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展示“薄如蝉翼”技惊四座
2021-03-05 17:13:50热度:165°C
2021-03-05 17:13:50热度:165°C
用“薄如蝉翼,轻似浮云”来形容薄胎紫砂壶是不为过的。“薄胎”本是瓷器制作的“神技”,明清起,始有艺人将其运用在紫砂制壶工艺之中,传世虽不多,却开创性地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效果。近日,在北京紫砂艺术馆举办的“壶乐汇”鉴赏活动上,馆长赵炎展示了他最新收藏的二十把薄胎紫砂壶,一时技惊四座,令壶友们眼界大开。
薄胎壶看起来与普通紫砂壶毫无区别,造型同样是沉稳厚重,上手却很轻,印证了老子“大巧若拙”的道家理念。一把150毫升的小壶,托在手上轻若一块朽木,仅重50克,几乎可以漂在水面之上。薄胎就是打泥片时打得比一般壶要薄,不算是一种工艺,而是一种技法,一种作者体现自己功力深厚的技法。赵馆长介绍,由于胎薄、成形难,烧制时受热不均而易烧裂的原因,因而薄胎壶对技术纯熟程度的要求很高。薄胎壶兴起于广东潮汕地区,这是由于薄胎壶制作时对环境的湿度也有严格的要求,可以看出薄胎壶的制作难度较大,要制作出一把完美的薄胎壶,并非易事。北京紫砂艺术馆这次展出的二十把薄胎壶包括紫砂界老、中、青三代工艺大师的作品,壶形非常丰富:掇球壶、仿古壶、竹段壶、南瓜壶……其中紫砂制壶大家、当代紫砂薄胎的代表人物陈国良的四件作品堪称精品。
陈国良是紫砂大师何道洪的学生,他做壶以胎体极薄见长,壶体重量要比普通壶轻了许多,因此制作难度也要高得多。而陈国良的薄胎壶,不论花器、光器,把把饱满圆润,轻盈剔透,令人叹为观止。陈国良的壶,“薄”而有当,并不是一味追求“新、奇、特”,给人一种气若游丝的纤弱感,而是兼顾实用与观赏两种要求,堪称是“兼美”的佳作。
在场有不少壶友带来了家中珍藏的爱物,切磋交流,各得其所。一位壶友带来了一把薄胎“小方钟”令大家拍案称绝。这把紫泥方壶线条流畅,明快挺秀,令人称奇。赵馆长介绍说,由于方器的制作较大,要制成薄胎则更是难上加难,因而在薄胎壶中方器是少之又少。而这把“小方钟”不仅重量上轻巧出众,壶型、泥料也很难得,赵馆长连称“极品”。另一位壶友带来了一把家藏的周桂珍的掇球壶,纯正的“民国绿”泥料,壶体珠圆玉润,隽永耐看,托在掌上,给人一种“薄如蝉翼,轻若绸纱”之感。
赵馆长认为,作为一种实用器皿,这巧夺天工的薄胎壶要更多地照顾到“观赏”和“实用”的双重要求。“在手疑无物,定睛似有神”的薄胎壶,让人爱不释手,是意趣创作之妙品。
上一篇 : 许永晴:线条流畅《祥瑞壶》
下一篇 : 紫砂茶宠——饮茶者之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