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茶艺不可断香

2021-02-06 12:47:02热度:139°C

师一只手托着10多副茶碗,三件套的盖碗茶茶碗在手上呈倒挂金钩状,而另一只手还提着一只铜壶,缕缕热汽从壶嘴冒出。掺茶师手中的盖碗茶三件套尽管有几公斤重,但他游刃有余地穿梭于茶客间,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娴熟地将茶碗“撒”在桌上,摆碗、掺茶、盖碗,一气呵成。

老成都民俗研究家袁庭栋说,“这就是民俗文化。”成都盖碗茶特有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曾经,掺茶师带着这门技艺游走国内外,让盖碗茶、让成都名扬四海。然而,盖碗茶掺茶技艺如今却面临失传的危险。

成都鹤鸣茶社里,被称为“最后掺茶师”的吴登方仍在上班,他身着一件白色工作服,有客人落座,便一手提铜壶一手拿茶碗来到客人桌前,就在茶碗“撒”下的瞬间,从铜壶嘴里倾出的开水已经将茶泡好,接着他用无名指轻轻一勾,茶碗的盖子顺着碗的边沿优雅地滑上来,将茶碗盖好。

吴登方的超群技艺是经过20多年锤炼出来的。他告诉笔者,他家是盖碗茶世家,他的父亲12岁就进茶馆当学徒,一直干到60岁退休,他的技艺大部分是从父亲手中学来的。1979年,下乡归来的他进入父亲服务了一辈子的鹤鸣茶社,而且很快就成为盖碗茶艺第一高手,和父辈一样,吴登方用他的盖碗茶技,把成都人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喝茶的生活方式演绎成一种行为艺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的儿子吴科军从部队退役后,又进入鹤鸣茶社。尽管吴科军期望传承父辈的技艺,但现实与他的期望已经存在差距,“这种民俗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吴科军对笔者说。

1991年9月,国家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技艺的艺人赴墨尔本表演,他们找到的有民俗文化节目京剧、京韵大鼓等,但他们认为必须在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成都找一个。文化部派出相关专家来到成都时,吴登方正接受本地电视台邀请,在文化宫拍摄盖碗茶、川戏座唱、名小吃“成都三绝”。专家晚上从电视上看到这条新闻后,当即被盖碗茶艺所折服,连夜找到吴登方,让他现场示范,当时他一只手拿了20套茶具,专家立马拍板,“这个最能代表成都民俗文化”。一个月后,民俗文化表演组抵达墨尔本,盖碗茶艺居然成了这次民俗文化展示的重头戏。

此后,国内媒体像赶趟儿般追到成都拍摄,韩国、日本的电视台也尾随来访,从1991年到1998年,成都因盖碗茶名噪海内外。

然而,就在吴登方频频“露脸”的过程中,盖碗茶艺却在几乎不为人知的变化中逐渐“缩水”。首先是追求简便工作方式让盖碗茶茶艺受到挑战,如今喝茶,掺茶师先为客人泡好以后就会放一个开水瓶在桌前,掺茶师不用反复跑堂,因而吼堂这个程序也被省去了,同时省去的还有收茶碗时掺茶师类似杂耍的技术完成。其次是盖碗茶具由原来的铜、铝制品变成了烧制品,掺茶师无法一次拿8套以上,因此再也没有“倒挂金钩”这样的技术展现。

变革让掺茶成了没有技术可言的简单劳动,掺茶师这个职业似乎不再有存在的价值。但吴科军却告诉笔者,盖碗茶艺走向暗淡的重要原因并非存在于技术层面。

吴科军告诉笔者,如今的鹤鸣茶社采用的是承包制,“每两年一个承包期,两年过后再通过类似于竞标方式争夺经营权。”因为都可以参与竞争鹤鸣茶社的经营权,那些盖碗茶艺的老师傅极有可能落选,“包括我父亲在内的掺茶师傅的技能也可能将被束之高阁。”

成都的大部分茶馆在装饰布置上大都保留着古朴的传统风格,但在民俗家袁庭栋看来,无论建筑采用怎样的方式复古,这些都只是表象,“就茶文化来说,它的精髓更多的是体现在掺茶师的行为中,它以行为艺术的方式贯穿于茶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主心骨,是这个民俗文化的内核。他对笔者说,在继承民俗文化过程中,很多人只注重表象,而忽视了精髓的传承。

十元茶叶模式茶叶蛋如何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