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新的传世壶
2021-03-05 17:24:50热度:158°C
2021-03-05 17:24:50热度:158°C
造型古朴,胎质略粗,壶身器重,平盖敞口,柄和流短促,线条干脆利落,这就是开启我茶玩情趣的家传茶壶。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玩友老雷到我家闲聊,他算得上是资深文博人物,常年涉足古玩,在圈内小有名气。其时我正在关注茶文化,尤其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茶学大家庄晚芳先生的一段话:徽州是有名的茶区,茶文化深厚积淀,茶文物肯定不少,希望有人能够搜集保存,以免流失了太可惜。受此感悟,我决心做些搜求茶文物的工作,开始留意茶玩。
家中老屋楼上的橱柜里就有这把壶,母亲说那是上人留下的,无疑有些年份,于是我经常拿来把玩。虽说明知是老东西,但自己却说不出它的具体年份,属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徒。老雷来了正是机会,于是我取壶讨教。
老雷接过壶,先翻来翻去看壶身,继而掀开壶盖,眯眼斜瞄壶内,然后翻看壶底,细审底款,末了感慨而叹:“好东西,同治货,如果你要卖的话,就卖给我,几百块少不了。”说完意味深长地看着我。
茶叶大楼梅兰竹菊茶叶我当时不懂古玩,听到同治货要几百块,心头一震。好家伙,小小一把清代茶壶,居然价值几百块?
结果不用说,家传茶壶我没卖,老雷当然也不勉强我,同时他还建议,如果爱茶,你就专门收藏茶壶,力争达到一百把,取名就叫“百壶斋”,坚持下去,肯定有成果。
兴许老雷的话触动神经,兴许家传壶强化我的茶玩情结,反正此后多年,我经常痴迷其中。得到好货,兴奋不已,甚至梦中笑醒;几天没货,寝食难安,六神无主。如此走火入魔,虽是花了不少学费,最终并未做成百壶斋主,但通过广泛接触,视野大开,获益颇多,除却茶具以外,颇有价值的徽州特色茶玩,如明代茶契、清代茶引、民国茶票等也得手几十件。这些东西,在别人看来兴许毫无味道,但对我来说属于宝贝,既有历史性,又有地域性,多花几个钱在所不惜。同时还获取了不少茶知识,兼收并蓄,消化汲取,挤进了茶文化的圈子,结交了不少国内外的茶友,受益匪浅,乃至今天,兴趣依旧盎然。
如果说,老雷的话是启动我理性茶玩的发动机,那么这把家传壶即是催化我感性茶玩的推进器。弹指间,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再把玩此壶,仍旧别有风味。
这是一把素三彩的瓷壶,釉面亮青肥腴,手摸有凹凸感,画面尤其生动有趣。主体是三只大蝴蝶,左边的绿黄相间,右边的绿紫搭配,中间即以蓝彩为主,蝶下是一片齿状黄地水波纹饰,水面浮现几朵莲荷。整个画面大气粗犷,尤为特色的是釉彩艳丽,斑斓抢眼,加之构图的线条硬朗明晰,显出很强的生机感,似流动着蝶飞水舞的气韵。
素三彩是瓷釉的品种之一,始于明,盛于清,以黄绿紫三色为主调,属于涩胎成瓷。这把壶较好地体现出这些特点,属于先在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再绘图涂彩的作品,不但轮廓明朗清晰,彩料细润,色泽浓艳厚实,纹饰洒脱自然,且釉色除黄绿紫外,尚有橙色点缀,恰到好处,不失为精致的素三彩作品。
壶身铭文“花有清香”,落款为“乙巳年春月昌江少山作”,款下嵌有红色“作”字印章。铭文的书法颇有功力,用笔遒劲,笔画简洁。作者“少山”虽不知其人,但就“少山”二字经常出现在景德镇瓷品上这一点来看,无疑不是等闲之辈,无形中也提升了此壶的身价。壶底篆书体的“同治年制”朱红方印,是典型的同治风格。
冲动是魔鬼。人生许多事,成败兴许就在一念间。先辈一席话,家传一把壶,玩友一声唤,诱导我从此出发,染上茶玩,一发难收,坚持数年,锲而不舍。如今把玩此壶,似乎看见那悠悠岁月,正穿越时空,款款而来。上人的手泽,历史的瓷韵,仿佛都变成丰富营养,供我吸收,由此演绎成不竭动力,挑动茶玩的情趣日益高涨,大有不玩快活决不撒手的飙劲,源头就在这把家传素三彩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