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饮茶观

2021-02-06 13:11:48热度:156°C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中国饮茶文化带来空前的浩劫,战争的可怕不仅在催毁房屋田园,亦摧毁人类生命,更令文化断线。

三百余年的清政府,前半一段忙于安内,后大半段忙于攘外,到了末期民穷国困,几乎都被瓜分瓦解,多数百姓,吃饭都不能饱肚,遑论饮,在全国八大茶区,唯一未停止生产茶的是云南偏远山区,简单的晒菁制茶,是原始人类最早期的茶文化活动。

中国不仅遭外侮还产生内战,内战后形成两个政府,一个是拥有大陆的共产党;一个是退守台湾的国民党。两个互相敌对的政党,不仅要忙于互相防御、还要忙于对内建设,解放后的大陆,文争、武斗多于农业改革,茶园是在五十年后才逐渐恢复生机,大陆茶区绿茶制造占大部份,红茶区较少,半酦酵茶仅存福建,绿茶因关系到大多数人,恢复最快,六十年代因与英国重建贸易,红茶区又开始生产,争取外汇,福建茶区品质悬殊,茶园零星,自清以来,一直是私人舞台,在共产制度下谁也不想搞资本主义革命,尽管七十年代,各地茶区都已恢复旧观,只有福建茶区,残败依旧,旧茶园有,但不茂盛,老茶种有,但不畅销,香港、星马部份老茶庄,进货虽仍依靠福建,但比起清末民初兴旺期,已今非昔比。一九八一年我曾慕名探访武夷安溪茶区,所见所闻非常失望,武夷茶区已成样板观光区,安溪茶区因茶园较集中,仍小规模集体生产,然在民国八十年后,台商为了拓展新机,重新登陆安溪,租地种茶,以台湾新科技,在安溪地区,大量制造生产倾销台湾及大陆沿海地区,九十年代大陆的沿海大城市,如广州、上海、福州、厦门、杭州,出现了台湾式的茶馆,与古代功夫茶馆,大异其趣,至此茶文化已在大陆重燃了生机,茶文化不分政治,在安定的中国式生活中宣告自然产生。

台湾尽管政权从日本人手中转至国民党,茶的生长与制造却不曾中断过,日据时代,台湾茶园提供日本极品红茶、白毫乌龙,数量大且质佳,日本政府刻意规划的农业生产,茶在经济中占了大宗,国民党政府接手后红茶逐渐停产,绿茶及香片茶因内销所需,日渐变多,为了鼓励精致经济发展,政府在传统半酦酵茶区,如名间、冻顶及木栅等地,推展奖励办法(如:比赛茶),七十年代至九十年间,台湾的半酦酵茶园遍布全省,从平地至高山茶园面积不可胜数,台湾的半酦酵茶创造了许多奇迹,如创造了世界最高的茶价(一斤一百美金),也创造了畸形的饮茶人口,台湾的百姓有人耗费量不足一两,有人却超过十斤,新式茶馆在一九八二年开始产生在台湾的大城市,所谓的新式是有别于过去,只卖小壶、小杯饮,消费年龄层居高的旧茶馆,新的茶馆供应调味冷饮茶,卖给年纪较轻的消费群。

从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的冷热饮料,无所不包,从简单的茶食如茶叶蛋至快餐、简餐无不供应,先是一个城市流行,继而全省流行,十年间,大大小小规模不一而足的茶饮料店满布全省,红茶的进口本来仅少数,九十年代急速膨涨,其它茶类亦急速跟进,许多新新人类提起茶,只知泡沫红茶而不知冻顶乌龙,台湾的全民饮茶运动,政府高喊数年,不如业者一夕革命,如今世界饮茶最盛,人口比例最多,首屈台湾,有人说不只直追唐宋而且超出唐宋。

苏东坡有一卢山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用此来形容很多人对茶的了解,甚是恰当,新新人类可以不了解茶,一般消费者可以不懂茶,但入卢山的我们岂可不知茶,知茶容易,知茶文化难。一系列的断代茶文化史的探讨,给大家描述一个概况,相信对大家一定已产生兴趣与概念,期待下次再就另一个话题与诸位分享。

茶叶全部哪种茶叶最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