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的产地吓杀人香的洞庭山

2020-12-05 10:35:52热度:128°C

洞庭碧螺春是绿茶巾的珍品,出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西山。关于洞庭碧螺春名称的来历,清代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说:“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岁产野茶数株,上人称同‘吓杀人香’。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车驾幸太湖,抚臣宋荦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 ‘碧螺春’。自足地方有司,岁必采办矣”。关于洞庭碧螺春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钦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康熙年间,就已经成为宫廷贡茶了。

碧螺春茶的产区洞庭东山、西山位于吴县西南太湖东南部的万顷碧波中。东山是半岛与陆地连接;西山则屹立在太湖之中的岛屿上。这一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5.5-16.5℃之间,降水量在1200-1500毫米之间,太湖的上宅云蒸雾蔚,空气清新湿润,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土质疏松而肥沃,确实是天然的宜茶之地。主产区包括洞庭东山的杨湾、前山的涧桥、俞坞、湖湾与后山的尚绵、屯湾等4个乡的18个村。东山乡尚绵村还保留着一株古茶树,此树围径36厘米,树幅3米多,高4.5米,树龄约300余年。吴县东山镇和西山镇的茶农,有着丰富的培育茶树经验,将茶树同批把、杨梅、柑橘等20多种果树问杂种植,以协调生态环境,桃、李、梅、白果、石榴等果树,一则可为茶树挡风蔽雪,掩映骄阳;二则使茶树和果树的根脉相通,枝叶相连,茶吸果香,花窖茶味——这可能就是碧螺春茶具有天然花香果味的独特品质的奥妙所在吧。

碧螺春的采制在每年的3月下旬到4月中旬,茶芽长到l-2厘米的时候,要求采摘初展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的嫩梢,叶的背面密密地长着茸毛,长约0.5—0.7毫米,肉眼可见。所采的鲜叶越幼嫩,制成千茶后的白毫就越多,品质就越佳。嫩叶经过拣剔、杀青、揉捻、搓团、干燥等工序处理,全部是手上操作。1斤干茶约需要6万余片嫩叶,分为4锅焙炒,每锅约用时45分钟。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的碧螺春茶成品具有紧密的外形,纤细的条索,嫩绿隐翠,幽雅清香,鲜爽生津,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柔匀,饮后回昧甘甜。冲泡碧螺春时先在玻璃杯中注满沸水,稍后再将茶叶投于杯,使其徐徐下沉,也可用80℃的开水冲泡,饮碧螺眷时可在瞬美丽的太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