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茶“突围”尚待集体发力

2021-02-06 13:03:49热度:172°C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四川全省产名优3.98万吨,占全国总量39.16万吨的10%,名列云南、福建、浙江之后,位居第4;名优茶产值11.5亿元,占全国186.88亿元的6%,名列浙江、云南、福建等省之后,位居第6。其出口、创汇的情况却差强人意,出口量仅占全国28.6万吨的0.35%,名列浙江、福建、湖南等省之后,位居第12,出口值占全国48746万美元的0.41%,位居浙江、福建、湖南等省之后,与广西并列第11位,且出口创汇值有每况愈下的趋势。

作为一个产茶大省,四川茶叶如何叫响自己的品牌,走出盆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无疑成了当前四川茶叶界乃至整个四川经济作物的发展重心。

沦为“名茶”原料

四川是最早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区之一,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远在两千多年前,茶叶在四川就成为商品设市销售并销往其他地区。“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从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历史上的茶马古道见证了川茶的繁荣。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川茶在全国仍保持着令同行们羡慕的质量和信誉,产量稳居全国二、三位。”省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龚长乐介绍说,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地区大大小小的企业开始着眼于自身利益,只管追逐产量,不顾茶叶质量。为了谋求眼前利益,企业和企业之间相互杀价,甚至有的产地出现茶叶交易价低于采制成本价的恶性竞争情况。“四川茶叶再多,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龚长乐不无感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名山县作为产茶大县,在2005年前共有200多家生产加工茶叶的企业,不少企业生产、加工能力薄弱,有的就是纯粹的家庭小作坊,一个人、一口锅、一把铲子就能加工一批茶叶。这些小作坊加工出来的产品品质差,农药残留物更是不能达标。

“川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得天独厚的。可惜加工技术不高,好货外流,造成四川好茶当原料卖。”龚长乐为记者举了一个业内尽知的例子,每到春茶大量采收的季节,省外一些企业看中四川茶叶的量大价廉,纷纷入川低价收购,精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为“名茶”,转手之间价格就翻了几番。高品质的川茶竟然成了外省“名茶”的填充料。

品牌意识缺位

“造成川茶现在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品牌问题。”采访中,不少茶叶专家感叹道。据省茶叶行业协会调研发现,近年来,四川茶叶品牌多、名牌少,存在着散、乱、杂的局面。无论实力大小,大家争相做“名茶”、“优质茶”,茶叶质量难以保证。这样一来,不仅没能造出几个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名牌,反而两败俱伤。不良茶商甚至铤而走险,仿冒逐利。据介绍,在2005年以前,省内打出“竹叶青”招牌的企业大大小小多达30多家,各企业之间竞争无序,产品出了问题就相互推诿,“竹叶青”这一品牌一度在市场上缺乏公信度。“好在现在经过大力整顿,生产‘竹叶青’的企业只留下8家,且大多实力不凡。”省茶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谢诗鉴说。

“四川茶叶长期以来品牌多而知名度不高。大多企业也不具备品牌意识。”西南民族大学茶叶研究专家张友教授分析道。截至目前,四川省茶叶共有25个著名商标,但并未形成如浙江龙井、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似的拳头品牌产品。好不容易有了“竹叶青”这样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其产量也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走产业集群化道路

茶叶行业问题凸现,引起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省委、省政府加强对茶叶行业的关心指导,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名牌的企业,我省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重奖。“竹叶青”则成为第一位获此奖励的茶叶企业

政策扶持,企业积极行动。“叙府龙芽”、“龙都香茗”及“仙芝竹尖”等先后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各大超市开设连锁店铺,以扩大市场份额;雅安茶厂、吉祥公司、友谊公司等企业奔赴北京、上海、广州闯市场;北川佛泉等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销洽谈会议,已与德国有关方面签订了10吨的出口合同;“绿昌茗”冲破“绿色壁垒”,产品顺利出口日本,取得不俗业绩。

“川茶企业长期固守分散加工、销售的生产模式,重复添置落后生产设备,使用落后生产方式,不能形成拳头产品,产品品质、品牌自然很难提高。”省茶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谢诗鉴认为:“我省茶叶行业要壮大发展,适合走川茶产业集群之路。”他分析道,川茶的内在品质经得起市场检验,目前,以四川5大名山为集聚核心的川茶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峨眉山茶天下秀,青城山茶天下优,蒙顶山茶天下名,翠屏山茶天下鲜,大巴山茶天下香。实际上,四川省产茶区茶叶品质较高的还有很多,如成都周边的邛崃山脉、龙门山脉、蓥华山脉,九寨沟水滋润的平武、北川、青川等,都有高山绿茶。高山绿茶,特别是经国际认证的有机茶,有供不应求之势。“这样的市场变化机遇,应当抓住。川茶行业要进一步提高集群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产业链,加强政府培育引导,提高品牌效应,才能促进川茶产业集群获得更大规模的发展,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力。”谢诗鉴强调。

“四川省茶业基础牢固,优势明显,只要指导得当、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宣传到家,相信我省茶叶一定能尽快改观,走出低谷,重振雄风。”业内专家对四川茶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雅致茶叶闽南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