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碧螺春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碧螺春才算真宗碧螺春

2020-12-05 10:29:53热度:187°C

碧螺春是中国十大茶叶之一,以前大家都叫碧螺春是“吓煞人香”,属于绿茶一族,那么你知道碧螺春有西山和东山之所吗,其中西山碧螺春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碧螺春才算真宗碧螺春?

西山碧螺春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碧螺春才算真宗碧螺春

西山碧螺春有什么特点
西山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
1、闻其香
清香阵阵,扑鼻醒脑,让人心旷神怡。
2、赏其形
纤细娇嫩,绒毛编体,楚楚动人。
3、尝其味
百花果味,回味甘甜,适口爽喉,健人脾胃。
4、看其色
一杯清水,放入此茶,即成绿茶碧水,有悦目称心之感。
关于西山碧螺春,西山人曾说:“对我们来说,碧螺春是上天给西山人的恩赐,那是一种纠缠到天边的浓浓情意,我们生生世世守护这一方土地,用颗颗真心,永不离弃。”

西山碧螺春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碧螺春才算真宗碧螺春

什么是正宗碧螺春
正宗的洞庭碧螺春一定是苏州东西山出产的,外地包括苏州其他山头出产的都不能被称为是“洞庭碧螺春”。记住啊,这点很重要哦。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关于碧螺春的叫法,其实还是康熙大帝提名的呢,这其中有一个关于碧螺春的传说。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

西山碧螺春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碧螺春才算真宗碧螺春

碧螺春的炒制工艺
碧螺春的炒制工艺极其复杂,包括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
1、杀青
锅温190~200℃时投叶,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2、揉捻
锅温70~75℃,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3、搓团显毫
锅温50~60℃,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历时13~15分钟。
4、烘干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