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茶具几个种品种

2021-03-06 10:09:11热度:240°C

瓷器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⑴青瓷茶具 以浙江生産的質量最好。早在東漢年間,已開始生産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宋代,作爲當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生産的青瓷茶具,已達到鼎盛時期,遠銷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法國,轟動整個法蘭西,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與之相比,稱龍泉青瓷爲“雪拉同”,視爲稀世珍品。當代,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發展,不斷有新産品問世。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衆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似有不足之處。

⑵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續於元,衰微於明、清,這是因爲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爲點茶法,而宋代流行的鬥茶,又爲黑瓷茶具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宋人衡量鬥茶的效果,一看茶麵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爲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盞無水痕”爲上。時任三司使給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錄》中就說得很明白:“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爲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者爲負,耐久者爲勝。”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說的“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盞,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種。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産黑瓷茶具,成爲黑瓷茶具的主要産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産的“建盞”最爲人稱道。蔡襄《茶錄》中這樣說:“建安所造者……最爲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盞配方獨特,在燒制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

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鬥茶的情趣。明代開始,由於“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爲“以備一種”而已。

⑶白瓷茶具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時,河北邢窯生産的白瓷器具已“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唐朝白居易還作詩盛讚四川大邑生産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這種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所以,使用最爲普遍。

⑷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實是指以氧化鈷爲呈色劑,在瓷胎上直接描繪圖案紋飾,再塗上一層透明釉,爾後在窯內經1300℃左右高溫還原燒制而成的器具。然而,對“青花”色澤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將黑、藍、青、綠等諸色統稱爲“青”,故“青花”的含義比今人要廣。它的特點是:花紋藍白相映成趣,有賞心悅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華而不

豔之力。加之彩料之上塗釉,顯得滋潤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後期,青花瓷茶具才開始成批生産,特別是景德鎮,成了我國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産地。由於青花瓷茶具繪畫工藝水平高,特別是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運用在瓷器上,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元代繪畫的一大成就。元代以後除景德鎮生産青花茶具外,雲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産,但無論是釉色、胎質,還是紋飾、畫技,都不能與同時期景德鎮生産的青花瓷茶具相比。明代,景德鎮生産的青花瓷茶具,諸如茶壺、茶盅、茶盞,花色品種越來越多,質量愈來愈精,無論是器形、造型、紋飾等都冠絕全國,成爲其它生産青花茶具窯場模仿的對象,清代,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發展史上,又進入了一個歷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響後代。康熙年間燒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稱“清代之最”。

綜觀明、清時期,由於制瓷技術提高,社會經濟發展,對外出口擴大,以及飲茶方法改變,都促使青花茶具獲得了迅猛的發展,當時除景德鎮生産青花茶具外,較有影響的還有江西的吉安、樂平,廣東的潮州、揭陽、博羅,雲南的玉溪,四川的會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全國還有許多地方生産“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區域內,供民間飲茶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