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茶滋味

2021-02-06 13:41:54热度:113°C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茶文化”这个词开始出现在我的阅读视线中。而我却一直游离在种种豪华的文化理论之外。

记忆中对茶的最早印象是父亲给的。那时候还小的我总看到父亲每天早晨在家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一个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办公室里常用的那种白瓷杯子泡一杯茶,喝完这一杯茶水后,他才开始去做自己的事情。

尽管对孩子健康很负责的母亲为我们姐妹仨每个人都备了一个饮水的杯子,但是,父亲的茶杯才是伴我成长的。自己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偷偷地喝那杯里的茶水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父亲放茶杯的地方去喝杯子里的水却是已经成了一种惯性。只记得父亲茶杯中的水温总是那么合适,喝到干渴了一上午或一下午的我的口中,那种滋润甘甜的感觉可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每次我都像饮牛一样,一口气就把杯中的水一干而尽。现在想想,这种动作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就是一点儿也不淑女。但是,这种能力使我在小学和中学的例行体检中肺活量一项总是处于良好状态。再长大一点的时候,发现喝父亲杯中茶水的人不仅仅是我一个,大姐、二姐也在和我一样悄悄地进行着同样的“工作”。虽然细心的母亲每天都用凉水杯给我们姐妹晾了凉白开,但是,我们还是宁愿去喝父亲杯中的茶水。父亲长年都用同一个杯子泡茶,而且采用的总是同一个牌子的茶叶。于是,天长日久茶杯已然有了灵气,不论杯子里的茶叶被冲泡了多少遍,只要把开水一倒进去,自然地就会出现那股滋润甘甜的味道。再后来,姐姐们谈恋爱了,未来的姐夫开始到我家里走动的时候,也是自然而然地端起了父亲的那个茶杯。因为在我的怒视之下,他只好饮一口就恋恋不舍地放下了。我已经在保护我的茶饮料了!

就这样,父亲的这杯茶水陪着我们三姐妹读完了小学、中学,又全部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成为我们那个大院里的三朵金花。只是可惜的是,那时候全国人民都在忙着按照电影《五朵金花》中所描述的金花模样去寻找那些漂亮的白族姑娘,而忽略了我们这些同样也很漂亮的汉族姑娘。

记得有一次远在北京求学的我回家度暑假的时候,边大模大样地喝着父亲的那杯茶水,边对在一旁关心地注视着我的父亲说:“爸,你的这杯水为什么总是这么合适我喝啊!”,不想父亲立刻“愤怒”地说道:“好喝?每次我泡了一杯茶水,来喝的时候,它总是空的!结果我只好换了一个大杯!”后来,父亲还透露了另外一个秘诀就是那个茶杯的内壁,他基本上不洗,这样,即使里面的茶已经被泡得茶汤没了颜色,但是,在厚厚的茶垢的辉映下,茶汤的颜色却是依然好看得很。颜色一好看,心情就会忍不住地雀跃,喝到口中也就味道不错了。典型的心理暗示法,眼到,心到,口也就到了。后来听母亲讲,父亲为了让上学辛苦的女儿回到家时能喝到可口的茶水,总是在估计我们要回家的时候往里面续上新水,这样等我们到家的时候一杯温度适中的茶水就已经在等着我们了!要知道,生活在什么都要凭票的那个年代的我们不可能像现在的孩子们一样,在商场里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饮料和零食,那时候的父母即使是手里有钞票也是无能为力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长大了,参加了工作,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每次父亲过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想方设法地买一些自认为他会喜欢的礼物给他。一次,凭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茶文化的了解,也就附庸风雅地认为喝茶就得用好的茶具,才能喝出个中滋味来。于是,从北京挑了一套价格不菲的宜兴紫砂壶千里迢迢地带回老家送给他,心想让退休后的父亲也好好地享受一下饮茶所带来的那种休闲的感觉。结果,老人只是在第一天的时候很给面子地用了一下,第二天就又端起了他的那个老茶杯。口中还振振有词地说着:“那些都是你们年轻人喜欢的玩意儿,我还是觉得用这个茶杯最舒服!”

听着父亲的告白,我也豁然开朗了。生活不也是这样的吗,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没有任何人能说生活在阳春白雪的人就是幸福的人,而下里巴人就是不幸的人。幸福与否,就全在于自己觉得活着是否舒心,只要心中舒服了也就可以感受幸福了。这大概也就是这么多年来,父亲总是默默地为我们姐妹泡着茶,让我们姐妹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人、成才,潜移默化中传递给我们的生存之道吧。

这茶中滋味,我会用一辈子去爱!

长毛的茶叶茶叶的陈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