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款识、鉴别与茶具

2021-03-05 17:08:45热度:161°C

陶瓷器具上的款识,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无论是陕西 出土的仰韶文化类型的陶器还是浙江出土的良渚文化类型 的陶器上,或是青海、甘肃出土的陶器上,都有发现。当时尚 无文字,但多数都刻有符号,为我国陶瓷款识的滥觞。

商周以后,逐渐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款识:一是编号或记 号;二是“左司空”、“大水”、“北司”等官署名;三是“安陆市 亭”、“栎市”等作坊名;四是陶工名,“伙”、“成”、“苍”等;五 是地名,如“蓝田”、“宜阳”等;六是器物所有主的名字,如“北 园吕氏缶”等;七是器物放置地名,如“宫厩”、“大厩”等;八是 吉祥语,如“千秋万岁”、“万岁不败”、“金玉满堂”等;九是“大 明成化年造”等国号;十是广告(招子)类,上面甚至有如“元 和十四年四月一日造此罂价值壹千文”这般17个字。唐代瓷 上还有阿拉伯文“真主最伟大”和一批梵文瓷器。至于印有 “福”、“寿”的民间窑产品,和“内府”、“官”、“御”的御窑标 记,作坊名、姓氏、订制者的堂、斋名等,则是距今年代越近, 款识越多样化。宋代以后,紫砂陶具兴起,像供(龚)春,一 开始就署了名款,用纪年和国号款的极为少见,吉祥用语只 作为壶饰铭刻,这和瓷器具有明显的不同。但作为鉴别,瓷器和陶器虽都有相同的地方,在用釉书写以后,瓷器的款识又远比陶器要复杂。

一般来说,可从书法字体、字数、位置、款式、结构、内容 以及款的外线框(又分双圈、单圈、无圈、双边正方框等)加以 辨识。字的排列方式有六字两行、三行款,四字两行及四字环 形款等民窑一般是无年款的。康熙朝字体楷、行、篆并用,釉 色也多;乾隆时多数不加圈框,特点是堂名特多;嘉庆时出现 图章式篆书款;咸丰时篆书减少,民窑篆书章盛行;同治时以 青花、红彩或金彩楷书为多,民窑大多用印章式红彩篆书款; 光绪以后多不加圈框了。

例如,《世界陶瓷全集•宋代》一书中收有一兔毫盏之照 片,外壁下有“大宋显德年制”六字。显德为五代时后周最后 一个年号。赵匡胤在显德七年正月禅周建立宋王朝,当年改 年号为建隆,当然不会再用前朝年号,更不会将“大宋”与“显 德”并用。古人对国号的使用丝毫不马虎。再对比书写部位、 字体、风格,证明这是一件拙劣的K品。再如,明代永乐款字 浑厚圆润,结构严谨,纪年款均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凡四 字楷书或六字篆书款识者多是仿制。仿永乐的瓷具自明代嘉 靖、万历就有了,一直仿至现在,但那书体再无真永乐时的圆 润柔和。又如,宣德年的“德”字,心上无一横,有者皆伪。正德 年即仿宣德瓷款,但只要对比器型、胎釉等,便易区分。再如 “大明正德年制”的明字其“日”与“月”上面是平行的,在德字 的“心”上也无一横,“年”字上面一横最短,可以比较。康熙时 茶具的仿制品也很多,珐琅器上凡书六个字的均系赝品。

对仿古做假的瓷器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鉴别:①看造 型。看器物的口、腹、底足、流、柄、系,是否符合其时代特征, 看整体形态,是粗矮、高瘦、饱满或修长,等等,各朝各代也都有特征,可据其特征加以辨 识。②看胎釉。从底足上的 或口边露胎的缩釉处,可看 出胎质特色。福建胎呈黑 紫,吉州的就呈米黄或黑中 泛青。同是明代,明初的釉 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橘 皮凹凸和大小不等的釉泡,明末的就薄而亮。③看工 艺。成型、装烧、烧成气氛 和燃料的不同,都会在器物表面上留下不同特征。同是宋代,定窑烧成器物口沿无釉;而 汝窑采用支钉烧成,通体满釉,只在底部留下芝麻状支钉痕。④看纹饰。元代青花布局繁密,多达七八层;到明初,则趋于 疏朗。同样是最普遍的龙形,不但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分,龙 的神气也各不一样。⑤看彩料。同是青花,明初用的是“苏泥 麻”青料,有黑疵斑点,是宣德青花的主要特征;明中期以后 改江西产的“陂塘青”,以淡雅为特征,表现的内容也从豪放 变为恬静。

以上仅仅是鉴别的一种最普通的常识。当然不能仅仅凭 款型来断真伪,须结合实物从多方面加以辨别,才能得出正 确的结论。

春茶叶氧化的茶叶

例如,在纹饰上,做假仿制者最缺乏用笔的自然流畅、挥 洒自如的美感。古瓷釉色是静穆的,仿制品则有浮光(又称燥 光、贼光)。仿制者虽想方设法要去掉浮光,他们采用酸浸、皮 革打磨、茶水和碱同煮等方法,但总不能达到古瓷釉色那样 的自然。我们还可以把彩瓷迎光斜视,彩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红色光泽(俗称“蛤蜊光”)者是百年以上器物。再就是掂在 手上的感觉,看其是沉厚还是轻浮(俗称“手头”),等等。

鉴别瓷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而且凡事在普遍性中还 有特殊性,前人也没有想到后人要如此来对待他们眼中的一 件普通的器物。例如,用进口釉色时,谁能保证不同时用国产 的呢?因此下定论之前,还是应该很谨慎的。

当手持一把紫砂壶时,人们首先会认为它是茶具;然而 当我们手持一件瓷茶壶、茶碗、茶杯、托盘、茶叶罐的时候,我 们头脑里总会先考虑它是哪个时期的哪类瓷。所以,紫砂壶 的专用特征远比瓷壶、瓷碗来得强,历史上对瓷茶具也没有 什么专门的要求。就像唐代法门寺出土的瓷注,可以盛酒,也 可以盛水冲淡茶汤。又像今天的饭店里,装醋和酱油的小壶, 也可以用来彻茶一样。再说,瓷器的生产过程可以采用灌浆 法成型,远比紫砂陶器的拍片法省时,加之釉色的多样,书写 绘画也比紫砂的刻制省时,所以很少有资料说明古代瓷工有 什么代表入物。

从晋窑青瓷水注、越窑茶碗、唐代长沙铜山窑水注,到宋 代青、白瓷水注和碗,建窑的天目茶碗、兔毫盏、吉州窑的玳 瑁斑、油滴……都曾经令古代爱茶者痴迷。同一的茶泡于不 同的杯中会产生出不同茶味的意境,这也是古今的共识。现 在,有不少茶人也自己捏壶、制碗,削竹做成各种茶具,乃至 专门做一只茶桌。茶具的世界是很广阔的,“吃茶去”和“吃茶 趣”永远没有句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