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与茶
2021-02-07 11:59:15热度:181°C
2021-02-07 11:59:15热度:181°C
这么一个受巴蜀地区人民喜爱的,在全世界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剧种,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却始终和茶、茶馆连在一起。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川剧诞生于 茶馆,并且随着茶馆的发展而发展。
从十八世纪移民高潮迭起的乾隆盛世时期开始,川内土客错居,五方杂处,错用乡音,各尚其俗。相继入川的昆山腔、弋阳腔、胡琴腔、西秦腔等诸 腔杂陈。到十九世纪以后,移民活动渐近尾声,经过不断融合、整合,诸腔戏 曲逐渐表现出新时空的四川“地方性”,并且逐步从乡村、小城镇向成都、重庆中心城市云集,呈现出商业化、城市化、同一化的特点。二十世纪初,随着 “新政”的实施及“立宪”的准备,“改良戏剧,辅助社会教育”的口号响遍全 国,全国各地兴起了改良戏剧的热潮。此时散流于民间而长期处于渐变状态的四川戏曲也呼唤改良。
1906年起,四川官报书局、铁路学堂、成都自治局、四川咨议局等具有新兴资产阶级韵味的新机构相继建立,改良小说、改良戏曲、提倡白话报章、 白话教科书等“新变化”思潮在四川渐生。在这种背景下,时任四川劝业道总 办的周孝怀于1907年协同成都商务总会、提学使司、警察总局向总督部堂立案成立历史上第一个由官方出面组织,明确“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的 “戏曲改良公会”。公会建立后开展活动的五年中为川剧的诞生做了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周孝怀等人在政府支持下集资将成都华兴正街老郎庙改建为“悦来茶园”,作为公会活动会址和戏曲演出的集散地。如果把公 会这五年称为川剧产生孕育期,那么其孕育期的立足之基就是茶馆一~悦来茶园。
1912年春,经过辛亥革命洗礼的成都长乐、宴乐、宾乐、顺乐、翠华、彩华、桂春、太洪等戏班,联合组成了四川历史上第一个由艺人自己当家做主 的成都“三庆会”剧社。三庆会的建立使各戏班汇聚,名角荟萃,诸腔一炉, 从此奠定了 “五腔共和”的现代意义的川剧的发展格局,标志着现代川剧的产生。这个三庆会的地址还是悦来茶园。
川剧的孕育在茶馆,川剧的降生也在茶馆,在以后的发展中川剧更是成为茶馆的“伴侣”。以至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中,川剧的演出基本上都在茶馆 进行,而且看剧不收钱,只收喝茶的钱,川剧就这样靠茶馆经营而生成。
郭沫若《反正前后》记述:“成都最首出的新式戏茶,名叫悦来茶园,是采取官商合办的有限公司,那儿初唱的川戏所谓‘改良川戏,。自行召集了一 批孩子来教练……这算是戏剧资本主义制度化。”
悦来茶园观众座位分别为:特别正座五百席、楼座三百二十席、楼下普通座三百八十席。特别正座椅背上挂有一个铁系笼放置茶座,观众顾曲品茗,时 而摇头晃脑,怡然自得。园内加开水的,甩洗脸帕的,卖小吃的,递水烟的, 熙来攘往,穿梭如织。
民国初年,一般妇女观剧仍属禁革之列,悦来茶园为了不失去大批妇女观众,增加经济效益,采取男女分座的办法:男宾由华兴街人场,坐堂厢,女宾 则由梓潼街进场,人楼座。为了请回被官局禁革的成都广大妇女观众,由“三 庆会”管事唐广体(名丑)出面设法邀请时任四川大汉军政府都督的尹昌衡的 母亲等家眷赐步悦来茶园。尹老太太观戏之后,复有不少上层妇女接踵而至。 民国九年(1920年),唐广体以悦来茶园代表的身份,用书面形式,向当时的军事警察厅呈文申报:要求“白昼专售女宾座”,得到当局批准。随着社会风 气的开放,戏曲的改良,成都戏院的妇女观众倍增,在茶园逐步可以男女混 坐,品茶观戏。
悦来茶园产生了一大批如康子林、肖楷成、杨素兰、浣花仙、周慕莲、陈碧秀、薛月秋、白玉琼、陈书舫、贾培之、唐广体、周企何、易徵祥、杨肇安 等的知名川剧艺术家,1950年在川西文联的领导下,悦来茶园、永乐剧院、 锦屏戏院、蜀声川剧团等联合组建成“大众剧院”。悦来茶园从建园到合并近半个世纪,为戏曲艺术特别是川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它和川剧班社“三 庆会” 一道被列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载入史册。
什么茶叶香描写茶叶蛋上一篇 : 茶文化:老北京人如何喝盖碗茶?
下一篇 : 揭秘茶与历代皇帝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