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盏虽小可啜香(推杯换盏似的酣畅)

2022-11-08 12:30:18热度:68°C


茶杯虽小,却是一席茶上的精灵。竖向茶杯的有序排列,最能体现茶席的韵律感,所以,茶杯的外观选择,对茶席之美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在茶课上常给学生们讲,认识美,发现美,从一只小小的茶杯开始。


茶杯的款式,琳琅满目,不同的茶类,宜选择不同的茶杯。一茶一杯,虽有些矫情,却不无道理。

例如:香气高扬的茶类,宣选高身筒的茶杯,杯底幽幽的花香、蜜香、果香,令人回味再三,不忍释杯。

厚滑甘醇的黑茶类,可选口浅而大的茶盏或缸杯,茶汤散热快,可开怀畅饮,又方便观赏汤色的层次之美。

至于杯子体积的大小,见仁见智,但还是以适合单手摩挲、把玩为妙。若茶杯口径过大,不容易持握,使用起来就沉重笨拙。

茶杯也不能太高,盏高则重心不稳,又遮蔽汤色,雅趣顿失。当然,茶杯也不能过小,容量太小则受汤不尽。

如果注汤过满,又容易烫手洒落,也不符合“谦受益”的饮茶哲理。

从人体工学尺寸审视,单手持杯的杯体直径,不宜超过65毫米;杯子的容量,控制在60毫升左右较为合理。

对于容量在50毫升左右的茶杯,按照《茶经》的分茶规则,每杯茶汤的体积,不宜超过30毫升,如此的饮茶量,控制得恰恰好。

满,不但招损,而且烫手。许次纾《茶疏》说:茶杯,“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茶宜常饮,不宜多饮”。

小杯饮茶,茶意独至,色香味具足即可,何必求浓贪多?色淡意转浓,味腴香且永。岁月无痕,风来满袖,能把淡茶品出味道,才是懂得生命的人。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淡茶温饮最养人。

怎样去选择一款适合自己且能够表达茶意的茶杯呢?

首先,入口之物要健康无害,高温瓷是必选之项。为了准确表达茶汤的色泽,茶杯内壁应首选温润的白色为宜。

其次,杯形线条或柔美或刚劲,胎釉如玉,细媚滋润,有良好的观感;取拿方便,握感适手;杯口平整光滑,唇感舒适。

若茶杯口沿过薄,容易烫嘴;口沿过厚,则不利于畅饮。茶杯的圈足,应大小适中,与杯体的高度要比例协调。

若圈足过小,茶杯的稳定感不足,容易造成茶杯的倒伏、跌落,这种视觉上的不安全感,可能会影响到泡茶人内心的平和安定。

杯口的形状,决定着品茶人的饮茶姿势。杯口内敛,可能聚香较好,但需仰首才能一饮而尽。

颈椎不好的人,选筒身短的直口杯为宜。茶杯器壁的厚薄,可能会影响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

若杯壁稍薄,非常适宜趁热喝的工夫茶。因薄的杯壁,在瞬间吸收的茶汤的热量较少,在分茶后的一瞬间,茶汤的温度降低较慢,保持着较高的汤温,这就是翁辉东关于若琛杯“盖不薄则不能起香,不洁则不能衬色”的解读。

若杯壁稍厚,隔热效果较好,便于茶杯盈盈一握,更适于冬季饮茶。在同等时间内,壁厚的茶杯与壁薄的相比,茶汤冷却的要慢一些,杯底留香好且持久。

第三,茶杯质地要致密,吸水率为零,不能因质地疏松影响到茶的香气和滋味。高温还原气氛烧成的茶杯,更利于茶汤滋味和香气的表达。

我们所见到的茶杯,底足大致分为圈足和卧足两种。杯底有圈足,抬起了杯子的高度,扩大了人的视野,显得凝重高挑,使得取拿便捷。

清代梁同书《古窑群考》说:“古人以足载器,器足多取沉重。”圈足对茶杯所起的作用,如同高跟鞋之于女士的关系。

从明代开始,杯心内凹为足的卧足杯,受到金银器的影响而陆续出现,如鸡缸杯、鸡心杯、马蹄杯等。

卧足杯,小巧玲珑,柔美内敛,不乏沉稳之感,是茶席上别有味道的上品。

杯子的圈足,形式多样,最能集中反映器物携带的信息密码。例如:从茶杯的圈足内侧是否呈现直角,大致能够判断一个茶杯,究竟是手工制作的,还是机器压制的。

因为手工拉坯的茶杯,利坯时要挖圈足,挖足的刀子通常是直角的,所以,纯手工的茶杯,圈足内凹较深,多呈清晰利落的直角。

而模具压制的茶杯,圈足内凹较浅,多呈45度角。当然,判断一个茶杯是否为纯手工制作,还需仔细考量杯子本身的平衡性,仔细查看口沿转折处的厚度是否与杯壁一致。

如果一只杯子圈足内陷较浅,且呈45度角的坡度,杯子口沿存在着较厚的承口泥,且杯子在手中把玩时的重心不够平衡,那么,基本可以判断这只茶杯不完全是手工制作的。

一分价钱一分货,鉴别一只茶杯是否为手工制作,并非强调手工杯就一定好,主(随机推荐:绿茶泡几次,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要是教会大家,多层面多维度地去鉴赏和了解茶杯,少花冤枉钱。

对茶杯的选择,因人而异,只要健康、实用且美,就是一只台格的茶杯。当然,手工拉坯、利坯的茶杯,成本较高,胎体匀整轻薄,温润通透;器形线条柔软,轮廓优美;杯体轻盈,唇感舒适,更适于啜茗把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