮。当时的吴兴刺史在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中,形象地描述了清明节前贡茶到达内宫的郑重场面:“凤辇寻春半醉归,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宫廷用茶,讲求一个“精”字,不论是茶叶还是茶具,都是第一流的。就连煮茶用水,也要到千里之外的惠山泉去取来。这样一来,无形中提高了茶叶和茶饮的身份和地位,茶叶文化的通俗和高雅,在唐代均具备十分丰富的内涵。
在大众茶饮和宫廷茶饮之外,还有一个僧侣茶饮圈。这些人中有不少是陆羽的师友,如智积和尚,怀海和尚,灵一和尚,及皎然、齐己等。智积是陆羽的茶艺老师,由于陆羽的烹茶技术提高很快,烹出的茶汤滋味有自己的特色,智积和尚后来到了非陆羽烹煮之茶不喝的地步。这也说明了陆羽从智积和尚的高超烹茶艺术中得到了精华,并有了新的发展。
茶与佛教的缘份很深,到了唐代这种缘份联系得更加紧密了。《百丈清规》中的“三奠茶”,佛家机锋语的“吃茶去”,及“吃茶是和尚家风”都是在唐代出现的。此外,近年来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僖宗时期的金银茶具,也反映出唐代佛的茶饮之间的特殊关系。
⑵文人介入,诗文吟颂在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中,文人的热情参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典型的是诗歌中的茶诗创作。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在唐诗中,有关茶叶的作品很多。比较着名的有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的《琴茶》,齐已的《谢湖茶》、皎然的《访陆处士羽》、皇甫曾的《送陆鸿渐山人采茶》、皇甫冉的《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钱起的《与赵莒茶宴》、 袁高的《茶山诗》、杜牧的《题茶山》以及皮日休和陆龟蒙的《茶中杂咏》十首唱和诗等。
这些茶诗的形式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内容包括了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各个方面。
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国茶叶历史的宝贵资料。⑵文人介入,诗文吟颂在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中,文人的热情参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典型的是诗歌中的茶诗创作。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在唐诗中,有关茶叶的作品很多。比较着名的有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的《琴茶》,齐已的《谢湖茶》、皎然的《访陆处士羽》、皇甫曾的《送陆鸿渐山人采茶》、皇甫冉的《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钱起的《与赵莒茶宴》、 袁高的《茶山诗》、杜牧的《题茶山》以及皮日休和陆龟蒙的《茶中杂咏》十首唱和诗等。
这些茶诗的形式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内容包括了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各个方面。
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国茶叶历史的宝贵资料。
⑶茶叶专着的出现众所周知,公元780年前后陆羽撰写的《茶经》三卷, 是中国第一部茶叶专着,它标志着茶学系统的确立,在推动茶饮继续扩大的同时,也开创了茶叶专着撰写的先河。
自《茶经》后,不少有识之士,对茶叶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及时的总结,自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出现了不少茶叶专着。如皎然《茶诀》三卷,张又新《煎茶水记》一卷,温庭筠《采茶录》一卷,苏《十六汤品》一卷,佚名《茶苑杂录》一卷,裴汶《茶述》、温从云等的《补茶事》和毛文锡的《茶谱》等。
这些茶叶专着中,以陆羽《茶经》最为全面系统,以张又新《煎茶水记》和苏的《十六汤品》最为专门。后二者是专门论述饮茶用水和如何品鉴茶汤的着作。这些专着集中反映了唐代饮茶的文化性,反映出饮茶在人们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发白的茶叶马肉茶叶上一篇 : 中国茶文化之乡——金华婺城区
下一篇 : “古树茶”专家认为可信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