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这些类似鸡缸杯的古董茶具(瓷器鸡缸杯)
2022-11-08 16:05:23热度:63°C
2022-11-08 16:05:23热度:63°C
“杯”字起源于“抔”,双手合捧之意。最早的杯是椭圆形的,两侧有耳,又名耳杯,要双手持耳捧起来,喝酒。
耳杯又名羽觞,当年兰亭修禊时,王羲之写“曲水流觞”,用的就是耳杯。耳杯装上酒,还能漂在水上,陶瓷不行,青铜不行,要用木胎漆器,所以“杯”字从“木”。
汉唐时,漆器被瓷器取代,瓷杯不再做成耳杯的椭圆形,而是圆的。这是因为瓷器是在轮车上拉制成形,做成圆的方便。
茶始于汉,盛于唐,天下饮茶多用瓷杯,从此茶与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在杯是所有饮器的统称,过去的茶杯能细分,比如阔口的叫盏,狭口的名杯,钟形的叫盅,深腹的叫瓯,现在广东人还把盖碗叫盖瓯。
陆羽在《茶经》里把茶杯叫碗,估计那时饭器和茶器是通用的。
《茶经》里没记录当时茶杯的形状,倒是按产地排了座次,主旨是“邢不如越”,即南方越窑产的青瓷杯,优于北方邢窑产的白瓷杯。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唐代时白瓷兴盛起来,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但白瓷并不被上层社会接纳,进入朝廷是元代的事了。
这是存世的唐代邢窑茶碗,那时的茶碗直接径在十厘米左右,比今天的茶杯大多了。我没见过唐代越窑碗,不过《茶经》里记载其“受半升已下”,想必也是不小。
唐代的另一种茶杯是托盏,为了防烫手,在茶杯下加了个【站长 推荐:六安瓜片,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guniangcha.com]托盘,后来演变成今天的盖碗。
商周时饮酒的青铜觚,有一些是带把手的,汉代的漆耳杯有耳,也相当于把的功能。奇怪的是,中国的瓷杯一直没有把。
不是瓷工不能做把手,估计是没想起来,有把的马克杯是晚清才传入中国的。唐代到是有一种把盏,把底足做的很高,起到了把手的功能,又名高足杯。
高足杯便于持握,适合骑马时饮酒用,又名马上杯。当年王翰写“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时,应该用的就是这种杯。
明清时高足杯多用于祭祀,在寺庙里叫净水杯。最有名的高足杯是明代的,先施甜白釉,然后剔出画面,以祭红釉填之,多画三鱼或三果,有红宝石般的迷人光泽,后人误以为是用宝石做釉,故名宝烧。
现在的仿品多省略了剔釉环节,色泽暗淡,东施效颦。
唐人吃茶用煎茶法,把茶末投入沸水中煮,还要加盐和香料,好像现在人喝汤。宋朝流行点茶,把茶末调成膏状,放入茶盏,沸水冲注,再以茶筅搅出白沫。
为啥一定要茶沫呢?当时有一种风靡全国的游戏,斗茶,几个人聚在一起点茶,比谁杯中的白沫多,持续时间长。
那么白色茶沫,当然是黑色茶杯衬托的清楚,所以宋朝最流行黑色茶杯。
原本青瓷白瓷争锋的格局,不成想被黑瓷占了先机,徽宗还特地写了篇《大观茶论》,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有的朋友说到宋代,必称汝窑,仿佛每个宋朝人都拿着汝窑杯,非也。宋人用的瓷器可谓五光十色,汝窑只是象牙塔里的东西,并不能代表当时主流审美趣向。
宋代黑釉杯以建阳和吉州所产最为著名,有兔毫、玳瑁、鹧鸪等品类,此中故事多多,以后再说。
宋代称茶杯为盏,多是阔口、狭足,直壁,倒着看像一个草帽,故名斗笠盏,或者笠式盏。
还有一种漏斗形的茶盏,比斗笠盏高一些。这时的茶杯种类还是相对单调,到了明代才是一个暴发。
器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依附于习俗,随习俗而变。明代废点茶,改泡茶,就是今天我日常用的喝茶方式。
人们不再斗茶比白沫,黑釉盏也失势了,明人笔记《留留青》里记载:“建安乌泥窑品最下”,说的就是曾经如日中天的黑釉建盏。
用泡茶法时,适合品鉴汤色的是白瓷,所以明初定窑白瓷盏最受推崇。但那时定窑已经停烧了,就以景德镇窑的茶杯代替,明代镇窑白釉水准超过了定窑,润如凝脂,被后人称为甜白釉。
上图中的宣德杯是半圆形,如同鸡心的下部,故名鸡心杯。
这个器形的碗名莲子碗,比鸡心杯大一号。明代之前,酒杯茶杯和饭碗大小相似,明朝时分开了,杯开始比碗小。
杯变小是受到酒的影响,过去酒的度数低,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所以武松喝了十八碗还能打虎,要是换成二锅头,他店都出不去。
明代普及了蒸馏酒,酒精度上去了,再用过去口径十几厘米的杯,一个人可能都喝不掉,所以开始把酒杯做小,这种小号的酒杯又影响到了茶杯。
比如成化鸡缸杯,口径八厘米,容积只有唐宋盏的一半不到。茶杯变小的趋势在清代愈发明显,茶杯更小,而且茶壶也小了。
这种小号的茶器放在那里,表达出一种去功能化的态度:驴饮是被鄙视的,我们喝茶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追求仪式情怀境界一类物外的东西。
诚如知堂老人所云: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鸡缸杯敞口卧足,器形上叫成化杯,画面是斗彩。因为前几年拍卖了两亿,搞得路人皆知,其实这种杯无论画面还是器形,都乏善可陈。
真正有划时代意义的,是此前永乐皇帝用过的压手杯。这种杯是青花瓷首次成为皇室日用瓷,从此彩绘瓷器开始被上层社会接纳,与颜色釉瓷分庭抗礼。
压手杯直径九厘米,又是撇口,拿杯时正好压在虎口上,所以叫“压手”,喝茶时,撇口又舒服地搭在嘴唇上,古代人体力学的典范。
用张图片解释刚才提到的器形术语。如果你见到个不认识的茶杯,只要说出其器形特征,内行人大概就能猜出你指的是什么。
与压手杯相似的碗叫正德碗,又叫宫碗,完美的器形。因为产量太大了,许多人觉得土气。
我要旗帜鲜明地安利这种碗,理由有三:一,正德碗可以摞的很高而不倒,便于收纳;二,撇口圈足与手的接触面积小,端热汤不烫;第三点最重要,在相同高度口径的常见的碗形里,正德碗的容积最小,只有罗汉碗(类似鸡缸杯)的三分之二,一个字:瘦。
这种杯倒看像马蹄,故名马蹄杯。明代的多为单色釉,清代多画斗彩。
像一个铃铛,又名这种杯高,适合画人物。
斗方杯,像过去量米用的斗,方形的,故名斗方。过去没有石膏模具,这种杯又不能拉坯成型,要用泥片拼接粘合起来,制作难度很大,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也很高,珍贵。
还有一种方形的紫砂壶也叫斗方,不过是倒过来的。
最后说说公道杯,古今不同。现在的公道杯形态多变,都有一个鸭嘴形的流,是分茶用的。
茶一直泡在壶里会过浓,所以在泡好时倒进公道杯里,然后再分到茶杯里。个人觉得,用小号紫砂壶代替公道杯效果更好,保温。
明清时的公道杯里面有一个小人,里面藏着巧妙的机关,倒酒没过小人时,酒就全漏出去了。
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人喝的酒都一样多,故名公道。有句俗话“酒要满,茶要浅”,也算酒局礼仪了,细想也是这个道理,酒杯都倒满了,大家喝的就一样多,也是求公平。
而喝茶就不在意多少,所以浅酌即可。
上一篇 : 最全的基础茶具(最实用的茶具)
下一篇 : 茶则有哪些用途(茶则有哪些用途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