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太姥山由来传说
2021-01-14 11:22:00热度:316°C
2021-01-14 11:22:00热度:316°C
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而那么福鼎白茶太姥山由来传说是什么呢?
福鼎白茶太姥山由来传说
福鼎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
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头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茶树高1.5—2米,幅宽1.6—2米,树势半开张,为小乔木型。分枝较密,节间尚长。树皮灰色。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钝,叶缘略向上。通常大12×5.4厘米,长宽比平均为2.2。叶色黄绿、具光泽。侧脉明显,7—11对。锯齿较整齐、明显,27—38对。叶肉略厚,尚软。一芽二叶长5.1厘米,百芽重23克。花型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结果率高,茶子大而饱满。发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长。生长期全年达8个月。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旱亦耐寒,虽在零下3—4℃或更低亦不受冻。繁殖力强,压条、扦插发根容易,成活率高达95%以上。产量比当地菜茶高。制成红茶、绿茶、白茶品质均佳。采制银针以芽洁白肥壮、茸毛多最为特色。
太姥山地理位置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狭义的太姥山系指福鼎市南部秦屿镇以覆鼎峰为中心的山地,也是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地带,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约在东经120度与北纬27度的附近。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主峰海拔917.3米。广义的太姥山,则指展布于宁德市东北部交溪以东-东海之间的一系列山地,或称太姥山脉。
太姥山为交溪与福鼎、霞浦两县所有独流入海的溪流的分水岭。该山脉山体主要由中生代火山岩、花岗岩构成。山体蕴藏的矿产主要有铅、锌、银、镉、明矾石、石英岩、高岭土、玄武岩等。森林覆盖率达46%以上。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太姥山区东北端福鼎市境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太姥山是国内唯一的花岗岩丘陵的地形上发育的峰林地貌的地区,也是国内晶洞花岗岩带上唯一的峰林地貌,于2010年列入世界地质公园。
太姥山区植茶始自唐代,由零星栽培发展为大面积生产。柘荣县的茶园一般多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低山地带,而福鼎、福安、霞浦等沿海县的茶园则多分布在100~400米的低海拔地带。明代,“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茶。”茶园几乎随处可见。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随着口岸开放,茶叶生产、外销增多,茶园遍布各县。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港口被日军封锁,茶叶出口受阻,茶市消沉,茶叶加工场倒闭,茶园大面积抛荒。茶园总面积大大缩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叶生产发展迅速,人民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茶园,发展茶叶生产。
上一篇 : 太姥山福鼎白茶的历史沿革!
下一篇 : 白茶怎么来的?2个传说带你看白茶起源!