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演变
2021-03-06 10:21:52热度:159°C
2021-03-06 10:21:52热度:159°C
中国茶叶品类繁盛,且在品饮中,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因此需要一系列能充分发挥各类茶叶特质的器具,这就使得中国的茶具异彩纷呈。无论是造型的优美,质地的精良,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中国茶具构成了中国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具的出现,是茶叶应用的直接结果,茶具的制作水平和茶叶的应用程度也应该是同步发展的。我国茶叶始于食用、药用,以后才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饮料。当茶叶只是作为食物、药物使用的时候,尚无可称为"茶具"的器皿。只有当茶叶作为日用饮料之后,相应的器皿才有可能逐渐产生。
茶具的概念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酺已盖藏"之约,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诗文里触处可见,晚唐代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载:"客至不限数,竞日执持茶器。" 中唐代诗人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晚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宸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绝"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
唐宋以来,铜和陶瓷茶具逐渐代替古老的金、银、玉制茶具,原因主要是唐宋时期,整个社会兴起一股家用铜瓷,不重金玉的风气。据《宋稗类钞》说"唐宋间,不贵金玉而贵铜磁(瓷)"铜茶具相对金玉来说,价格更便宜,煮水性能好。陶瓷茶具盛茶又能保持香气,所以容易推广,又受大众喜爱。这种从金属茶具到陶瓷茶具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唐宋以来,人们文化观,价值观,对生活用品实用性的取向有了转折性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说,这是唐宋文化进步的象征。
再之,唐宋以来,陶瓷茶具明显取代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这还与唐宋陶瓷工艺生产的发展直接有关。一般来说,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生产开始出现飞跃发展,隋唐以来我国瓷器生产进入一个繁荣阶段。如唐代的瓷器制品已达到圆滑轻薄的地步,唐皮日休说道:"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磁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当时的"越人"多指浙江东部地区,越人造的磁器形如圆月,轻如浮云。因此还有"金陵碗,越瓷器"的美誉。王蜀写诗说:"金陵含宝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响"。宋代的制瓷工艺技术更是独具风格,名窑辈出,如"定州白窑"。宋世宗时有"柴窑"。据说"柴窑"出的瓷器"颜色如天,其声如磐,精妙之极"。北宋政和年间,京都自置窑烧造瓷器,名为"官窑"。北宋南渡后,有邵成章设后苑,名为"邵局",并仿北宋遗法,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为"内窑"。内窑瓷器"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景德镇陶器色变如丹砂(红色),也是为了上贡的需要。大观年间朝廷贡瓷要求"端正合制,莹无暇庇,色泽如一。"宋朝廷命汝州造"青窑器",其器用玛瑙细未为油,更是色泽洁莹。当时只有贡御宫廷多下来一点青窑器方可出卖,"世尤难得"。汝窑被视为宋代瓷窑之魁,史料说当时的茶盏,茶罂(茶瓶)价格昂贵到了"鬻(卖)诸富室,价与金玉等(同)。"世人争为收藏,除上例之外:宋代还有不少民窑,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等生产的瓷器也非常精美可观。一言蔽之,唐宋陶瓷工艺的兴起是唐宋茶具改进与发展的根本原因。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人们的日常品茶跨越了仅仅是生理需要的阶段,而升华为一种文化,一种为全民族所共有的文化,而茶和茶具也就成为珠联壁合的文化载体。饮茶进入艺术品饮的唐宋时代,人们不仅开始讲究茶叶本身的形式美和色、香、味、形四佳,也开始讲究起茶具之完备、精巧,乃至茶具本身的艺术美,以增加人们的感官享受,达到心地的进一步调适和谐。
上一篇 : 中国茶和茶具的搭配
下一篇 : 乾隆“釉里红团螭龙纹葫芦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