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大白茶”茶苗进入起苗最佳季节

2022-10-31 11:12:59热度:78°C

19日,笔者在点头镇育苗大户庄明烈的茶树良种苗圃基地看到,茶农们正在修剪、起苗、分装,一道道工序忙而不乱。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大批的中西部客商前来庄明烈的茶树良种苗圃基地订购茶苗,今年已有大约1500万株茶苗的订单,茶苗售价为每株0.15元,在价格上比较稳定,没有太大的波动。

磐安九发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白茶致富

磐安县九和乡中坑村村民张齐明从2010年开始带领村民种植白茶,创办九发茶叶专业合作社,从起初的“干给农民看”到“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他与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
  张齐明说,九发茶叶专业合作社种植的主要是白茶,面积160亩左右,下半年还要再发展一批白茶,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张齐明认为,如果没有合作社,没有一定规模,外来茶商就比较少,价格就很难上去。今年到中坑村收购的茶商多了起来,茶叶销售价格自然提高了。同时,由于茶园规模大,需要劳力多,张齐明会优先雇用本村村民,让没有茶园的村民不出家门就能赚到钱。今年采茶时节就雇用了四五十人,除了包吃包住,每人每天发给工资110元。

  看到张齐明的茶园搞得红红火火,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种起了白茶。“现在全村农户基本上都有白茶,白茶行情不错,价格比普通茶叶要高好几倍呢。”张齐明说。

历久弥新凌云白毫茶方兴未艾

□ 杨通永

2014年凌云县春茶干茶产量576吨,产值5184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0%和45%,茶农户均收入8871元,人均收入2437元。这是凌云县茶产业的又一大喜讯,同时传递了白毫茶历久弥新、方兴未艾的好声音。

“南国有佳木,文人如是说。”凌云白毫茶,原名白毛茶。因其叶背长满白毫而得名,考证有一千多年的生长历史,发源于凌云县四季云雾缭绕、海拔800—2000m的岑王老山、青龙山一带,“南国有佳木”中“佳木”指的就是凌云白毫茶。自明朝开始,凌云民间饮茶蔚然成风,并开始经营茶园。明孝宗弘治(1488年)年间,该县泗城镇白马村陇西屯汉族先祖人就在大石山叫“周遭均”的一片土坡上开辟了凌云历史上的第(推荐阅读::茶文化网,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一个茶园。随后凌云白毫茶在民间种植增多,白毫茶逐渐成为民间和各级官员们的馈赠珍品。时至顺治二年(1644年,泗城州土知州芩继禄归附清朝)至顺治十五年间(泗城州升方泗城府),土司官府把县城附近的一片山坡全垦种茶,作为贡品茶的生产基地,与其紧邻的一个民居点开了一些专营凌云白毫茶的店铺,后来此两地取名为“茶园”、“茶店”,沿叫至今。凌云白毫茶日渐名声在外。解放后,凌云白毫茶人工种植开始了快速发展期。1963年,凌云县在玉洪乡那妹村开办茶场,起初带有探索性,由一个干部带几个工人,住草棚、开山种茶,每年种1.3-2.0公倾,并按一般的绿茶制法炒青,即“三炒三揉”法。到七十年代,那妹茶场改为凌云县玉洪国营茶场,定为科级单位例为县直属单位管理。

凌云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森林覆盖率达77.77%,若要继续扩大种植茶叶面积必须要砍伐林木。茶叶面积的扩大受到了限制。再则,凌云白毫茶产业产值一直较低,主要是粗放型的茶园管理,加工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做“精”、做“强”的问题,而不是做“大”。因此,茶叶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已势在必行。近年来,该县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途径,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提升茶业地位、效益、品质、品牌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技兴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构建全国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县,逐步引导我县茶业向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2006年元月,凌云县被自治区农业厅评为“广西茶叶第一大县”;2007年,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08年12月,凌云县光荣入选首届“中国名茶之乡”;2009年10月,该县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浪伏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被区科技厅授予“广西茶叶标准化技术示范基地”;2014年,广西茶叶质检中心在凌云八桂茶叶科技园挂牌成立。

该县现有茶园面积11.2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6.1万亩,绿色食品茶面积1400亩,有机茶面积1.26万亩, 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8万亩。2013年,全县干茶产量达4530吨,产值26274万元。全县11260户50428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叶成为该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对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凌云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