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艺人丨从坚守陶都到走出国门——徐俊

2022-11-09 08:15:28热度:218°C


生在紫砂村,长在紫砂村,紫砂村是他的根,而他是紫砂村的苗。“紫砂泰斗”顾景舟故居与他家仅有一墙之隔,从小他便在许多大师的泥凳旁边长大,那时紫砂是他唯一的玩具。如今,他拥有自己泥凳很多年,紫砂成为他最爱的事业。

  他爱好文学,陶醉于典故,但更钟情于典故在紫砂上的投影。在传统的壶形上,文化内涵总能让他迷恋,但他更擅长于将这种迷恋保存、发扬,感染更多的紫砂爱好者。

  他的作品,深厚而不失新,风韵而不丢奇,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更被许多外国人追捧。扎根紫砂壶艺,需要扩大视野,他一直在追求。在韩国,他看到了异国文化的新颖;在中国台湾,他感受到了同根文化的夺目。在追求紫砂艺术的道路上,他既吸收宜兴紫砂营养,又被各地文化滋养。正是如此,徐俊当选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收藏家协会紫砂艺术收藏委员会副会长。



  立足文化内涵

  “光会做壶,只会是一个工匠。”徐俊经常提到做壶不应停留于造型,还应专注紫砂作品的文化内涵。

  “不是过去像梨子,就叫梨壶。像灯笼壶,就叫灯笼壶。”徐俊说,现在壶名都很好听,但是作品大多缺乏真正的思想内涵。他强调,壶如其人,每个紫砂艺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2004年,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徐俊的《八风壶》获创新艺术金奖。这只是他众多奖项之一,但是他获奖的作品,内容深厚,大多选自文学典故、历史趣事。

  《八风壶》源于宋朝学士苏东坡与佛印斗禅的故事。当年,苏东坡在江南瓜州任职,经常和寺庙主持佛印谈经论道。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让书童送给佛印看看,想不到换来的是“放屁”的批语,苏东坡看后大怒,当即过江与佛印理论。见到佛印后,才恍然大悟,佛印在检验他说的“八风吹不动”是否确实,当然这仅只是传说。

  八风实指四顺四逆,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围绕着这个典故,徐俊将壶体分为八个面,壶形大方优美,线条丰韵流畅,壶底刻有苏东坡的诗。

  “我一直提出古为今用,为我所用。”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典故非常多,可以给予紫砂壶丰富内涵,但徐俊发现,并不是所有创作者能将典故与作品完美融合,所以,他迫切希望将自己从典故里收获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事实上,“八风吹不动”可以看做徐俊人生经历的写照,他曾在部队后勤保障部门工作十年,但从未中断自己的紫砂创作道路。“我们叫做心不动,风奈我何。相当于我心不动,我就在家里面做壶,外面再大的诱惑,都动摇不了自己。”

  徐俊回忆道,那个时候,每天下班回来以后就开始做壶,做壶并不是出于经济目的考虑,完全就是一种喜欢,一种乐趣。



  徐俊做壶源于祖辈熏陶,生长在紫砂村的他,从小就在顾景舟、王寅春这样的紫砂大师旁边长大。“我们原来是老房子,三家,后面是通的,三家人都可以走通。”徐俊说,虽师从邵顺生老师,但自己还受过顾道荣、谭泉海影响,和大师虽不一定是师承关系,但可以集思广益。

  2000年,徐俊离开待了十年的岗位,开始转向职业紫砂,真正将爱好与事业结合在一起。他开始大量阅读书籍,细细品味大师作品,寻求壶形与文化内涵的水乳交融。《观自在》、《晓风追月》、《祥瑞》、《坐看云起》等作品,都是他阅读大量文章后,思考创作出来的精品。

  “我用的是减法,很少用加法,希望这个作品能够非常简单,无法再减。”尽管读书是为了增强人生厚度,但徐俊希望紫砂作品简洁明了。


  拓宽艺术视野

  2008年,徐俊受韩国茶会邀请来到韩国,受到了当地热烈欢迎,他带去的紫砂作品,因制作精良,被抢购一空。

  忙完茶会后,徐俊特地参观了韩国的窑口。他发现韩国延传了中国很多做法,但是和国内又有所区别。

  “他们的陶艺家从配料、到设计、制作、烧成,到产品的后期处理,都是一手下来,我们现在越来越细。”徐俊认为,分工越专业越细是好事,但紫砂创作者也应注重基本功,注意创作的每一个过程。

  “比如一把壶烧坏了,你得找出原因,究竟是制作问题,还是烧成问题,还是料上问题,你连这个都不懂,那我觉得没意思。除了这个,你还得术业有专攻。”徐俊认为,做壶需要综合素质,文化素质、制作水平,需要(随机推荐,大红袍肉桂,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guniangcha.com]同步提高。

  同样,徐俊对去过的台湾地区印象深刻。2010年,台湾国父纪念馆收藏徐俊的作品,并受邀他前去台湾参观。间隙时间,徐俊特地去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莺歌博物馆,看到了宋、明、清时期很多优秀的作品。



  “关键还是看他那时的陶瓷工艺水平,拉胚达到什么工艺,造型、器型、审美达到什么程度。”徐俊说,许多东西一脉相通,我们和台湾是姊妹艺术,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应用。

  走访多地后,尤其是国外,徐俊的视野大为开阔,创作的灵感也不断涌现。无论是紫砂的造型设计,还是文化内涵,他都明显地感受到了进步。

  与其它艺术品的经济价值相比,徐俊一直觉得紫砂壶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契合。“乾隆皇帝、康熙皇帝、嘉庆皇帝时期某一件瓷器,拍卖都是几个亿。”徐俊说,紫砂壶也不可再生,出现多位大师合作制壶更是非常难得,且有些大师已经离世,但为什么至今紫砂壶最高价才两千多万?

  所以,2012年底,他和一些有识之士在北京成立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卖前征集作品,邀请权威的专家权威评鉴紫砂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拍卖公司就是做好宣传,做好规范市场。”徐俊说,他想做一个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以文化推动经济,以经济促进文化发展。

  谈及未来的计划,一直有着忧患意识的徐俊说,他将继续致力于提高【站【 长推荐:滇红红茶,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guniangcha.com]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时间去检验它能否成为历史的经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